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075040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思品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上册思品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亲子辅导。通过父母与子女这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辅导,引导儿童“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本单元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游戏和亲子活动,感受自己与父母、与家庭的亲密、互动的关系,并并主动要求“让我自己来吧”,积极创造家庭的良好氛围。“我的爸爸和妈妈”一课,引导学生通过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观察自己的体貌和父母相似之处等活动,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了解,对父母给与自己生命心存感激,激发孩子们对父母的热爱之情。“亲亲热热一家人”侧重于帮助学生增进对家人的亲密感,培养正确地对待亲人

2、的态度。教材首先强化了在家庭中使用礼貌用语和文明言行,以此为模版,使孩子对照自己的行为,初步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然后从“我家的故事”中让学生领会家庭生活都是由“事”组成的,有快乐的事,也有烦恼的事,在充分交流家庭故事的基础上,在激发学生设计并实践家庭的活动,让家人的亲密感水到渠成。“让我自己来吧”则是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家庭的快乐感受。其中“我会打扮我自己”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管好自己”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来当个小帮手”则用编儿歌、模拟生活场景等形式,再次强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劳动的情感导向与能力。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在“四二一”家庭模式的

3、包围之下被两代人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宠坏了。刁蛮任性,漠视父母亲人的一切付出,接受父母给予的一切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谈不上去感恩了。让孩子去身边寻找父母的爱,有助于回忆起父母对自己的点滴的爱,激发起孩子最初的良知,孩子们会发现原来这就是爱。教学目标: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习向父母表达感谢与敬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行为和习惯:能够以文明用语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尊敬和爱。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自觉做作业的习惯。过程和方法:通过介绍父母、寻找与父母的相似之处等活动,让学生关注父母,了解父母。通过讲述家庭故事

4、,设计双休日家庭活动,增进家庭的和睦。通过亲子联动、生活场景模拟等方法,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以自己的行为为家庭带来欢乐。知识和技能:会介绍父母。知道“请”“您”“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基本礼貌用语。能辨析自己的行为是否文明。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能与小伙伴一起分享家庭故事,并初步了解如何处理家庭中的一些麻烦事。会初步设计家庭活动。2 亲亲热热一家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学习文明礼貌用语,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2、学生学会辨析家庭生活中的言行文明与否,能纠正不良言行。 3、学生初步懂得一个家庭有快乐的事,也会有烦恼的事。学会以积极的行动增进家庭的和睦,以自己的努力为家庭添

5、一份快乐。教学重点:学会在家庭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以亲切的态度对待父母亲人。教学难点:能够体会文明言行给家庭带来的温馨和谐。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知自己的行为,产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游戏、表演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愿望,纠正自己的言行;在情境中感悟体会父母的爱,以及文明言行带给家庭的温馨和谐。使用教材的构想:学生是善于模仿的,文中的配图正好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因此很好地利用插图来让孩子比照自己的行为是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木偶剧表演、“过家家”游戏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改正自己的行为,培养好的习惯;我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

6、此节选弟子规中的片段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塑造高尚品德。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请来了几位小演员给大家表演节目(师出示三个小木偶)大家欢迎吗?(预设学生回答:欢迎)谁来猜猜它们是什么关系呢?(预设学生回答:爸爸、妈妈和孩子;他们是一家人。)2、表演:现在我们的小演员要给大家表演节目了,请大家注意观看。(师表演木偶剧)小木偶从床上坐起来,伸伸懒腰,打个哈气。木偶妈妈走过来亲切地说:“宝贝睡醒了。”小木偶高高兴兴地回答:“睡醒了。妈妈早。”木偶爸爸走过来说:“快起床,妈妈的早饭已经做好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吃完饭上学去。”小木偶愉快地回答:“是的,爸爸。”一会儿,穿戴整齐的小

7、木偶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来到学校门口。小木偶跳下车座,对爸爸挥手:“爸爸,再见!”然后走进校门。爸爸也向小木偶挥手再见,脸上露出微笑。大家看完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有什么想法?(预设学生回答:小木偶真听话、也很懂礼貌;小木偶的一家好亲热呀!)3、导入、揭题:是呀,因为小木偶的听话、有礼貌,他们一家人都能亲亲热热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单元的第二课“亲亲热热一家人”。(师边板书课题边读,生可随意跟读。)【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大多喜欢活泼可爱的木偶,选择木偶表演不仅吸引了孩子的注意,还能引导他们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所呈现出的家庭和谐。】二、观察图片,体会和谐氛围,学习文明言行1、观察图

8、片:师出示本课前四幅挂图,引导学生逐图观察,语言描述。(预设学生讲述:爸爸、妈妈送小明上学,小明在校门口开开心心地跟爸爸妈妈再见;小明不小心打碎了东西,主动向妈妈承认错误,妈妈微笑着原谅了他;爷爷送给小明一件生日礼物,小明高兴地说谢谢;小明放学回家,妈妈来开门,小明高兴地说:“妈妈,我回来了!”妈妈也笑得很开心。)2、体会文明言行带给家庭的和谐氛围: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非常好!这一幅幅图上都画着开心的笑脸。为什么这图上的人都这么开心呢?(预设学生回答:因为他们家的孩子很懂事、很文明;孩子和家人都用了文明礼貌用语,所以大人们很开心。)是呀,文明的语言是招人喜欢的“法宝”。同学们都知道对同学和

9、老师讲文明,回到家是不是也很讲文明呢?引导孩子说说家里的事,找找自己在家时的文明言行。【设计意图:孩子们都接受过起码的文明礼貌教育,懂得待人接物时的基本礼貌。但由于家人的娇惯,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亲人表现得蛮横、任性,不顾及礼貌。在跟图中孩子文明言行的对比中,孩子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反省自己的问题,产生改过的心理,达到教育目标。】3、游戏“过家家”,实践文明言行:下面,请大家拿出事先做好的头饰带上,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吧。(师带好妈妈的头饰,语言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的对答。)(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教师挑选创设有新意的小组进行表演。)【设计意图:以孩子的年龄“过家家”是他们

10、最熟悉的游戏。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孩子们明白了游戏的内容和主题,以此为例,自主创设游戏,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实践了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突破了教学重点。】4、小结,及时表扬,树立身边的榜样:刚才大家的表演都很不错,特别是某某同学和伙伴们的表演,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相信大家今后在家里时都会像今天在课堂上一样,礼貌友好地对待亲人。三、“我来当裁判”,辨析不文明行为,感悟文明言行带给家庭的温馨和谐1、观察图片,看看谁是爱家人的好孩子?师出示本课后四幅挂图,学生自主观察,评判。(预设学生评论:第一幅图上的孩子放学回来使劲砸门,不喊爸爸妈妈,没礼貌,不是好孩子;第二幅图上的孩子回家后给爷

11、爷讲学校的事情,逗爷爷开心,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第三幅图上的孩子知道感谢爸爸的辛苦劳动,是有礼貌的好孩子;第四幅图上的小姑娘跟爸妈赌气,要礼物,不是好孩子;第五幅图上的孩子会向妈妈道晚安,是好孩子;第六幅图上的孩子不爱护小妹妹,逗妹妹哭,不是好孩子。)2、小结,感悟,突破难点:是呀,正像大家说的那样,第二、三、五幅图中的孩子文明懂礼,是好孩子,他们的亲人也因为他们而开心幸福,这样多好呀!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为我们做了很多事,这是为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爱我们!)对,爸妈不辞辛苦地为我们操劳,就是因为他们的“爱”(师板式:父母爱)。那我们对爸妈又是怎样的感情呢?(预设学生回答:我们也爱爸妈!

12、)多好的孩子呀!我们也能用自己的“爱”来回报父母(师板书:子女爱)。四、扩展、结课1、说说怎样做就是爱父母?(预设学生回答:对父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关心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2、扩展学习弟子规部分内容:大家说的都很好,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告诉过我们应该如何爱父母、孝敬父母。请大家看屏幕(师放映弟子规课件的部分内容,生认真观看。)弟子规 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师对以上几句略作解释。3、总结、结课:我们的家庭就是用家人之间的爱和关怀来支撑的,父母给我们浓浓的爱,我们也要把自己的爱回报给父母。请大家以文明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爱,让我们共同铭记:“父母

13、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师生共同诵读)。板书设计:亲亲热热一家人父 母爱 子女女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教材内容引导孩子们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欢乐与爱,引导孩子学会怎样爱家人,进而反思自己在面对家人的时候有哪些行为习惯是不妥当的,在表达中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亲情观,最后让孩子们在实例的解析对比中,感受到自己应该用文明的言行来回报父母的爱。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旨在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影响孩子,从内心来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每一节课上完总是会有缺憾的,本节课虽说沉浸在感受亲情的氛围中,但是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方面没有引导到位,如果结课时能提出倡议让孩子们在家庭中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行动,那么这节课就会更好。另外,既然这是一种情,那么可否将“情”的范围扩大,引导孩子们珍惜身边爱自己的每个人,并用自己的爱去爱别人,孩子岂不就是一个爱的传递者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