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7363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某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某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某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某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测量队*年*月目 录 1任务概述32完成任务情况32.1任务安排和完成的工作量32.2 仪器设备检验和使用情况43测区概况43.1测区范围44作业技术标准54.1技术依据54.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55. 已知资料及分析利用情况65.1大地资料65.1.1 平面控制点65.1.2 高程控制点65.2地图资料66. 测量作业情况76.1施工组织76.2平面控制测量76.2.1埋石等级:76.2.2选点与埋石76.2.2.1点位情况:76.2.2.2埋石:86.2.3观测86.2.4 GPS网数据后处理及平差计算96.2.4.1 基线数据处理96.2.4.3 平差计算

2、96.3高程控制测量116.3.1起算数据116.3.2平差计算126.4质量保证措施127. 检查结论148上交成果资料14*大桥接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1任务概述拟建的xxx大桥及接线工程位于我国xx省xx市xx区xx县境内,是我国*国道主干线xxxxx国道主干线xxxx线xx市段的重点工程。xx测量队受xx省交通勘察设计院的委托,对xx省xxx大桥工程南北接线部分建立接线控制网。工程量为:工程接线部分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点的选埋与观测。2完成任务情况2.1任务安排和完成的工作量 根据该任务工期紧测区条件差的特点,我单位*余名同志*月*日开赴测区,*月*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共计完成:C级GP

3、S点选点、埋石10点;D级GPS点选点、埋石38点;E级GPS点选点、埋石32点;水准点选点、埋石12点(其中利用二、三等水准点7点)。GPS点观测和计算86点(包括起算点4点,与xx绕城高速公路基础控制点联测2点)。 三等水准观测39.8km,四等水准观测41km,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0.5km。2.2 仪器设备检验和使用情况 本次GPS作业使用8台Trimble 5700 GPS接收机。这些仪器,经xxx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站检定,全部合格。详见随资料上交的仪器鉴定证书。在本次作业过程中,仪器使用正常,无任何故障发生。本次水准测量作业使用2台Trimble DINI12自动安平数字水准仪及相

4、应的水准标尺。这些仪器均鉴定合格。详见随资料上交的仪器鉴定证书。在本次作业过程中,水准仪器使用正常,无任何故障发生。本次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作业使用2台Leica 2003全站仪,经xxx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站检定,全部合格。详见随资料上交的仪器鉴定证书。在本次作业过程中,全站仪使用正常,无任何故障发生。3测区概况3.1测区范围工程的起点位于xx市绕城高速公路xx镇,跨越xx省xx,工程的终点位于xx连接线的x港,跨海大桥长度约7km,其中的北岸接线工程25km,南岸接线工程15km。设计线路桩k0+000 kmk47+560km,全线长约47.6km,基本为南北走向。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少量

5、为平地,测区交通较为困难。由于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加之沿线设计大部分为隧道和桥梁,对施工控制网要求较高,施测难度较大。本工程为xx县与xx地区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测区范围:经度:? ?纬度: ? ?4作业技术标准4.1技术依据1、 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2、 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4、 GB7931-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5、 JTJ061-99公路勘测规范6、 JTJ/T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7、 本项目的技术设计书及其他相

6、关测量规范。4.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本工程平面坐标分别采用:1、工程抵偿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150);2、XX独立平面坐标系;3、WGS84坐标;4、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3);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5. 已知资料及分析利用情况5.1大地资料5.1.1 平面控制点测区有6个C级以上GPS点,1980年西安坐标系和XX独立平面坐标系成果都有,分布均匀,可供利用。本次作业利用了其中4点。序号点名点号等级1XXHK02B级2XXHK04B级3XXXHJ24C级4XXXHJ27C级5.1.2 高程控制点测区附近有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三等水准点27个(其中南岸

7、均为二等水准点),分布均匀,可供利用。本次作业利用了其中12点。序号点名等级1XX14二等2*22二等3*37二等4*39二等5*40二等6*41二等7*42二等8*36三等9*37-1三等10*39三等11*41三等12*51三等5.2地图资料测区有1:10万地形图,1:1万带状地形图,供选点、埋石、观测时使用。6. 测量作业情况6.1施工组织根据任务情况和测区的特点,我单位派出了由4个工程师,4个助理工程师,12个技术员,共 20人组成的作业队伍。先后于2006年9月20日进入测区,2006年10月11日外业工作全部完成。6.2平面控制测量6.2.1埋石等级:北线平面控制采用D级GPS网为

8、首级控制网,通过加密E级GPS点(网);而南线则采用C级GPS网为首级控制网,通过加密D级GPS点(网)来完成。6.2.2选点与埋石6.2.2.1点位情况:(a) 所有点的埋设均有利于长期保存,尽量可以看到拟建高速公路中线,有利于路线勘测设计和施工放样。点位距路线中心线基本在50m300m范围内。(b) GPS点点位有利于GPS信号接收。(c) 控制点便于发展和寻找。(d) 点位标石埋设在土质坚实的地方。6.2.2.2埋石:(a)标石规格:各级GPS控制点标石一样,规格按公路摄影测量规范三、四等平面控制点执行。(b)点的编号沿路线前进方向,控制点编号统一为:C级GPS点编号统一采用数字前冠以G

9、PC形式,即GPC01、GPC02顺序编号;D级GPS点编号统一采用数字前冠以GP形式,即GP1、GP2顺序编号;E级GPS点编号统一采用数字前冠以TN形式,即TN1、TN2顺序编号。(c)埋入地下的标石,底部土地均捣实牢固,防止下沉。(d)选点埋石时分组对视作业,以确保相临点的通视;个别点因地形限制,保证有一个通视点。(e)点位选埋后,准确绘制了点之记,纸张用A4幅面。6.2.3观测(1)观测使用Trimble5700 GPS接收机8台,接收机。标称精度:静态水平精度5mm+0.5ppm,静态垂直精度5mm+1ppm ;RTK 水平精度1cm+1ppm,RTK垂直精度2cm+1ppm。GPS

10、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式中:-标准差,mm;b-比例误差系数,ppm;a-固定误差,mm;D-相邻点间距离,km。(2)所有观测仪器均进行了检测。(3)GPS按静态定位模式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如下:等 级C级D级E级观测模式静态静态静态最少卫星数:4颗4颗4颗截至高度角:151515采样间隔15秒15秒15秒GDOP666时段长度120分钟60分钟45分钟(4)各级GPS网观测联测时,同步环之间以边连接。(5)GPS网与附近高级控制点联测以作约束平差,联测点4个,均匀分布,可以有效控制本控制网;高级控制点联测时观测时段不少于2小时,提高了网的精度。高级控制点成果如下:西安80坐标系(123中央子

11、午线,6带,带号21)序号点名点号等级XY1GK02B级2GK04B级3GJ24C级4GJ27C级XX独立坐标系序号点名点号等级XY1GK02B级2GK04B级3GJ24C级4GJ27C级(6)每个测站均严密对中、整平。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仪器高,其互差不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仪器高。观测记录格式见公路摄影测量规范附录F。(7)本次GPS观测先观测高等级,后观测低等级。6.2.4 GPS网数据后处理及平差计算6.2.4.1 基线数据处理基线解算使用Trimble随机的商用软件TGOffice。解算时,按软件要求编好数据后,按默认参数进行计算。每天的所有基线组合全部正常求得。外业观测完成后,

12、进行了同步环、异步环、重复基线的质量检验。经检验全部基线都满足规范的要求。6.2.4.3 平差计算本次GPS网平差计算时不分等级,进行了整体平差。网平差使用Trimble随机的商用软件TGOffice。合格的基线全部参加平差。先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再一次检验测得的基线质量。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的绝对值都不大于三倍标准差。无约束平差后,C级GPS网中最大点位中误差为0.28cm(GPC03, GPC10),最小点位中误差为0.14cm(GPC01, GPC02)。C级GPS网中最强边为GJ24-GPC02,边长相对精度为1/6014626;最弱边为GPC10-GPC09,边长

13、相对精度为1/267416。D级GPS网中最大点位中误差为0.42cm(GP26,GP33),最小点位中误差为0.14cm (GP10,GP16)。D级GPS网中最强边为GP5-GK02,边长相对精度为1/ 10817376;最弱边为GPC03-GP23,边长相对精度为1/ 122475。E级GPS网中最大点位中误差为0.56cm(TN12,TN16),最小点位中误差为0.28cm (TN2,TN31)。E级GPS网中最强边为TN30-GPC01,边长相对精度为1/ 4313264;最弱边为TN13-TN14,边长相对精度为1/ 91369。满足规范GPS网的要求,可以提供使用。在无约束平差的

14、基础上,在1980西安系下,使用的起算数据进行二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相应基线改正数的差值都不大于二倍标准差。二维约束平差结束后,输出了平差成果。C级GPS网中最大点位中误差为0.42cm(GPC05,GPC10),最小点位中误差为0.28cm (GPC01,GPC08)。C级GPS网中最强边为GJ24-GPC02,边长相对精度为1/ 5999282;最弱边为GPC10-GPC09,边长相对精度为1/ 188270。D级GPS网中最大点位中误差为0.64cm(GP23),最小点位中误差为0.14cm (GP12,GP16)。D级GPS网中最强边为GP5-GK02,边长相对精度为1/9354175;最弱边为GPC03-GP23,边长相对精度为1/ 86320。E级GPS网中最大点位中误差为0.71cm(TN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