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082460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折中主义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它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有原则地选用各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多元化、综合化的教学方法。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文章探讨了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总结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折中主义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折中主义教学法;有原则的折中主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一、折中主义教学法及其与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的结合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英语教师和学者一直在探寻一种最佳的英语教学方法。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被引入,不断地进行尝试,但

2、结果总是不能令人完全满意。这其中包括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似乎没有一种普遍行之有效的最佳的英语教学方法。“每种环境必须自己决定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的结合对自己的情况最有效,最现实”。因此,博采众家之长,避免各派之短的多元化、综合化成为外语教学的总趋势。折中主义(eclecticism)在外语教学中表现为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结构与功能、传统法与交际法的侧重因时、因地、因人有所不同,是语言学理论,教学途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的折中(bmmfit,1984,long,1980;schmidt,1989;stem,1992;yalden,1987)。笔者发现国内已

3、有研究大都处于以下两个层面:一是从宏观层面来看,研究者多从宏观人手,指出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中引入折中主义教学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如根据时间、地点、课程、教学对象等采用适宜的折中的教学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对当前的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二是从理论层面来看,还有一些研究是理论层面的探索,这类理论研究比较普遍,但多数局限于某门课程,缺少对整体专业应用的系统性研究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应用折中主义教学法培养能力方面的研究则更为鲜见。因此,这些研究缺乏实践性,对实际外语教学的可借鉴性不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由于小学英语教师执教对象的特殊性,教师

4、本人的素质和能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和智力开发至关重要。早在20世纪60年代,伦内伯格(lenneberg)就提出了儿童语言习得存在一个关键期(2-12岁)。而年龄在7-1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这个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内。此时,儿童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而错过了关键期,语言习得的效率会大大降低。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是第二语言能力的习得。然而,在我们现行的kaq(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外语师范专业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并不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所以笔者尝试将折中主义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探索折中主义教学法

5、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努力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二、折中主义教学法的实施原则根据折中主义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折中主义教学法在高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四点:(一)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并存作为传统的形式型教学法的代表,语法翻译法用母语进行教学,以系统地讲授语法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翻译为重要教学手段,并用大量的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的掌握情况。交际教学法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教学法,是功能型教学法的代表,它以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为特点,教学过程交际化。尽管语法翻译法已经不再

6、时髦,但习惯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学生还是从中受益匪浅。尽管交际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很强,但他们的语法知识薄弱。因此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应并存,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有侧重地选用某种方法。教师不仅要坚持为交际而教英语的思想,还要将语言知识的教学与锻炼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结合起来,多为学生提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交际能力。(二)教学模式: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交替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主张,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一切工作几乎都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辅导者。这种“学生中心观”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控制学

7、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然而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专业外语班级的规模一再扩大,五六十人的大班情况已成普遍现象。在这样的大班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参差不齐,只有相当少的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具备选择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的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实践证明“教师中心观”在现代教学中仍有其优势,它有利于教师系统完整地组织安排和监控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笔者认为,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越来越不重要,而是越来越不那么突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水平来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并且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来

8、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他仍扮演着一系列的重要角色:信息提供者、活动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等。基于十多年的外语教学经历,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外语专业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但是由于深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缺乏自己发现和建构语言知识和意义的能力。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课堂教学应注重“教师中心”地位的体现,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侧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获得在大学里学习的方法,使他们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知道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高年级的外语专业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不仅具备了

9、相当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更是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课堂教学应向“学生中心”过渡,学生是课堂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参与者在必要时对学生加以指导。总之,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两者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地运用。(三)教学重点:准确与流利兼顾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交际法的流行,有些英语教师对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他们过分强调语言的流利性,认为语法教学已经过时。刘润清教授指出“彻底掌握语法和词汇是发展第二语言能力的必要基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颁布)也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10、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两者兼顾,使其科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不可顾此失彼。准确主要是指对发音习惯、语法规则和语言表达方法的准确掌握。对于流利,目前外语界广泛认同的是brumilt的观点:流利性是学习者对已获得语言系统最大限度的有效运作,应视为自然的语言使用,不管是否导致母语般的理解和产出。准确是流利的前提,缺乏准确的流利是毫无意义的;流利是准确的提高,达不到流利的准确是毫无生机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是关键,教学应在注重语言准确性的同时兼顾流利;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熟练地运

11、用英语进行交流是关键,教学应在注重语言流利性的同时强调对准确地把握。(四)教学目标: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语言能力是乔姆斯基(chornsky,1965)在其著作句法理论面面观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语言能力就是每个人所习得的语言知识,是对语言系统的抽象的掌握。交际能力是海姆斯(hymes,1967)在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包括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等四个方面。张德鑫(1997)将其总结为:懂得哪些句子是合乎语法的,懂得哪些句子是可以被人们接受的,懂得哪些话是恰当的,懂得哪些话是常用的。三、折中主义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笔者及其教学团队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中开始逐渐尝试运用折中主义教学法

12、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笔者承担的2009级小学英语教育专业一班的“精读”课程为例,阐述折中主义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本研究参照朱红梅(2004)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学生阅读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阅读全文,在探寻问题答案的同时力求理解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画出理解难点等。这一阶段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问题的设置要兼顾两个原则:1.适中性,即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中不仅要包括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简单问题,也要包括需要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答案的有难度的问题。难、易问题结合会最大限度地照

13、顾到大班里处于各个层次英语水平的学生,达到让他们在阅读中都有所收获的效果。2.广泛性,即问题要类型广泛。问题设置可以包括单词、句子、语法、修辞手法等细节性类型题,也可以包括文章大意、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背景知识、读后感等整体性类型题。从以上陈述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虽然学生是“学”的中心,教师是“学”的引导者,但是学生的“学”不是杂乱无章的学习,而是在教师问题引领下的学习。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对于他们,教师还要担当引导者和辅助者的双重角色,使低年级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师讲授教师通过对语法、词汇、句型、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对篇章结

14、构的分析,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过硬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承受者。教学方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教学过程强调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教师对文章的讲解可以针对文章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状况等选择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或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讲授方式。同时,课堂讲解应注重在激活已学过的知识(schema)的前提下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及阅读技巧的导入。(三)学生实践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阶段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通过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

15、各项活动中起到组织者和辅导者的作用。教师在让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时要注重课堂真实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一阶段以交际教学法为主,以培养学生语言的流利性为重点,引导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任务型的课堂互动可以包括课文综述、写作、对话、小组讨论、模拟表演、情景剧等。(四)巩固总结这是一个总结和检测阶段。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听写、提问等方式总结巩固重点知识,并采用口头或笔头的形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教师是“教”的主角,学生是听者和执行者。这一阶段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连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步骤。它不仅是巩固总结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过程。它有利于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