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食品工业城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大米、面条生产项目可研报告)优秀报告word版本.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7583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食品工业城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大米、面条生产项目可研报告)优秀报告word版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某食品工业城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大米、面条生产项目可研报告)优秀报告word版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某食品工业城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大米、面条生产项目可研报告)优秀报告word版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某食品工业城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大米、面条生产项目可研报告)优秀报告word版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某食品工业城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大米、面条生产项目可研报告)优秀报告word版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食品工业城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大米、面条生产项目可研报告)优秀报告word版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食品工业城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大米、面条生产项目可研报告)优秀报告word版本.doc(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某食品工业城建设项目二、项目单位湖南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某四、建设地点湖南省常德市某某区某镇 五、项目单位概况湖南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原益沪大米厂于2004年6月改制成立的一家集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储存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座落在常德市鼎城区蒿子港镇,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人代表:某。公司现有固定资产1180万元,拥有进口和国产先进的大米及面条生产设备百余台套,日加工大米300吨、年产6000吨面条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经营运转正常,并拥有自己的车队和船队,生产、营销体系健全。公司现有员工208人,其中高中级专业人才20名、技术人员3

2、6名。公司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地发展壮大。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立足农村、支援农业、服务农民”的宗旨,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订单收购确保农民朋友增产增收。现已建成科研、绿色环保型原粮生产基地15万亩。2008年收购经营粮食5万吨,创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800多万元。公司生产的米、面两大系列二十多个单品远销广州、深圳、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省市,同时在省内十几个地州市的大型超市如“新一佳”、“大润发”、“家润多”等超市上架。公司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农民增产增收,从而实现既创造财富壮大自己又回报社会富带一方的发展愿景。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公司决

3、定投资1.6亿元在某某区新建某食品工业城。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七、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编制依据与范围1、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1)湖南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关于该项目咨询服务的委托书。(2)有关设计规范。(3)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4)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2、可行性研究编制的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包括年产大米10万吨、面条2.4万吨以及粮食仓储的技术经济研究,具体内容为:根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对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条件进行了论述,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对生产方案、规模、工艺技术、设备选择、环保、消防安全、节能、

4、项目实施进度与某、招投标、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偿债能力及财务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八、项目概况1、生产规模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大米生产规模可以达到年产10万吨,面条生产规模可以达到2.4万吨。2、项目建设总投资:16000万元3、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16000万元,由企业自筹5080万元,申请农业发展银行中长期贷款3500万元,申请政府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1320万元,申请流动资金短期贷款6100万元。 4、生产工艺大米:进料筛选除渣去石剥壳除糙除糠灌袋冷却抛光筛选除碎色选称重包装成品入库。面条:调粉吸力提升和粉熟发压沿切条干燥截断称重包装覆膜

5、成品入库。5、主要设备主要设备有:自衡振动筛、吸式比重去石机、砻谷机、碾米机、抛光机、色选机、提升机台套,以及质量检测设备、办公设备、生活设备等。详见设备明细表。九、研究结论和建议1、研究结论(1)湖南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储存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本项目是公司新建的食品加工示范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和农产品深度开发政策,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重要意义。(2)本项目生产线全部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精心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独到之处的先进工艺,从产品的产量,质量,动力消耗,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工艺

6、的完善性,设备的维护、保养,投资的经济性与合理性等方面综合来看,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3)本项目建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运作,将有力地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可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企业发展壮大的双赢效果,将有力地拉动本地经济发展。(4)本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9.4%,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8%;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6.5年;税后财务净现值为10136万元。通过不确定性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该项目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技术,选用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主要设备,投资适宜、见效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所以本项目是完全可

7、行的。2、建议(1)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地研究新工艺、新技术,在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保证企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2)加强员工培训,要求所有员工都能熟悉掌握工艺流程,能够熟练掌握设备性能,把握生产工艺关键点,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防止浪费和安全事故。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的某和开发,确保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人才及时供给。 (3)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4)本项目建设后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相应的社会效益,建议政府各职能部门和银信部门提供大力支持和服务,使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产品及产量1大米万吨102面条万吨2.4二职工人数人308三总用地面积亩140.93四总建筑面积M266205五投资总额万元160001建设投资万元80002流动资金万元8000六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万元45394.8七正常年销售收入万元48960八项目期平均年利润总额万元2757.7九平均年销售税金及附加费万元684.2十财务评价指标1财务净现值(税后)万元101362内部收益率(税后)%19.43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6.54平均投资利润率%17.25平均投资利税率%21.56盈亏平衡点%48.3第

9、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加大,同时对所有涉农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了相当大的扶持力度,在政策性引导资金和税费等方面都给予了非常优惠的条件。在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号召下,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努力进取,从一个小作坊式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为省内一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企业正面临着高速发展的机遇期,现属工厂位于鼎城区蒿子港镇,区位优势不明显,而且工厂设备老化,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为寻求适合公司发展的优越环境和区位条件,已经成为公司的当务之急。某某区地处S205和S1804线交汇区域,

10、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同时某区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对引进的大型工业企业在土地使用以及各项税费上制定有具体的优惠政策,因此某公司为自身发展应政策要求提出了本项目建设。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支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建立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长期以来,我市农业存在农产品加工规模小、附加值低、流通体制不完备等

11、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建立健全有效的仓储和流通体制,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增效的必由之路。因此,本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加工转化本地的农业产品和原料,解决本地农产品销售问题,又可提高企业利润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更有助于稳定和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项目建设是推进常德市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食品工业是个安天下的产业,是民生之本,民稳之基,民富之源。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和生命产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食品

12、工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中国轻工总会颁布并实施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对提升我国食品产业层次、拓展食品产业功能、转变食品产业增长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和科技驱动下,在我国农产品资源丰裕、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不断加强、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融入经济全球化最深的产业之一,是与“三农”关联度最大的产业之一,被誉为横跨工农两业的新型产业和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我国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呈

13、现了加工产业快速成长、加工精深度不断提升、规模领军企业大量出现、优势产业集群大量出现的发展特点。农业部指出,贯彻落实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业、农村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产业发展优势,进而将农村产业发展的优势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优势,促进了农村从“农牧渔”第一个循环开始向“贸工农”第二个循环和“农工商”第三个循环的发展,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在一起,延长农业价值链、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形成较高程度的产业纵向一体化,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

14、、标准化和市场化,进而充分调动、诱发和整合其他相关产业,来为农业母体提供发展动因,增强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的产业体系效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市场主导型”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销定加,以加定产,引导农民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形成“反弹琵琶”的新格局,在小生产与大产业、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化器”、农业大户的“孵化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器”、农业功能的“拓展器”和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器”,为农业结构的战略型调整找到方向标;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促进农民增收和就

15、业结合起来。通过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比值,每增加0.1个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增收人均193元。同时还可以催生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个体从业者,形成新的就业渠道,腾出更多的农民分工分业,开拓新的就业渠道;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抓产业集聚和促进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产业是企业的集合体,只有按照专业化分工原理引导企业进行合理集聚,打造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才能把加工与原料紧密结合,上下游产品紧密衔接,进而解决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的集散地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群往往集中在小城镇,必然带动相关产业尤其是各项服务业的发展,引起人口的大量聚集,促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小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富裕农民、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