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杨汉鹏.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08273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杨汉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构建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杨汉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构建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杨汉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构建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杨汉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构建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杨汉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杨汉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杨汉鹏.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杨汉鹏推进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促进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落后教学质量局面是目前的首抓和核心工作。在2014年暑假有幸参加了西吉县教体局组织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培训,其实这项活动在上学期我们就已经着手调研、论证和准备了,寒假老师们都进行的大量的工作,上学期我们就已经实施,在不断深入课堂听课、课下询问学生、平时与老师的广泛交流探讨中还发现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及时共同商讨和改进,就此结合本次培训我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思考。一、以“导学案”为入手的“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的优点。第一、学生们

2、真正动起来了。学生们由以前只是等老师灌输,课下抄袭作业转变为课上开始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并慢慢独立完成导学案内容。第二、课堂上学生们睡觉的现象少了。由于要当堂完成作业,所以学生上课紧张了,思想集中了,没有了以往睡觉、甚至一大片学生睡觉现象了。第三、老师开始逐步放手了。老师以精讲、点拨为主,突出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没有了满堂灌现象,没有了自己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对学生不闻不问,不关注学生掌握情况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现象。第四、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在独立、小组合作、老师引导中逐渐感悟到了学习技巧,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找回了自信,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支撑学生长远发展的坚强后盾

3、。二、以“导学案”为入手的“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目前还存在的不足。第一、“导学案”设计不完善,不能很好的引领整节课,难达高效。“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的一节课的灵魂与主宰、指挥棒,导学案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否则师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预想目标都困难。在实际突出表现为:其一、导学案一定要集体先讨论,即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一人编案中核心是集体备课而不是一人单打独斗。集体在相互讨论碰撞中才能产生新的火花,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整合教材知识,实现资源共享。但目前使用导学案中仍然停留在一个人单打独斗,不经过集体讨论,一人编案结束印发给全年级。这就很难准确掌握全年级学情,设计内容要么多、难,45分钟内完不成;要么过简、

4、缺乏严谨目标,学生无处下手,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其二、部分老师只在网上下载导学案内容,对下载内容不和学生实际结合,不和教材版本结合,导学案与实际差距太大。其三、导学案使用中要求二次备课,二次备课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情再次修订导学案已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但真正落实的程度还有待考证。综上可以得出:目前我们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导学案本身设计有问题,只有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的导学案才能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本次培训很好的解决了“导学案”的编写问题。第二、教师顾虑过多达不到精讲,学生练习时间少,当堂完不成练习,长此以往仍旧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虽经过探索但对学生能力掌握仍不足,

5、不时仍出现以大量的自己讲解为主,限制学生思维,扼杀其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可能担心让学生自己完成一方面学生基本上不会浪费时间,另一方面或许还有点怕课堂失控。本次培训系统阐述了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当堂检测”的课堂模式,解决了平日教学中的困惑。导学案下的构建高效课堂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学习,如果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大脑一片空白是永远不能提升课堂效率的。尤其我们才刚刚开始实施导学案,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教师更应该多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方法。导学案运用教师要把老

6、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可逐步深入,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去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学不懂的请教同学帮助并不比老师讲效果差,因为学生之间是基本上在同一个认识层面上,学生与老师的认识层面是不同的。老师的最高要求是教给学生获取某种知识和某种技能的手段,并不是教给学生全部的知识与技能,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老师不可能将所有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老师也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老师要教给学生将来如何自己通过获取知识与技能谋求更大的发展这应该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在一节课上,当存在普遍问题不能攻克时教师必须及时讲解与点拨,也许这节内容没有必要讲解,也许这节内容需要讲解的较多,这完全取决于学生所学内容

7、与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教师不应有不必要的顾虑,这便是教无定法,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老师讲解语言要精练准确,当问题解决了马上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练习。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当堂练习检测是最好的复习巩固方法,不占用学生时间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时就不要占用学生练习时间。第三、学生不会记笔记,增添了后续复习的困难。目前学生所用教材在排版设计留有大量空余地方,我们的导学案也设计了许多空余地方,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在听老师讲解点拨和与同学探讨时将自己不懂的及时记录下来。但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只是听老师、同学的讲解,自己不注意将凝难点标注。还有部分学生很珍惜自己的课本、导学案,怕自

8、己在上面圈画了影响美观而有点舍不得的感觉。请告诉同学们课本、导学案只是为我们学习知识而服务的一种工具,完全由我们自己支配使用,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凳子很好看而舍不得去座让自己永远站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好笔记,对在课本、导学案上如何记笔记还可讲解示范一些方法供学生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运用,为今后复习所学奠定基础。许多内容短期内我们理解了,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如不留下一些学习时的痕迹在复习时就很吃力,很困难。第四、资料积累与保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我校使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中好的现象是学生基本上能将导学案收集起来,但不排除部分学生已经将导学案丢弃。在听课调查中就有个别学生导学案已经不全了,老师要适时提

9、醒学生对资料的保存。在资料积累中存在最严重的是“纠错本”的运用。许多学生不会用“纠错本”,甚至干脆不用或没有。这也就说明导学案上自己的错题更正存在严重漏洞,“导学案”上的错误恰好反映在某知识点上的不足,应通过“纠错本”及时更正,重新学习和掌握自己学习中的漏洞,所以老师要不定期检查督促,因为是人都有惰性,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不及时处理所学不会的知识,长期下去就会在这个知识点上卡壳,这对我们长久高效是一大严重障碍。总之,我们在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模式中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深信在不断总结得失,完善补充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教师的引更科学导,使我们的课堂效率真正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