课程改革与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10262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与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程改革与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程改革与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程改革与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程改革与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与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与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改革与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内容摘要: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始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力量。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重点,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实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技能技术能力,提高教学改革实践能力,提高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方法与能力。这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关键词:课程改革;专业化成长;水平;德育职业教育中师资无疑是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职业教育师资整体上数量不足,专业课教师实力不强,“双师型”比例太低,诸如此类问题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老生常谈。所以职业教育

2、师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性因素。长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大意义逐步为政府和民众所认识。如何在这样大好发展形势下,把握机遇,调整策略,为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配备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浙教职成2008233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课改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课改有利于中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的提

3、高;课改有利于培养出一批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效。如何提高中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成为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职业教育师资的现状决定了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改革的方向。笔者从当前职业教育教师所需几项要求来阐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一、课改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综观教学改革史,古今中外每次重大的教学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教学观念的变革伴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而这些都需要教学理论知识的支撑。面对中职的课

4、程改革,我们的中职教师同样需要全力参与,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只有提高理论水平才能使得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精神领会得更加准确。(一)中职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现状。中职教师的来源与组成比较复杂。有的来自原来的普通学校,学校改为职业教育后也就改行成为职业教育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的了解基本上是空白;有的来自大专院校毕业生,有一定理论知识,他们应该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但由于职业学校的待遇、地位以及成就感等众多的原因,他们并不十分安心于从事职业教育,所以多数人就不会去潜心研究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了;还有的是来自于企业的技术工人,他们对职业教育理论认识也几乎是空白;再由于目前职业教育培训较少,所以老师

5、们对职业教育的前沿理论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系统的学习与掌握。(二)课改要求教师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中职的课改也是一场深刻的改革。没有理论进行指导的课改,那就等于盲人摸象,势必给课改带来阻碍与困难。因为意见指出“有的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应生产实际的要求;有的课程教学内容偏难、偏多,与实践脱节,实用性、针对性不强”那么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就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又如意见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学生应当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切实改变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加快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

6、专业课程体系。”还有诸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物质条件等等都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革。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完全做不到的。如果没有理论水平的提高,甚至于我们的教师也会认为课程改革完全没有必要。理念不改变就更谈不上教学实践的改变。正如有人说“课程改革的最大敌人是我们教师自己”。这一论断也正说明提高中职的教师职业教育理论水平的重要性。(三)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途径。教师要提高理论水平,首先是自己要有这个主观意愿,认识到掌握一定的理论水平能较好地促进课程改革,能有效地提高课改水平。其二是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组织教师培训学习,

7、为教师购买书籍,出台鼓励政策。其三是请专家作报告,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与高校挂联。只有重视教师的理论水平的提高,才能让课程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课改的实施者是我们的一线教师,课改成败都系于他们的对课改的认识、理念与实际操作,而这些都源于他们的理论水平是否有足够的高度。二、课改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提高技能水平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中职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需要掌握一定的能赖以生存和就业的技能。所以中职教师必须拥有能适应当前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技术水平。(一)中职教师技能水平现状。总的说来,目前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拥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

8、备了教师基本素质。但是,在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方面他们还有欠缺。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这是因为,一是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来自文化课教师的转行,本身缺乏技能的训练;二是从大专院校毕业的教师其本身的技能水平也不高;三是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开发新专业。当专业调整、开设新专业时,又会出现同样的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的问题。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如果缺乏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很多课程根本就无法开展,教学效果也就根本无法保证。(二)课改要求教师大力提高技能水平。意见指出“当前,我省经

9、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传统产业正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转变,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断出现,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这里指出了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要能跟得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高技能要求。同时意见又指出“加快构建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类型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确立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 ,这就更加明确了技能在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教师肯定不可能在黑板上开好数控机床,在电脑上教学生种田,事实是教师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能力必须得到保证。教师只有掌握过硬的技能与先进的技术,才能适应课改所提出的

10、要求。(三)提高教师技能水平的途径。要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一是教师个人要有主观努力的意识;二是需要学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如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锻炼,直接接触实际,丰富教师的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增强教师掌握一线的实践生产技术与技能的能力;三是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等。四是通过校本培训,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和产学研三结合基地进行锻炼或工作。这些措施无疑对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课改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提高课改实践水平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教学改革能力,因为任何改革如果不落到实处,那么这样的课改几乎没有什么效果。而要将课

11、改落到实处,就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改革的实践能力。(一)中职教师教学改革能力的现状。基于目前中职的师资情况(前面对中职教师来源已有分析)。加之中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技能教学方面、如何贯彻能力培养方面等这些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教师自己摸索,所以教师应该具备教学改革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动手能力,这是课改的客观需求。(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改革实践水平。意见指出,“因此,构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模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

12、”。这里提到了中职教师要在新的课改中,必须关注到如何构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必须关注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意见指出,“ 促进公共课和专业课、学生实习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适合职业教育需要的公共课程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在这里提到了中职教学应该区别于普通中学的教学,要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业基础与培养目标的新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意见指出,“以跨学科的方式重新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原则上每个专业确定5种左右核心技能,设置58门核心课程”。在这里提出了有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需要中职教师在完全了解与掌握企业或行业对人才需要标准的前提下,在提升自身实践水平

13、上来组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意见指出,“改革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依托。强调做中学,把实训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逐步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新体系”。而这些都对中职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中职教师适合新的形势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目前世界各国都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进行探索。尤其以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最为流行,但作为国内的一线教师不可能人人都能受到德国的教学培训,许多还是要靠自己去探索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教学改革的实践能力,只有拥有这项能力,才能在课程改革理念的统一指导下开展教学改革。(三)培养中职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的途

14、径。首先中职教师要熟悉正常的教学流程与企业生产工作过程;二是教师要掌握技能教学的一般规律,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学业基础,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三是要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如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四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同时还要注意,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与普通教育不同点,职业教育由于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所以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将这些方面内容包含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课改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提高德育水平在杭州举行的“2004中国名师名校长论坛”上,中国教育界和企业界的重量级人物聚会西子湖畔共同讨论着一个核心话题,那就是“职业

15、道德比职业技能更重要”,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先生认为,在头脑与智慧方面,中国学生与发达国家人才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指导方面还有差距,确实还需要学习。吉林川王府集团总经理尹志文深有体会地说:“职业道德不只是不偷不抢,更要讲契约意识,现在学生进了企业难稳定,往往呆不到一年就跳槽”。他认为,学生首先要遵守合同,与企业形成契约关系,不能轻易毁约;其次才要有专业技术和健康身体。应该说,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家们发出的感叹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当前我们中职教育在大力打造“技术蓝领”时,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这段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以至于

16、企业界的人士宁愿舍弃技能也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用企业人士的话来说,学校只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技能和对企业的忠诚就可以了。我们的职业教育功能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既然企业已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如此重视,那么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了。(一)课程改革要求中职教师提高德育水平。意见指出:“课程改革应以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中心,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融为一体,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增强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从这里可以看出,意见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也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将其摆到与职业能力培养同等地位。 (二)提高中职教师德育水平的途径。首先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自己的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