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73356.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082983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7335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孙子兵法7335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孙子兵法7335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7335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73356.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子兵法的战胜思想及其在战争指导上的应用战胜思想是关于通过战争手段夺取战争胜利的理论,是孙子兵法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内容,它总的要求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即掌握战争主动权。为此,要识常变,知虚实,懂专分,辨久速,晓迂直,兼攻守等。 (一)识常变 兵家权谋中的灵魂是知常变。常是常法,变是变法。孙子兵法中讲了大量的常法,即用兵的一般规律。如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等,这些都是常法,是关于作战指导的一般规律。但在很多情况下,未必都是如此。比如,归师并非都不可遏,围师也未必都要留阙口。东汉末年,曹操征张绣引军撤退,张绣手下有个谋士叫贾

2、诩,很有头脑,张绣第一次追击曹操时他极力劝阻,张绣不听,结果因曹操预有准备而遭到失败。第二次,张绣不想追了,贾诩却劝他追,结果张绣军因曹操放松警惕而获得胜利。可见归师也不是绝对不可遏。包围敌人也不一定都留生路,力量上占绝对优势,不怕敌人作困兽斗,将其围得铁桶一般,也可以瓦解敌人意志,迫其投降或聚而歼之。如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大兵围困北平,使敌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从而迫使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即是如此。孙子在讲常法的同时,强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就是要人们懂得变法 。(二)知虚实 虚实是指敌对双方兵力的大小、众寡,士气的高低、凝散,军队的治乱、劳逸,兵势的锐钝、勇怯

3、,部署的主次、坚瑕等。识虚的目的是为了击虚。击虚是指打击敌人虚弱而要害之处。避实击虚并不是说对敌之实处就不打,而是通过击其虚,孤立震慑其实,使敌人的实向虚转化,然后再实施打击。另外还可采取分敌之法,将敌人各个击灭。孙膑围魏救赵采取的就是这一谋略。 避实击虚原则在现代战争也被广泛运用。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英军舰队不在阿根廷军力较强的斯坦利港登陆,而选在只有50名守军的圣卡洛斯港,即是为了避实击虚。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说,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 (三)善专分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专分命题。专分的精义是集中我的兵力,分散敌人的兵力,将敌人

4、各个击灭。 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之敌,是孙子兵法中一个突出的思想,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用五个指头分别去打人,不如握成拳头一次打出去有力。但如果敌人也握成了拳头与我相对时,孙子主张,不要和敌人去拼拳头,而是设法使他的手张开,即所谓我专为一,敌分为十,在局部上形成我以十攻一的态势,这样就可以各个击灭它。那么,如何让敌人自己分散自己的兵力呢?孙子的方法就是使敌所备者多,所备时间长。我不让敌人知道我何时何地与他交战,使他到处设防,长期准备,敌人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必然分散,所谓无所不备,无所不寡,敌人备的时间长了,就会松懈麻痹。在兵力部署上无所不寡,在精力上又松懈麻痹,也就无时、无所不可击了。在现

5、代战争条件下,打人海战术已非上策;但集中火力却往往是必须的。这里需要的是对孙子原则的灵活运用。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对敌实施了空、地、海、天一体多维联合打击,即体现了集中火力的原则。战争开始时,美军在阿富汗周边地区和海域集结了5个航母编队,700多架战机和近8万人的兵力,对塔利班政权和基地恐怖组织进行了猛烈的联合打击。仅从2001年10月7日到12月17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军就出动战机5000架次之多,投射炸弹1.2万多枚,分别从太空、高空和空中,从海上,从陆地对敌实施多层面、多方向、多方式的攻击,使敌很快失去大规模反击能力。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发射巡航导弹约800枚,总投弹量约2万多枚,

6、其中精确制导导弹弹药占总弹药量的70%,动用军用卫星达90多颗,都大大超过阿富汗战争。这些均体现了集中火力打击要害的思想。这种打击方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将会在战场上反复出现。 (四)懂久速 对久速这对范畴,孙子有明显的倾向性,就是贵速贱久。这是有道理的。一是从当时国家承受能力和后勤供应困难角度考虑,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的战争,会使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时间过长,国家承受不起,二是防止诸侯乘其弊而起,陷已于两面或多面作战之中,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三是从战争自身特点出发,只有突然袭击才能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取得胜利,这是由兵之情主速这一客观规律决定的

7、。 打现代战争,一般进攻方仍多利于速战,而防御方则多利于持久。美国人主导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都以速战速决为指导思想,竭力避免陷于长期战争之中。美国攻打阿富汗战争前,塔利班政权制定的战略就是与美国人打持久战,企图使美国再走一次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老路;而美国则是力争速决,一举将塔利班政权击垮。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取了哈伦厄尔曼等人提出的快速主宰理论,绕开一些城市,快速赶路,直趋巴格达,这与孙子的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相吻合。 (五)晓迂直 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了以迂为直的思想。迂直的本意是绕弯路和走直路,后来被引伸为间接手段和

8、直接手段。 为什么走迂远之路的人可以比走近直之路的人后发而先至呢?这是因为迂和直这对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比如迂远之路险阻少,敌人少,我通过的时间反而可能短。直路上险阻多,敌人重兵防守,我通过的时间反而会长。绕弯路可以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所以往往能够胜过走直路的人。孙子感悟到了这一转化规律,因此才提出了这一具有深刻哲理的范畴,使之成为战争指导的一个重要原则。古人掌握了这一原理,常用间接手段达到直接手段不能达到的目的。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就是因为受到了孙子这一理论的启示而提出来的。海湾战争中,联军陆战部队和空降师避开伊拉克正面防线,迂回到伊拉克

9、集结在科威特部队的侧后,并将他们迅速包围,他们称之为打左勾拳,也是对以迂为直思想的成功运用。可见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 (六)兼攻守 攻守是作战的基本方式。孙子既强调进攻,又注意防守,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攻守理论。 孙子兵法认为,部队深入到敌国作战,能充分强化士卒的凝聚力和斗志;还可以因粮于敌。进攻速决的最好方式是突然袭击,其疾如风,动如雷震,为了达成突然袭击的目的,要秘密决策,隐蔽准备;必要时,实行纵深奔袭,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以巧成事。在攻守这对范畴中,孙子兵法更青睐于进攻。 但孙子兵法并非只强调善攻,它也主张善守,即善于防御作战。如,它要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为了取得防御作战的胜

10、利,必须首先做好战争的准备;在兵力部署上要重点守备,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机动兵力,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反对所备者多,更反对无所不备,认为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次,强调发挥防御作战的优势,先处战地,以逸待劳,以饱待机,利用有利的地形,搞好防御伪装,制造假象,欺骗敌人;再次,在防御作战中灵活用兵,在敌整众而来时,先夺其所爱,以调动敌人,以攻为守,破坏敌人的进攻企图;或坚守不出,画地而守,使敌不得与我战等。孙子兵法的防御作战思想,在其军事思想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不应忽略。 由于孙子兵法整个理论体系都是以胜字为核心构筑的,所以也有其难免的局限性。比如,为了胜利,它主张可以掳掠,可以愚化士兵,可以把德政当作夺取胜利的手段(令民与上同意)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关于战胜的思想对现代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古人说:难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古今中外的战争样式、具体战法会有很大不同,但关于战争指导的一些原理却是相通的。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的一般规律,对于今天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仍具有指导意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