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1023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吴忠市高闸中心学校李桥小学 王丽华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的归宿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这个工具表情达意,从而实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人文性。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可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始终困扰着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费心劳神却收获甚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学生听见作文就头疼,把习作当做一件痛苦的事情。从我自己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学生害怕作文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无米下锅。其实作文就是反映生活,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可是学生没有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往往对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认为写人就要写伟大的、了不起的人物,写事就要写

2、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人,大多都是些很普通的人,看到的事大多都是些平凡的事,因此学生就无东西可写,放着身边的真人真事不写,却凭空胡编乱造,当然觉得很难了。 二、不会选择材料。有些学生知道写作文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生活中的人和事太多了,一个人有很多事,一件事牵扯很多人,到底该写哪个人的哪件事,也是一筹莫展。于是乎出现了流水账,该写的写,不该写的也写,甚至吃了几碗饭,上了几趟厕所也写进了文章,还振振有词:“这是真事呀!” 三、心中有情,笔下无言。由于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一定的差距,语言的积累又太贫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还尚未形成,即使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心中有何等美妙

3、的事物,但在具体写作时却往往不知从何写起,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描述也不是心中事物的形象,最终只能无奈的用“无法形容”来概括了。由此可见,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也是一件非常恼心的事。 四、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作文,为谁而写。“老师布置的呗!”“书上要求的呗!”由此可见,学生写作文始终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被动的结果只能是痛苦。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说:“这个人真好,我要把他写下来。”“这件事太有趣了,我要把它记下来。”“这儿的景物太漂亮了 ,我要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它。”作文一旦变成学生的需求,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由原来的“要我写”变成“我要写”,那就是主动,主动的结果是兴趣,而兴趣是愉快的事。 综上

4、所述,小学生惧怕作文的原因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就一定能让学生改变对作文的态度。从我个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有几点感悟,当然不能算作经验,只能当做体会吧,想和大家共同交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小学作文的重点是内容具体,难点是选材立意,关键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 一篇好的作品就像一件完美的工艺品,它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细节都应当是无可挑剔的,从全文来说,一气呵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语句通顺连贯,语言生动形象,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我不定时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今天你身边有值得你写的人和事吗?为什么要写?即使不会说的学生,但听听别人说的,收获也不小。 在训练学生布局

5、谋篇,遣词造句时,我还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抓住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如按时间顺序写的颐和园、按方位顺序写的故宫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写不同内容的文章,可采用不同的表达顺序。同时,在学习了每一种表达方法后,我趁热打铁,也让学生练练笔。在阅读教学中,我不失时机的抓住一些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引导学生赏评。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问:“你们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有些优美句段,我要求学生背下来,让学生在评赏的同时积累语言,有时,我还写写下水文,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当然,仅靠教材七八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是绝对无法达到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的。反思我们作文教学,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个重点

6、、难点,可我们是不是真正把它置于重点、难点的地位,真正重视起来了呢?在平常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几例关于习作训练的设计呢?我认为作文的要求是一步一步提出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内而达到的,对小学生来说,我们绝对不能追求习作的完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顾此失彼,最终什么目的也达不到。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分层次阶段性的训练,才能使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为了让学生把内容写具体。我首先教给学生具体写的方法,当然最好的是凭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有具体描写方法,我都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什么叫具体。其次,我采用引导小片段练习。如,我出一个概括句

7、:“这儿真美啊!”“妈妈真辛苦”“小猫太可爱了!”等,让学生练习具体描写。第三,我在给学生批阅习作时,也抓住这个重点,不在开头和结尾上下功夫,只关注学生主要内容是否写具体了,总是在不具体的地方追问。如,遇到“我们玩的真高兴”我会在后面批上:“从哪儿看出?”并在讲评习作时,让学生在我的批语后把不具体的内容写具体,这样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效果非常明显。对于学生选材立意这个难点,我还是首先发挥教材的工具性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环境中去感悟。因此,我们不但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增加习作的训练量,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等,还要在课外生活中充分开发习作的资源。如今天下雪或下雨了,可以让学生写一写雨雪;明天要搞活动,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活动;后天要组织学生到野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大自然的美景,必须得有阶段性,注意层次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实际,真心想解决问题,一定会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