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镁脱硫原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07228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镁脱硫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氧化镁脱硫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氧化镁脱硫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化镁脱硫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镁脱硫原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氧化镁烟气脱硫的原理及方法1.1工艺流程说明1.1.1 工艺水系统烧玻璃熔窑烟气脱硫装置内工艺水的损耗主要是吸收塔内的蒸发水和外排废水。这些损耗需要通过输入新鲜的工艺水来补足。工艺水在本脱硫装置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预冷器喷嘴使一部分工艺水雾化喷入原烟气中,以此来冷却由原烟道送来的高温烟气,使进入吸收塔的烟气温度降至100左右,以防止脱硫吸收塔内的非金属衬里(鳞片树脂)受到高温而损坏。新鲜的工艺水还用来清洗吸收塔除雾器,以防止除雾器堵塞。同时也用作清洗所有输送浆液管道的冲洗水和部分浆液泵的冷却水和轴封水。1.1.2氢氧化镁制备系统二套脱硫装置配置1套氢氧化镁浆液制备系统。脱硫

2、使用的氧化镁粉规格为纯度85%,粒度为95%通过250目。人工将氧化镁粉加入氧化镁熟化池内,按一定比例向池内添加具有一定温度的工艺水或系统的回用水,在强烈的搅拌作用下氧化镁粉被消化制成氢氧化镁浆液。达到一定浓度要求的氢氧化镁浆液自流进入氢氧化镁储槽。使用时用氢氧化镁给料泵送往脱硫吸收塔。1.1.3 烟道及插板门系统 当玻璃熔窑系统正常运行时,脱硫装置的烟气系统都能正常运行,并留有一定的裕量(110%的正常负荷)。当烟气温度超过限定值时,吸收塔进口处的烟气预冷喷嘴将加大喷水量,降低烟气温度,从而确保吸收塔内的脱硫反应时刻处在最佳状态中并保护吸收塔的防腐内衬不被高温损伤。在原烟道、旁路烟道上分别设

3、置原烟气插板门、旁路烟道插板门,以方便脱硫系统与玻璃熔窑系统之间的联接、解脱、切换。1.1.4 烟气系统简介从玻璃熔窑引风机后出来的160的原烟气,经过烟气预冷喷嘴喷出的工艺水冷却,使原烟气的温度降低到约100,然后进入吸收塔进行脱硫净化。在吸收塔内含有SO2的原烟气与循环浆液充分接触,其中的SO2同循环洗涤液中的Mg(OH)2反应被中和吸收,其它杂质也大部分被洗涤脱除,同时原烟气温度将进一步降低。脱硫后的净烟气经除雾器、塔顶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当脱硫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时,连接玻璃熔窑原烟道的原烟气插板门开启、旁路烟道插板门关闭,原烟气进入脱硫系统,经过吸收塔内循环洗涤浆液的洗涤吸收,干净的烟气通

4、过塔顶烟囱排放;当玻璃熔窑的运行出现异常或脱硫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关闭原烟气插板门,同时迅速开启旁路烟道插板门,使原烟气从旁路烟道直接排往原有烟囱。从而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给玻璃熔窑系统的运行和脱硫系统的运行及设备带来任何影响和危害。1.1.5 吸收塔及浆液循环系统本工程脱硫装置吸收塔按2炉2塔设计。选用逆流喷淋吸收塔,塔身为圆柱体,底部为锥形的循环浆液池,吸收塔直径2.5m。每个吸收塔上部主要部分为喷淋洗涤区,共布置了2层喷嘴。氢氧化镁/硫酸镁浆液向吸收塔下方呈雾罩形状喷射,形成液雾高度叠加的喷淋区,其中所含的污染气体与浆液中悬浮的氢氧化镁微粒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洗涤吸收(主要脱除SO2)

5、。经洗涤脱硫后的烟气由吸收塔顶部排出。为了避免烟气和喷淋浆液在接触区形成沉淀,采用工业水定期喷水,清洗吸收塔入口部分的内壁。吸收塔体采用碳钢内衬玻璃鳞片结构,在烟气进口处采取预冷却喷水的防高温措施。每台吸收塔系统采用2台离心式循环浆液泵,同时运行。1台罗茨型强制氧化风机,用于吸收塔浆池内亚硫酸镁浆液的氧化。单回路吸收塔中最佳的pH值应选择在6.5到7.5之间。如果pH值超过此值, 吸收塔会有结垢问题出现。如果pH值低于此值,浆液的吸收能力下降,而且亚硫酸镁(MgSO3)的氧化就难以进行,最终影响到SO2的脱除率。1.1.6吸收系统反应原理吸收塔中的SO2的脱除原理如下:烟气中的SO2与浆液中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镁:MgO + SO2 + H2O - MgSO3 + H2O (1)吸收塔浆液池中的亚硫酸镁,通过由氧化风机鼓入的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镁。在该反应过程中直接的氧化是次要的,而主要是通过亚硫酸氢根与氧气的反应完成:MgSO3 + O2 + H2O - MgSO4 + H2O (2)1.1.7 废水排放系统正常脱硫过程中,为维持吸收塔内的物料平衡、水平衡、热平衡,需要连续地向废水系统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废水由浆液循环泵出口直接引出排入现有地沟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