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06043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一)一、知识及运用。1.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 )。C.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 )语。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界间隔。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敝帚自珍 义愤填膺 聚精会神 空前决后B.魁父之丘 娓娓而谈 惊叹不已 固不可彻C.淅淅沥沥 孀妻弱子 叩石恳壤 惟吾德馨D.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亭亭净殖 香远益清3.下列句子中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C.菊,花之隐

2、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D.孔子云:何陋之有?4.对社戏中孩子们的“偷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招待城里来的迅哥儿,摘点豆吃,大人们是会同意的。B.无论如何这是偷,是不文明的行为,说明这些孩子缺少教养。C.和伙伴们一起偷豆吃,突出了看戏途中的乐趣。D.和伙伴们一起偷豆吃,和前边看戏一样使我感到新鲜有趣,难以忘怀,突出中心。5.下列句中加点词全是副词的一项是(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B.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C.当他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D.

3、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7.判断正误。(1)社戏的“社”是指土地神或土地庙,“社戏”就是在土地庙里演的戏。( )(2)安塞腰鼓的“安塞”地处陕北,是个县城,属陕西省延安地区管辖。陕北北部沿长城一带多风沙,地形沟壑居多,地势开阔,形成当地民风纯厚、百姓刚强朴实的特点。( )(3)摆渡中有“彼岸”,其浅层意思是指江河的对岸那

4、一边;深层意思是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4)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伤”是“哀伤”的意思。( )(5)“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内容大多一事一议,有文采,体裁多样。如唐朝作家周敦颐的 爱莲说。( )8.填空题。(1)说明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 , 。(2)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虽到暮年仍然雄心不减,积极进取的句子是 , 。 , 。(3)石壕吏中表现人民被抓丁吓得惊恐万状的句子是 。(4)写出相见欢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纷乱的心情的句子 , , 。 。(5)清平乐村居中,贬词褒用,抒发无限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言,请你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10.说明

5、文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从所学的文章中举一、二个例子加以说明。 二、阅读。(一)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的一声开了,过了一会, 又听见有人在( )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 )了回去。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房的电话本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

6、:“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他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11.请给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词。12.“光景”在文中的意思( )A.状况 B.时光景物 C.表示估计 D.表示时间13.第句对小姑娘运用了( )描写。在这句中找出5个形容词: 、 、 、 、 。这一描写说明( )A.小姑娘家庭贫寒,年龄不大,身体瘦弱。B.小姑娘幼小,身体弱,不会打扮自己。C.小姑娘懂事,生活俭朴。14.第句运用了 和 描写。15.从对小姑

7、娘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她( )A.小小年纪就勇敢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担,但她很乐观。B.虽然年纪小,可见着生人不害怕,不拘谨,对生人的问话对答如流。C.因为她年纪太小,见到生人太紧张,话说不清楚、明白。16.“她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去掉“似乎”可以吗?为什么? 17.“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感激地谢了我”说明小姑娘很 ;“回头就走”的原因是 。18.“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中“赶紧”表明我对小姑娘 的感情。19.对小姑娘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 的精神。 20.“我”问小姑娘家住哪里,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8、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欲穷其林: 仿佛若有光: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22.解释下列词语古今不同的含义。交通:古义: 今义: 23.根据选段文字概括出两个成语: 24.把选段中第二自然段所写的内容概括出来。 25.用原文的语句回答。描绘桃源自然环境的美好: 描绘桃源社会环境的平静: 描绘桃源人生

9、活的恬适: 26.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列语句的含义。渔人甚异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7.第一自然段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三)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 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 尴尬的神情。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都愣住了。28.本语段选自小说离别的礼物,从本段中看这“离别的礼物”是 ,是 送给 的。29.解释画线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喋喋不休 尴

10、尬 30.第一段中,那女人的形象通过 描写刻画出来,表明她是 的人。31.第二段中,彼得的语言表明这是一个有个性的孩子,“她是对的”一句是 语。32.第二段中,彼得说“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和第一段中那女人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三、作文。题目:期待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材、体裁不限。参考答案一、1.B 2.B 3.D 4.D 5.A 6.拟人疑问比喻排比、拟人 7.(1)(2)(3) (4)(5) 8.(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3)老翁逾墙走,老 妇出门看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