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提问技巧简介.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08817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提问技巧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提问技巧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提问技巧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提问技巧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提问技巧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提问技巧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提问技巧简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问技能简介提问的教学方法由来以久,古有孔子的“愤悱”提问启发,到现在提问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见提问技能在教学技能中的重要地位。提问技能的涵义一、什么是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师行为。二、提问的目的与功能1目的 (1)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 (2)提问过程是提示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通过矛盾的解决,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抓住问题的本质。 (3)问题的设计一般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它可督促学生

2、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把新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 (4)通过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从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对化学教师来说,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获得调控教学进程的反馈信息。2功能(1)定向作用(2)提示矛盾和解决矛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3)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4)改善和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三、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1引入提问2提出问题3 停顿4分布5探查指引6反应评价四、提问技能的类型1回忆提问2理解提问 3、 运用提问4、分析提问5综合提问 提问技能的设计1于导课伊始时提问2于重难点处提问3于教材的衔接处提问4于枯燥乏味处提问5于结尾处提

3、问 提问技能的应用一、提问的原则1目标性原则2有趣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层次性原则6全体性原则7践性原则二、提问的要点1教师对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明确每个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特别要确定并设计好对现实教学目标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的主问题。问题设计不仅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而且要仔细考察学生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努力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2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提出适合他们思考的问题,还要考虑不同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设计多种认识水平的问题,努力吸引大多数学生参与回答,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各类学生通过提问都有所收获。3教师对问题的表达应简明易

4、懂,背景和问题的指向的表述清晰肯切,便于学生思考、回答。提问时教师的态度要和善亲切,鼓励、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提问时不宜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生硬的态度。4、设计提问要认真研究已学过哪些有关知识,这些内容学生掌握的程度如何,再结合教学内容,寻找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由此出发提出问题。要预想学生对问题可能作出的回答,安排好不同回答的处置方式。5凡是已形成的问题框架,要注意单个问题之间知识、逻辑的关系,排列出符合教学内容发展的系列问题,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研究解答,发挥提问在教学各个环节和知识探究各个阶段的作用。6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充分肯定回答中的正确部分,对误答的部分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力争

5、自己纠正。对完全错误的回答,可通过教师启发、引导或让答错的学生听取其他学生看法等方式恰当处理。三、提问的方法1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采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教师必须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并使自己达到“懂、透、化”的目标。2摸清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少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时常说:“我们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3精心设计提炼问题,使其更具科学性教师务必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使其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主动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蕴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达到培养和锻炼他们

6、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所提问题的启发性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其主体作用思维来自疑问。宋代张载认为读书:“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他主张读书时要从没有疑问的地方发现疑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般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在看似平常的内容中自己发掘出问题来,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精神。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并通过师生的活动来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

7、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正确对待学生质疑问难,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四、提问的技巧1 创设宽松的提问环境2注重鼓励及时肯定3讲究提问的技巧性提问要有情感。教师提问时应带着善意而友好的微笑,而不是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专心听,并用眼神进行情感交流,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在学生面临回答不出问题或答错问题的窘境时,教师应采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要预估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和问题,应如何去纠正和引导,比如,学生回答时出现知识超前或离题的现象,教师不能跟随去作详细解答,也不能置之不理,应指出这是后续学习的问题。课堂提问,有的是从

8、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出发,根据事先确定的期望结果来选择某一层次的学生作回答。比如有的问题学生极易产生某种错误,期望回答也出现类似错误,此时教师可以针对错误对学生进行提示,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认识产生错误原因。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问题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问要有重点、有层次、有顺序。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要分层次、分步骤去解决,不能急于求成。提问时要给予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条理不够清晰的或是重要结论,教师一定要再准确地复述一遍,务必使全班学生弄明白清楚。有的问题要围绕中心问题,层层深圳特区入,定向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判断的方法;有的提问则要求学生放开思路

9、,以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比如计算题的一题多解;以不同角度答问题;用不同形式表述某一结论,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有机会充分发挥。4提问要把握恰当的时机教师要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思考的进程在恰当的时间提问。那种“满堂问”和“随意问”的提问方式不但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相反还会造成负面效果,使学生对提问产生反感,产生“厌答”的心理,不利于思维活动的开展。5提问要留给学生适宜的候答时间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管问题难易,马上要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可能答不上,这样既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教学气氛。此时教师还以为学生真的答不出,就马上自己回答,成了自问自答,长期这样下去,会使学生认为反正教师会讲,因而就懒于

10、思考。为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予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后再稍停数秒,给予该生或其他学生补充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答案,又可以使学生逐渐乐意回答教师的提问。提问技能范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创设了问题情境后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捕捉最佳时机。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情境里的知识疑惑不解,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急于想弄个究竟时提出问题能激起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促进探究的进一步实施。 例如,在氯气这节让学生探究氯气的性质可

11、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来创设提问的时机。用多媒体播放年月日发生在江苏淮安的液氯泄露事故有关报道资料的影象:泄露的液氯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使麦地枯黄,油菜变白,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一幕幕惨烈的镜头引起学生很大的反响,有的瞪大眼睛,有的发出惊叫声,有的沉思有的与周围同学交流,迫切想知道这氯气怎么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这么巨大的危害。这时教师便可捕捉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这一最佳时机提问“氯气究竟有何性质能带来这么大的危害?同学们想不想根据刚才提供的信息开动脑筋对氯气的性质探个究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个个摩拳擦掌。这一问题情境不只创设了提问的时机,激起

12、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液氯泄露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如果不考虑提问的最佳时机一上课直接提问“氯气有何性质?同学们能否开动脑筋对其进行探究?”学生势必不知所云无从下手最后问题又抛回给教师由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枯燥地听没参与热情,索然无味,探究质量势必不高甚至无法开展下去。可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对探究学习的展开至关重要。2回忆:使其回忆已学的知识或生活经验例: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CH3CH2Br与CH3CH2Cl(B)甲酸与硬脂酸(C)(酚) 与 (醇) (D) 与 正确答案应为B,但有的学生因旧知识遗忘,误选了C,而B又无法判断。此时,就应提

13、示回顾什么是“同系物”?强调“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了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是酚而 是苯甲醇,OH不直接接在苯环上,尽管其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2,甲酸与硬脂酸不能肯定是否归为同系物,主要是硬脂酸的分子式忘了。3理解:使其理解已经学过的知识,达到“强化”的作用例:实验室用纯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若反应速度很慢,可以往反应的硫酸溶液滴加一至两滴硫酸铜溶液。这时,反应的速度可以大大加快,为什么?应先让学生理解原电池反应的原理,然后,提示:当滴入硫酸铜进行了什么反应,有否具备原电池形成的条件。又如: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三氧化硫B、酒精C、铜D、硫

14、酸钡错选A,漏选D(硫酸钡)。原因是硫酸钡不溶于水,水溶液不导电,请学生回忆电解质的定义。c、分析与综合,引导学生思考、活跃思维、产生新的想法。例:当化学反应PCl5(气) PCl3(气)+Cl2(气)处于平衡状态时,向其中加入一种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平衡发生移动,在建立新平衡以前,PCl3中所含37Cl的百分含量比原平衡状态时是否会增加?请说明理由,有许多同学答错。答:加入37Cl,平衡向左移动,使PCl5中37Cl含量增加,虽未重新建立平衡,但这些含37Cl较多的PCl5的分解反应也在进行,所以PCl5中含37Cl的百分比也会增大。总而言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不仅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要有预测性。对于某个问题的提出,教师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即预测学生可能怎样回答,有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能会在哪里出现困难,教师应该怎样点拨或引导,提示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