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098929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5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绝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绝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绝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绝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绝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句》教学设计.docx(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绝句教学设计 一,开篇揭题 同学们从小学古诗,肯定积存了不少古诗吧,教师想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诗的意境 和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你选择其中一幅画,配上一首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指 名学生看图朗读) 2,今日,教师再向大家推举一首唐诗绝句(电脑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教学诗句 (一)读 1,请你试着把这首诗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利。 2,检查:两个同学试读,订正字音。 谁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指名读) 男女生竞赛读。 3,再来细细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些字,词,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句打上“ “。(二)沟通 1,鸣:叫。 2,翠柳:碧绿的柳枝。 3,黄鹂:也叫黄莺,叫的声音很好

2、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在碧绿的柳枝上鸣叫。 4,白鹭:也叫鹭鸶,能涉水捕食鱼虾。 5,上青天:飞上蓝天。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三)质疑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什么意思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观看:诗人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风光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万里船“就是东吴与成都相隔非常遥远,从东吴行船到成都经过了千万里路。 4,整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掩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靠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 三,依据诗的意境,想象作画,稳固理解 过渡:确实,这短短的一首绝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漂亮,动人的画面。要是能

3、用彩笔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请你边读诗边画画,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呈现出来。 1,学生作画。 2,指名学生谈谈为什么这么创作。(展现学生的画,请他对比着画面说出对诗的理解) 3,其他同学的画课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致的卡片保藏起来。 4,看图背诵古诗。 (配乐)过渡:正如这位同学所画的那样,诗人从草堂向外远眺,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掩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靠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诗人把这动,静,远,近的景物描绘的错落有致,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美妙的风景图,一首千古传诵的绝句。 师生共同配乐背诵绝句。 四,了解及写诗的背景 1,关于这首诗你还想知

4、道什么呢 2,生自由发问:是谁为什么以“绝句“为题等等。 3,教师讲解。 五,小结 盼望同学们对唐诗的讨论,不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更要通过课外的阅读,丰富学问。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让我们一起来继承这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绚烂文化唐诗。 绝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宠爱的感情,培育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力量,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

5、、教学重点: 精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处处都布满了生气!今日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教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6、,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留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沟通,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沟通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

7、: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似乎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

8、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知我们只要擅长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方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气。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仿照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预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预备参与春

9、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六、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风光,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风光。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

10、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订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常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季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订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

11、的船。 含包含。 泊停靠。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观察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靠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订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颜色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

12、“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状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终生活的憧憬。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留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风光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提醒课题 1师:今日,教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答复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洁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