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085366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1 青蛙与蜻蜓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利用熟字,辨析比较,认识生字。 4、了解益虫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并书写生字词。 2、借助诗歌内容理解字义,归类认记同声旁的汉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青蛙、蜻蜓的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客人,看一看认识吗?(引出课题)并齐读课题,然后问:“你们想不想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可是,要和它们交朋友,就必须闯过他们设的三道关,你们有信心吗?来,我们一起闯

2、关吧! 二、维持兴趣,游戏学文。 第一关:认识我们的字宝宝。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并注音,还可以组词,说话、说识字方法等。 (2)重点观察“蜻”“睛”、“静”的字型有什么相同之处。(指名回答) (3)找课文中带有“青”字的字。 (4)回忆学过的字中带“青”的字。 (5)观察带“青”的字的音,发现问题。(大多数带“青”的字的读音和“青”相同或相近,因而我们可以采用“读半边”的识字方法来识字,但有一些字的声旁就不一定准确的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所以,我们也要养成查字典或请教别人的好习惯。

3、) (6)请学生再观察一下本课最难写的字静。(指导书写) 第二关:了解我们的故事。 1、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对青蛙和蜻蜓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2、在你的心目中,青蛙和蜻蜓的表现如何呢?(指名说,然后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课文。) 3、指导感情朗读 4、怀着感激之情齐读全诗。(同学们,青蛙、蜻蜓这些益虫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捉了许多的害虫,保护了庄稼和一些植物,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感谢它们,让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第三关:背诵我们的儿歌。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恭喜大家顺利过了这三关,现在你们已经成为青蛙和蜻蜓的好朋友了。很高兴,是吧!但不要

4、忘记了做为朋友,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它们,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哦!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重难点、关键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区分描、瞄、喵、猫、锚”这5个形声宇的异同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学会1个;偏旁

5、。 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具准备 会转动的字盘和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字卡)苗,这是什么字?齐读两遍。 2.“苗”能跟许多部首作朋友呢,我们快去看看。 二、学习形声字 1.(出示字盘)看一看,“苗”跟哪些偏旁部首作朋友了啦? (芎、韦、口、目、宁)。 2.组合后的字都有“苗”这一部分,读音也跟苗”相同或相近,“苗”是声旁,“孑、韦、口、宁、目”就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描、瞄、喵、猫、锚”都是形声字。 3.学习“苗”。 (1)“苗”的偏旁是什么?你想想这与什么有关? (2)你们见过什么植物的苗? (3)读准字音。 (4)能为它组组词吗? 4.学习“描

6、”。 (1)“描”为什么用提手旁? (2)谁能给“描”扩扩词? (3)齐读生字两遍。 5.学习“瞄”。 (1)读一读字音。 (2)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读一读“瞄准”。这里“准”是翘舌音。 6.学习“喵”。 (1)“喵”谁会读?这种声音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2)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7.学习“猫”。 (1)“猫”的偏旁是什么?这与什么有关? (2)读准字音,齐读词两遍。 8.学习“锚”。 (1)你们见过铁锚吗?(出示挂图)看,轮船停泊时,用来稳定轮船的,一端上 有两个带钩的爪儿。想想看,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呢? (2)读一读词语,指读,齐读。 三、巩固练习 1.转动字盘,

7、分成组来认读。 2.开火车读拼成的形声字,分别组词。 3.总结。 通过对这5个形声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老师这儿还有首小 儿歌,专门来介绍形声字的。 “学习形声字,辨别要仔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困难变 容易”。 4.学生念儿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说话练习 1.你能用书上这6个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2.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苗、猫、铁、描、准”,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 2.指导。 “苗”:“仆”的横要比“田”略宽,字形才能美观。 猫、描”:左窄右宽,右旁“

8、仆”的“一”要收,不能超过“田”,这样整个字看起来 才能美观。 “铁”:最后两笔竖撇和撩要分开,整个宇才得舒展。 “准”: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词,巩固学过的生字,并能分辨几个形近音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转动字盘,让学生读字组词。 2.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声字的? 3.齐读书上的词语。 4.我们书上把有些形声字还编成儿歌呢?快读读吧。 二、学习儿歌 L教师范读这首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正确、流利。 3

9、.指名读,师生纠正。 (相机出示)瓜”,读翘舌音。“两”:是边音。 “停”: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两、偏、淆”,都有三拼音节。 4.指导朗读. (1)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呢? (2)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懂得了什么? 5.指导背诵。 (1)谁能背得准,背得快?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比赛背。齐背。 三、学习生字 1.读准“两、脚,停,英、偏”的字音. 2.自学课后的笔顺表,并描下来. 3.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脚:是“月字旁.以前古人写“月”时与“肉”有关,因此人体上的大多数器 官都带有月字旁. 4.指导写字。 “两”:里面的“从”应分别写在竖中线两旁。 “脚”,左中右三

10、部分要写得窄些、紧凑些,中间的“去与左边的“月”略微提升 点,右边的“p与中间的“去”的第三笔持平。 英”:中间的“曰要写扁些,下面的“一要写得最宽。 5.教师边指导边示范书写., 6.学生描虹、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总结】 识字4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驰”、“池”、“他”、“地”;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4幅图。字谜歌就像一首诗,每一句不仅捉住了谜底“也”,又分别引出了新字“驰”、“池”、“他”、“地”。四幅插图直观再现了字谜的各句意思。图文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字谜,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

11、中的词语。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互相联系,让识字变得趣味无穷。 根据上述特点,在教学时,我把转盘图搬到黑板上,随着我手指“也”的转动,孩子们大声高呼“转、转、转,停!”当指针一指到所对应的偏旁部首时,孩子们马上读出他们组合的生字,兴趣非常深厚,而且还乐此不疲,几个生字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已全部掌握,难怪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次简单好玩的游戏能让孩子们如此投入,这是课前没有想到的。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在学前班的课题实验,大量的识字对于学习一年级的教材一点也不难。 在学习字谜歌时,我首先让他们猜字,可能是前面的识字做得好,孩子们对几个字的理解非常透彻,所以当我的谜面一说出来,他们马上就能猜出是“也

12、”字。接下是指导孩子们把这首字谜歌(其实是一首诗)读好,既不要读成顺口溜,也不要顿读或者拖腔唱读。要读出韵味,读出谜面猜谜底的情趣,在诵读中培养感悟。经过师生接读,指名朗读,小组赛读等孩子们能马上背出这首字谜歌。 最后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学写生字,本课生字量较大,共10个,其中“驰”、“塘”、“养”、“奔”等字都比较难写,在教学时我尽量把每个字编成小故事或者小儿歌的方式,同时还启发孩子们自己思考去识记。比如“养”字有的孩子就是这样记的,有一头羊它很奇怪,长了两条尾巴,它的主人就找了两根棍子把两条尾巴分开了。呵呵,无论孩子们怎么编,我都给予鼓励和大力的赞赏,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深厚。再加上当堂完成书写,因此,从听写掌握情况看孩子们还是掌握挺好的。 虽然两节课连着上完,但感觉很轻松愉悦,从孩子们的脸上也能感知他们是快乐的。看来,要想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并且还要找到调动孩子兴趣的激发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韵文。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