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_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07220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_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_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_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_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_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_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_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 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生产力。“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不可磨灭的一页,“三线建设”文化是新中国重大建设时期形成的一种典型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时代性、教育性、启迪性。全国“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在西南地区,核心区在重庆,位于綦江区丛林镇的晋林厂就是全国“三线建设”一个缩影。厂区内有目前最为庞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三线建设”旧址、抗战时期最为神秘的飞机制造厂(海孔洞)等历史文化资源。凭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深入挖掘和打造晋林厂“三线建设”文化,弘扬“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敢打硬拼,历险磨难、信念愈坚,饱尝艰辛、斗志更强,奉献青春、无

2、怨无悔”的爱国创业精神,必将对全区人民精神层面产生积极影响,提升綦江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知名度,加快构筑重庆文化高地进程。一、“三线建设”文化的产生“三线建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国防布局的一次大调整,经济能力的一次大调度,巩固了国防,理顺了工业发展的布局,缩小了中国沿海与内地的差别。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为解决经济发展和防备侵略战争,党中央提出了一、二、三线的战略部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方针,国家把以军工为主的一些基础产业牵往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和西北地区,这些军工企业后来也成为了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脊梁骨。以丛林镇晋林厂为典型代表,许多科技人才满怀豪情壮志,告别大城市,告别亲人

3、,投身到艰苦卓绝的“三线建设”中来。他们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怕牺牲,有的“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把一生都献给了”三线建设”,为国防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地区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二、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意义重大、适逢其时 (一)“三线建设”文化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生存的土地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一笔物质与精神财富。“三线建设”文化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和经济布局调整中涌现出的一种典型文化资源。挖掘和弘扬“三线建设”文化,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

4、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将激发全区人民干事创业热情,投入到建设繁荣富强渝南门户的伟大征程中。 (二)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有助于建设重庆文化高地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加快发展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审议通过文化强市9条,加快核心产业基地和文化功能区建设,助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无限魅力和广阔发展空间,我区提出了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的目标,依托晋林厂浓厚的“三线建设”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将使文化产业在渝南大地上逐步展示出强劲的活力。(三)发展以“三线建设”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大有作为晋林

5、厂作为最后一批搬迁的“三线建设”企业,“三线建设”和抗战飞机厂遗址保存完整。随着全国各地这类旧址的不断破损、消失,像晋林厂“三线建设”历史建筑实体保存丰富而完好的地点已是独树一帜,弥足珍贵。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今天,晋林厂依托自身厚重的抗战和国防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等优势,进行整体策划和开发,全力发展“三线建设”文化产业,必将赋予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并催生新的文化产业链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四)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是丰富全区旅游内涵的有力补充重庆作为最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底蕴是一个重要内涵。晋林厂保存完好的50多万平米的建筑物原滋原味展现了“三线

6、建设”时期特定的历史印记,几十年来为中国国防军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晋林厂区内的海孔洞在抗战时期曾是国民政府第二飞机制造厂所在地。洞中生产了我国第一架国产运输机“中运一号”,为抗战做出了独特贡献,2010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国防教育的一个基地。地理位置处于南川、武隆与綦江几大旅游资源富集区中间的晋林厂,周边有黑山谷、龙鳞石海、铜鼓滩、古剑山、神龙峡、金佛山、仙女山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晋林厂以独具人文气息的“三线建设”文化为核心,定能作为渝南重点自然景区的有力补充,大幅提升旅游活力、潜力和吸引力。 三、新綦江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条件成熟新綦

7、江是多元文化融合碰撞、交相辉映的地区,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大发展,促进文化大繁荣,依托“三线建设”文化,因地制宜打造重庆市文化高地。(一)厚重的历史文化晋林厂座落在重庆市綦江区丛林镇海孔村境内,其前身为原国民政府第二飞机制造厂。1938年抗战爆发后,由南昌迁往丛林海孔建厂,1947年,该厂重新迁回南昌。在海孔的十年间,共计生产仿制伊尔驱逐机33架、仿制H-17式中级滑翔机30架,还造出中运1号双发中型和中运2号双发中型运输机,海孔在我国军工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备战备荒为背景的“三线”建设全面铺开。1965年,在“三线”建设中,晋林厂从太原迁来海孔,2

8、003年晋林厂整体搬迁到四川彭州。至今“三线”建设旧址保存完好,完整地保留有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印迹的食堂、学校、医院、粮店、邮局、影剧院、篮球场,还有厂区公路、成排的仓库、四合院似的招待所、简子楼似的家属楼、标志性的领袖像以及高18至35米,宽18米,纵深500米,能容纳万人的神秘山洞飞机厂等生产、生活设施。(二)厂区地理环境优越晋林厂位于綦江区东北部,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市三环南万高速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距南万高速丛林进出口仅1公里),距綦江区城区40公里,距万盛经开区13公里,1公里范围内有万南铁路和303省道通过。厂区地处江津、綦江、南川、武隆旅游带重要节点,与周边众多的

9、生态自然景区连成一线,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之势。晋林厂片区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展文化旅游、休闲体验、生态度假的优越旅游条件。 (三)厂区配套设施完备晋林厂片区内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齐备,有特殊历史印记影片拍摄基础,著名导演王小帅经在晋林厂全景拍摄反映“三线建设”题材的影片我11。目前,丛林镇已投入资金完成了“黑山157”影视娱乐旅游区万盛晋林影视基地策划方案,制定了打造晋林影视基地宣传招商方案等。对晋林厂区及海孔湖周边的建筑物、土地、林地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登记,聘请了8名专职人员负责原晋林厂区内资产资源的24小时看管维护。四、打造“三线建设”文化,推动重庆市文化高地建设的

10、构想为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打造新綦江文化品牌,加快建设重庆市的文化高地,深入挖掘和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将成为“必选项目”。(一)总体思路积极依托“三线”建设旧址晋林厂和抗战文化遗址海孔洞,以及彰显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特色的丛林龙威鼓乐三大特色文化资源,围绕“三线建设”文化主线,以“影视为表,旅游为里,创意为根,文化为魂”,从旅游、影视、体验、探秘、怀旧和国防教育等方面对晋林厂片区进行整体深度开发,打造国内首家集文化研究、人文旅游、互动体验、影视拍摄、数字创意于一体的“三线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快构筑重庆“三线建设”文化新名片。(二)具体举措1、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当

11、前是文化产业继往开来的黄金时期,要结合綦江打造渝南地区文化高地的总体规划,更应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将打造“三线建设”文化纳入市、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策划,指导投资界和产业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注重以文化带动旅游、带动本地其它相关产业的产品销售和城市营销等项目建设。同时,建议责成和落实有关部门尽快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筹建国家级“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会。“三线建设”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立“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会对于弘扬“三线建设”精神,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通过广纳

12、贤才,成立国家级“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会,并在晋林厂举办“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营造研究“三线建设”文化浓厚氛围,唤起对激情年代的记忆,让“三线建设”文化再次焕发青春。3、建设国家“三线”抗战文化博物馆。修建“三线建设”博物馆,永久保存“三线建设”的历史足迹,展现“三线建设”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国家级的文化品牌,也是綦江区不可多得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应积极争取相关方面的支持,将晋林厂打造为“三线建设”文化的博物馆,保存“三线建设”社会遗产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通过采用一系列现代声光技术,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生动再现“三线建设”时期艰

13、苦卓绝的创业历程,激发后来人爱国主义情怀,致力创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4、打造影视娱乐旅游区。一是搞好总体定位。依托晋林“三线抗战”建设风貌及自然资源现状,按“一轴两核五区”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一轴,即以即以原晋林厂入口至海孔洞公路沿线为主轴;两核:即创意核和旅游核。五大功能区,即怀旧旅游与影视体验区、数字娱乐与拓展训练区、创意工房及影视服务DIY互动区、洞穴休闲区和乡村度假区。二是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对晋林厂核心区按照“三线建设”时期特有的风貌进行修复和还原,重现浓烈的历史景观,将晋林厂打造为拍“三线”片、工业片、文革片等具有特殊历史印迹影片的拍摄基地,吸引更多剧组前来拍摄,让晋林厂旧

14、址重新焕发古老的青春。三是开展怀旧体验游。积极进行旅游拓展升级,打通晋林厂旅游环线和建好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吸引市内外游客前来追寻“三线建设”和抗战足迹,体验抗战时期的艰险境地和“三线建设”时期的红火场面,感受影视拍摄的神奇魅力,并通过影视体验、龙威鼓乐、大型的“忠字舞”等表演,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四是开拓“三线”文化旅游。通过开发“三线”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道具及影视衍生产品,增加旅游业附加值。将原晋林厂生活服务区住宿楼和部份厂区的车间进行修复改造,开发海孔湖和海孔洞,打造水府洞天秘境,建设怀旧旅馆、老年公寓、康体雅居、休闲中心、山地高尔夫等度假游乐设施和旅游地产,增加资产利用价值,发展文化旅游,培育綦江区新兴经济增长点。(三)保障措施建议成立区级“三线建设”文化发展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发展规划、项目策划、优惠政策、资金支持、人才保证等,为打造“三线建设”文化,理清思路、完善举措、提供保障。同时,组建专门的招商引资队伍,按照产业整合、多元共生、合作多赢、搭建平台等模式,策划宣传营销方案,建立立体多元化宣传招商渠道,向社会、向企业、向大众大力宣传推介“三线建设”文化,为成功打造渝南文化高地,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