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09992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崇学论等。他重视知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出“二重真理”论,把真理分成理性真理和其实真理。2 笛卡尔:15961650,法国人,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怀疑一切,代表作为方法论和哲学原理,继承和发扬了培根的理论。3 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败,在北方却取得了完全胜利。1579年的阿特拉斯同盟破坏了根特协定,

2、南北宣告分裂。1759年1月,尼德兰北方各省,包括荷兰、西兰、乌特勒支等和南方的部分城市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他们的代表在乌特勒支城结盟,宣告永不分裂,即乌特勒支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关税、宣战、缔结合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都由三级一会投票决定,并规定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同盟的协议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4 长期国会: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在伦敦许多地区发生骚乱,伦敦1万多人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1640年9月,查理一世在约克召开了一个贵族“大委员会”,参加会议的贵族也要求召开议会。10月,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民签订了停战协定,查理一世无力筹措赔款,不

3、得不在11月3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陆陆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了反对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的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革命的开始。5 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1689年由国会颁布。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在平时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在国会中的言论不受法院或其他机关的弹劾或质问;国会应经常召开会议等。法案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资产阶级的权力。这部法案是资产阶级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封建贵族实行妥协在法律上的反映。6 无套裤汉:法国大革命时期对城市平民的称呼。当时法国贵族男子盛行穿紧身短套

4、裤,膝盖以下穿长统袜;平民则穿长裤,无套裤,故有无套裤汉之称。原是贵族对平民的讥称,但不久成为革命者的同义语。无套裤汉的主要成分是小手工业者 、小商贩、小店主和其他劳动群众,也包括一些富人。他们是城市革命的主力军,是大革命中几次武装起义的参加者。在推翻王政、建立共和国以及推动雅各宾派实行恐怖统治,抗击外国武装干涉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无套裤汉在经济上要求限制资产阶级,打击投机商,有平均主义倾向。在政治上要求实行直接民主制,即由群众用公开唱名或鼓掌进行表决的方式,决定政治大事 。1794年7月27日发生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比尔政权的热月政变后,无套裤汉受到压制,逐渐消沉。7 拿破仑法典:法国拿破仑

5、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8 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拿破仑同第七次

6、反法同盟进行的最后一次会战。奥、俄、普、英等国集结70-80万人军队,向法国扑去。拿破仑也募集到70万人军队,但由于武器、马匹等奇缺,真正到战场的军队只有十余万人。6月18日,在布鲁塞尔以南的滑铁卢村,双方展开决战。由布吕歇尔统率的3万名普军投入对法军的战斗,法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滑铁卢战役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9 维也纳会议: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派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这虽然是一次全欧会议,但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几个大国的目标很明确,瓜分赃物,以满足本国的领土野心,打着正统主义招牌,恢复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旧秩序,

7、使封建王朝复辟,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会议争论的焦点是波兰和萨克森问题。由于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返回法国,各战胜国才达成协议,于1815年6月9日签署了最后总决定: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会议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的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客

8、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0 关税同盟:1834年1月1日成立。它的成立是德意志统一的重要前提。1819年,普鲁士联合部分小邦成立了“北德意志关税同盟”,后来,又相继成立了中德和南德关税同盟。1834年,这几个关税同盟联合组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包括了18个邦,占德意志领土的三分之二,同盟内部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采用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这就缩小了国家分裂的状态的消极影响。同时,关税同盟对外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实行统一税率,并先后与英、荷、比等国签订了双方平等条约,改变了德国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农奴的解放也扩大了国内市场。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

9、解体。11 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宰相 。出身容克贵族,曾受过良好教育。首相任内,推行强权统治,实施“铁血政策”。先后通过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 (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完成德国的统一,故有“铁血首相”之称。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受封公爵,出任帝国宰相。参与镇压巴黎公社。1878年颁布 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对外推行“大陆政策”,以图称霸欧洲。1890年被帝国第二代皇帝威廉二世解职。12 加里波第: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领袖,卓越的军事家。生于海员家庭。早年当过水手和船长。1834年参加萨伏依起义后流亡南美,曾参加巴西和乌拉圭等国的革命运动。1848年返回意大利,次

10、年为保卫革命中建立的罗马共和国而浴血奋战。共和国失败后率数千人撤离,跨越亚平宁山脉,沿途传播意大利统一的思想,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1860年指挥“千人志愿军”,解放了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两地后并入撒丁王国),对意大利的统一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3 托拉斯: 是美国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与美国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高有密切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许多企业是在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创业之初规模就很大。他们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很快击垮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把生产集中到自己手里,这样,同一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垄断销售市场和加强竞争能力,又进一步采取合并的形式组成托拉斯,确立了他们的垄断地位。

11、美国出现的第一个托拉斯是1879年成立的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14 康采恩:是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由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组成。包括工业企业、贸易公司、银行、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形式上保持独立,实际上受其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集团(一般是大银行资本家)通过参与制加以控制。其产生的时间晚于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15 彭德尔顿法: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文官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升降奖惩;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

12、退。这些改革,把竞争机制引进了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激发了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级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行政管理的科学化。16 自由民权运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形成了藩阀专权的局面,一部分氏族知识分子,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于19世纪70年代-80年代,领导了旨在革除藩阀官僚专制、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自由民权运动。1874年,后藤象二郎等人联名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拉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后被天荒政府瓦解,到80年代中期以失败告终。自由民权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把天皇政府推上了立宪道路。17 三国同盟: 德国、奥匈帝

13、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3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它与同时存在的三皇同盟、德奥同盟一起,构成了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18 三国协约: 英、法和俄三国在1907年签订的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议,即三国协约。1904年的挚诚协定及1907年的英俄条约签订后,英法、英俄的各种纠纷已经平息。这两个协约,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国家走在一起,法俄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另一个军事集团的出现。从此,在欧洲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两大对立阵营。19 杰斐

14、逊:美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独立宣言起草者,第3任美国总统(18011809),民主派杰出领袖,是民主改革的倡导者。参加立法会议时,致力于四项改革工作:取消限定嗣续法,废弃长子继承法,实现宗教自由,实行普及教育。他重视教育的作用,推动了弗吉尼亚洲立法会议的改革,但以失败告终,为弗吉尼亚州草拟了一部宪法草案,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普选制,但未被采纳。20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1751-1836。1751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家境舒适但非富裕。1776年入选弗吉尼亚议会,历任多种州政府职位,1780年被选派为代表,出席大陆会议,留至1783年。 后成为出席1787年制宪会议的代表。弗吉尼亚计划是

15、联邦新宪原案,其中有些建议被写入新宪定稿。弗吉尼亚计划虽非麦迪逊手笔,却处处可见麦迪逊心思,说麦迪逊是新宪的指导精神,亦非过言。新宪有待各州批准,向各州推销新宪最力者,就是麦迪逊,他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的多篇作品。21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战中美国政府颁布的解放黑奴的宣言。1862年9月22日由林肯发布,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解放,可应召参加联邦军队。这一宣言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给奴隶制以巨大打击,使内战的局势向有利于北方的方向发展。但它没有涉及边境诸州的奴隶,只是让男方努力获得自由,没有涉及到土地和选举权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2 宅地法: 美国南北战争期

16、间,1862年5月20日林肯政府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公民,从1863年6月1日起,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从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的土地,耕种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该法的颁布,加速西部土地的开发和人口的西移,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在鼓舞农民参加反对南方奴隶主的战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23 南方重建: 18651877年,革命在南方进一步深入,其任务是用立法手段巩固和扩大内战的成果,重新建立南部各州政权,改造和发展南部经济,巩固联邦的统一。186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重建南方方案,开始了民主重建南方时期。在此期间,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参加了投票选举,行驶了自己民主权利。由于黑人代表的努力,南方各州都废除了黑人法典,并制定了保障黑人人权的法律。在重建过程中,南方奴隶种植园经济开始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资本主义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