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09823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复习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分类: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神经系统 主要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 经 元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结构:胞体和突起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接受刺激和传递兴奋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二者统称为轴索,轴索由髓鞘或神经膜包裹,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传导兴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绝缘性(3)双向性 (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的分类:按传导速度和电生理特性: A、B、C按直径和来源: I、

2、II、III、IVC类(无髓鞘):传导痛觉轴浆:神经元轴突内的胞浆。轴浆运输:轴浆在胞体与轴突末梢之间流动,这种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二、神经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星形,少突和小胶质细胞)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突触: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相接触并能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 一、突触传递分类: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的分类: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突触传递过程(电-化学-电变化过程)突触前N元兴奋(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消

3、除突触前膜内侧的负电位)轴突末梢释放化学物质(递质) 递质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受体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离子突触后膜膜电位(突触后电位)改变(若去极化达阈电位,爆发AP) .突触后电位:分类:(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去极化(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超级化抑制性递质:甘氨酸,主要分布在脊髓和脑干中,脊髓中闰绍细胞质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取决于同时所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突触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播2.中枢延搁3.兴奋的总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5.后发放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主要取决于进入末梢的Ca2+量,凡是

4、能影响Ca2+内流的因素都可改变递质的释放量。二、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神经递质概念: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神经调质概念: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受体,但不在神经元间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的一类化学物质。递质和调质的分类胆碱类:乙酰胆碱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受体的分类主要以不同的天然配体进行分类和命名,如以乙酰胆碱为天然配体的胆碱能受体;以去甲肾上腺素为天然配体的肾上腺素能受体胆碱能受

5、体分为:M受体和N受体(N1、N2)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受体(1、2)和受体(1、2、3)乙酰胆碱受体分类M受体N受体分布大多数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所有自主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阻滞剂/拮抗剂阿托品筒箭毒碱、十烃季胺(N2)、六烃季胺(N1)肾上腺素能受体分类分布阻滞剂1血管、括约肌 酚妥拉明2胃肠平滑肌 1心肌 心得安2内脏平滑肌、部分血管平滑肌3脂肪组织 三、神经反射(一)反射的分类及中枢控制 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a)辐散式,(b)聚合式,(c)环状式,(d)链锁式 (e)单线式(三)中

6、枢抑制1. 突触后抑制 (1) 传入侧枝性抑制 (2) 回返性抑制:负反馈2. 突触前抑制兴奋性递质减少轴突末梢B与轴突末梢A构成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若仅兴奋末梢A,则引起运动神经元产生一定大小的EPSP;若仅兴奋末梢B,则运动神经元不发生反应;若末梢B先兴奋,一定时间后末梢A再兴奋,则运动神经元产生的EPSP将明显减少。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结构基础 抑制性中间N元 轴-轴式突触抑制机制 释放抑制性递质 兴奋性递质释放抑制部位 突触后膜 突触前N元 后膜变化 IPSP EPSP幅度 特点 超极化抑制 去极化抑制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骨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两种路径:1.浅感

7、觉传导路径 传导痛觉、温觉和轻触觉。特点:先交叉后前行。2.深感觉传导路径 特点:先前行后交叉。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一)丘脑核团分类丘脑是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中继站1.第一类细胞群:特异感觉接替核2.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3.第三类细胞群(起始主要是髓板内核群):非特异感觉接替核特点: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各层,对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有重要作用(二)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 接受的上传 特异专一 混合(非特异) 丘脑核团 一、二类 第三类与皮层关系 点对点 弥散性 皮层部位 特定区域 广泛区域功能 引起特定的感觉,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并激发大脑皮层发 兴奋状态的

8、作用出神经冲动。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与分区 (二)躯体感觉 1. 体表感觉代表区: 第一体表感觉区位置:中央后回投射规律: 交叉投射,头面部为双侧投射机能分布,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体表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倒立投影 第二体表感觉区 部位:中央前回投射规律:双侧投射空间分布正立 定位不清晰,仅是粗糙分析 四、痛觉(一)皮肤痛觉与传导通路 体表痛: 分快痛和慢痛两种快痛:由有髓鞘的A类纤维传导慢痛:由无髓鞘的C类纤维传导 (二)躯体深部痛 内脏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常由于机械牵拉、缺血、平滑肌痉挛和炎症等刺激作用于内脏器官而产生。内脏痛特点: 定位不准确 缓慢、持久 对牵拉、

9、缺血、炎症敏感 对切割、烧灼、电刺激不敏感 常伴随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多伴牵涉痛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及运动单位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神经元有三种:、:控制梭外肌 :控制梭内肌运动单位: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构成一个肌肉运动的功能单位。(二)脊髓的调节功能 1、脊休克: 脊休克时横断面以下躯体与内脏活动均减退2.牵张反射定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过程类型:腱反射、肌紧张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

10、发生的牵张反射,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腱反射的临床意义:了解NS的功能状态腱反射减弱或消退:提示反射弧的损害或中断。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 肌紧张定义: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为多突触反射意义: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腱反射和肌紧张的感受器主要是肌梭梭内肌纤维的分类:A 核袋纤维B 核链纤维肌梭:引起同侧肌肉兴奋反射腱器官:引起同侧肌肉抑制反射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而出现肌紧张亢进现象本质:伸肌肌紧张亢进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 网状结构抑制区的下行始动作用 (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被

11、切断,抑制区活动减弱,易化区活动相对增强。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前庭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二)脊髓小脑: 调节肌紧张(三)皮层小脑:协调和形成随意。四、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征: 交叉性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性)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功能区大小与运动精细程度呈正变关系倒置机能定位 (头面部局部正立)运动柱: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呈纵向柱状排列的细胞柱。锥体系统功能:主要是发动肌肉运动;锥体外系统功能: 调节肌紧张和肌群的协调运动,使躯体运动协调和精确。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

12、功能(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交感神经效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效应相对局限,其原因是:交感神经在全身分布广泛,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其调节,而副交感神经的分布较局限,某些器官不具有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例如:皮肤、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肾,这些都只有交感神经支配。(二)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均为乙酰胆碱,且均属于M样作用,当有机磷中毒时,由于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乙酰胆碱不能水解而失活,这时就会出现广泛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支气管痉挛、瞳孔缩小、流涎、大小便失禁等),同时大汗淋漓。这些症状可被大剂量M受体阻滞剂(阿托品)

13、所解除。起到抢救的作用。但是,阿托品不能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也不能解除乙酰胆碱N样作用的症状(如骨骼肌颤动),因此抢救时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氯磷定)联合使用,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胆碱能纤维: 副交感节前、后纤维交感节前纤维少部交感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绝大部交感节后纤维(三)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循环系统心跳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系统呼吸道平滑肌舒张呼吸道平滑肌收缩消化系统胃肠平滑肌的活动减弱括约肌收缩加强胃肠平滑肌的活动括约肌舒张眼瞳孔扩大瞳孔缩小汗腺分泌增加不受副交感神经支配代谢.内分泌糖原分解,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原合成增加(四)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交感神经系统:在环境急骤变化的情况下,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功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参与应急反应)副交感神经系统:修身养息(保护肌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加强排泄、生殖)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一)脊髓: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 (二)低位脑干: 延髓:生命中枢, 许多基本生命现象的反射调节在延髓水平已能初步完成。脑桥:呼吸调整中枢、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 : 瞳孔反射、视听探究反射中枢 (三)下丘脑: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1.体温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