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红旗下》有感##年字.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81386 上传时间:2024-04-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正红旗下》有感##年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正红旗下》有感##年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正红旗下》有感##年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正红旗下》有感##年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正红旗下》有感##年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正红旗下》有感##年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正红旗下》有感##年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正红旗下有感20XX年字 原创:不与猪摔跤 本文约2000字,阅读约须4分钟。 正红旗下可能成为老舍先生最伟大的作品,如果先生有机会将其写完的话。 若要用八个字来形容老舍的文字,我觉得莫过于”哀而不伤,怒而不怨.” 老舍的文字不大钟情于大人物王侯将相,而是倾注于社会角落处的小人物,这些人在正史中不会有传记,即使偶有涉及也不过是用”某甲一笔带过,若想看看他们的故事,听听他们的想法,或许老舍的文字是不二选择。 鲁迅笔下的老百姓往往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比如孔乙己、阿q等,这与老舍笔下的人物截然不同.老舍笔下的老百姓,比如月牙儿中的母女,断魂枪中的沙子龙,悲凉的里子透着一种平静,这就是哀而不伤怒

2、而不怨”. 小老百姓在老舍的文字中是真真正正的过日子,不管这日子是好是坏,也不管明日天是否塌下来,总是那么或自然、或悲苦的活着。他们或人物猥琐,或秀色夺人;或鼠目寸光,或豁达大度;或勤恳老实,或好吃懒做。老舍总是用他那特有的不褒不贬、含蓄冷峻的幽默娓娓道来,让人感概这就是老百姓。 正红旗下是老舍于1961年开始动笔,写作手法已相当成熟,很有老舍式风格味道。他身为正红旗人,就是在写自己的故事,身边人的故事,特别是旗人的故事,这群小老百姓的日子就从老舍出生那天开始,在老舍笔下成为不朽.这类题材为小说在近现代是少有的,可惜这些努力因为某种原因而搁止,不仅是老舍的憾事,也是中国人的一幢憾事。 小说从老

3、舍出生开始,那天是农历戊戌年腊月二十三日酉时,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维新变法是这年,戊戌政变也是这年,清王朝无可挽回走向败亡还是这年。 老舍不知是否有意在思考清王朝的垮台,文字没有提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大清王朝的余辉之下,八旗子弟们并没有意识到大清只剩十来年功夫即亡了,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铁杆庄稼,每个月有几两俸银,还能否吃上便宜坊赊欠的酱肉. 比如老舍大姐的婆婆,以赊欠为本事,其口头禅就是听着。我是子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娘家婆家都有铁杆儿庄稼.俸银俸米到时候就放下来,欠了日子欠不了钱,你着什么急呢.不仅如此,大姐婆婆颇看不起那些不敢赊、不喜欢赊的亲友.”不赊东西,白作旗人。 老舍的笔

4、墨总是如此冷峻,没有只言片语的批判,大姐婆婆好吃懒惰还爱面子的旗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小说中与大姐婆婆相应的是另一个女性角色,老舍的姑姑,只有自己欺负人的理,没有别人欺负她的理,拿着不知怎么来的几份俸银,日子过的不算坏,这个大姑子,总以”欺负”兄弟媳妇为本事,倒也不是打骂,只是需要”伺候着. 大姐公公与大姐夫两父子,一个佐领,一个骁骑尉。佐领不会打仗,骁骑尉不会骑马,可说到遛鸟、放鞭炮,可都自诩是北京九城里一等一的好手。这么一对父子,八旗兵的战斗力能高吗。所以瘸子补旗兵的缺额,罗锅可以领份兵差,也就再正常不过了。看到这里,我反正是哈哈了好几句。 若说八旗子弟尽是好吃懒作的主,也是不符合实情滴。老

5、舍的父亲是一个旗兵,老实当差,每个月三两银子,不欺负人,不赊欠东西。其母亲会过日子,和亲友们相处和谐,在家亦是任劳任怨吧,可又能怎么样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大舅家的二哥福海,不同于纨绔的八旗子弟,他人很能干,不仅会骑马射箭,还是一个油漆匠.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常常去当枪手,为别人替考补旗兵,可就是不能自己补一个缺额.他也不抱怨,没有铁杆庄稼,学个油漆匠不也能活着嘛.可他这种活法却被八旗子弟看不起,因为他活的掉份。 一个旗人,若不会遛鸟,没有雅号,叫什么旗人。格调,身份,面子,是万万不能掉的,所以博胜之可以为了一对蓝乌头卖了媳妇茶馆里松二爷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自己又不会自食其力。清王

6、朝大厦将倾,唯有变法才是出路,可他们认为变法是万万不好的,因为变了法,就没有铁杆庄稼,这可叫他们怎么活.所以他们认为杀了六君子,废除维新,大清不就又恢复太平了么。 虽说满汉不通婚,可彼此生活谁也离不开谁,于是他们在生活上又是朋友,逢年过节彼此往来,老舍的三天,老王掌柜这个老山东不也来送了礼,这就是人情。往上说大家的祖先可能不一样,可现在大家生活在一处,在一个北京城,哪能不往来。有了往来,就有了人情,这又是一个人情圈子。 面对外国列强的欺负,旗人们大多是有心无力,他们希望用文天祥、岳飞激励自己,显然没啥用.甚至还有多老大这类人,看到入洋教有利可图,就去入了教,借此还欺压便宜坊。老舍的文字没有骂他

7、,连批评的词都没有,就那么写着写着,读者能否会心一笑、会心一痛呢. 当小说写到二毛子”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后,估计义和团会是接下来的故事,文章戛然而止.八万字的正红旗下犹如断臂维纳斯,美美的放在那里供大家欣赏,意犹未尽,意犹未尽。 老舍的文字没有精美的辞藻堆砌,字里行间处处透着不正常,可又处处显得正常.他不批评,他不激愤。可我们又知道他再表达什么,这个什么我们又不知道是什么。或许他是在借二哥福海再说: ”也不至于。不至于。他安慰自己.出了事,花钱运动运动就能逢凶化吉.这么一想,他又觉得他不是同情造反,而是理之当然了-什么事都可以营私舞弊,有银子就能买到官,赎出命来.这成何体统呢。他没读过经史,可是听过不少京戏和评书,哪一朝不是因为不成体统而垮了台呢。 八旗子弟不成体统而败啦,大清王朝不成体统亡啦,或许这就是老舍的幽默吧,他不伤,他不怨。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