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03971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摘要语言在教学中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嫌介, 教学在多数情况下, 都是教师直接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述科学道理和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的。本文试从严谨性、趣味性、情感性和启发性来探讨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为语文教育者提供借鉴和指导,从而更好地为现代语文教育服务。关键词教学语言;严谨性;趣味性;情感性;启发性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思想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人们交际交往的工具,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离开教学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顺利展开。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以教学语言为载体,直接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

2、知识,讲述人生道理,进行道德情感的熏陶。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知识水平相仿,教学对象相近,教学内容相同,可教学结果却大相径庭、相距甚远。一边是课堂气氛活跃、情趣盎然;另一边却沉闷呆板、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是受多重因素的混合影响。但是,教师如何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往往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某些时候甚至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及教师素养时就曾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想讲好课,就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做到以下几点:一、 严谨性 所谓严谨性,即教学语言应明白晓畅、简明扼要,有逻辑性,有说

3、服力。中国古典教育文献礼记学记中就曾指出,教师语言要“ 约而达, 微而减, 罕譬而喻。”意即要善于运用精简扼要的讲述和适当中肯的比喻, 使学生易于理解, 乐于接受。论语卫灵公中也有记载:“辞,达而已矣。”意即言辞,把意思表述的清楚明白即可。课堂语言要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切勿含含糊糊,闪烁其词;要清晰流畅、符合逻辑,切勿吞吞吐吐、杂乱无章。语言啰嗦重复、颠三倒四会扰乱学生的思维,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吃透、参透,把握教学主旨,找准切入点,找准引线,像串珠艺术一样,把知识点按顺序、按要求,有逻辑的一颗一颗串联起来,使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以于漪老师的荔枝蜜课堂为例,老师先从“蜜”字的

4、造字结构谈起,联想到蜜蜂这一昆虫,进而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蜜蜂的段落文字,再分析描写段落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整堂课下来,逻辑顺序一目了然,如何切入,如何过渡,如何结尾,怎样推理,怎样归纳,都经过反复摸索,反复琢磨,一切明白通畅、井然有序、条理分明。二、 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即教学语言应生动优美、情趣盎然,富于幽默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好”,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中。学生是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他们对大千世界,自然万物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这种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欲望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老师应用优美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悉心指导,打开学

5、生的心扉。曾经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教学,只有枯燥的讲授。”教学语言要新鲜新颖、生动活泼,切忌陈词滥调;要优美风趣,切忌严肃生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词汇的丰富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教师平时要多注意采撷存储,在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增加语言的魅力与风采。同时各式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交错变化,和谐的音韵节奏以及抑扬顿挫的语气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常说幽默是生活的调剂品。幽默的语言, 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起情感的浪花。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要善于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一种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寓庄于谐,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微笑

6、中接受知识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但是,幽默也是有限度的,不能为了迎合学生而油嘴滑舌、哗众取宠,不能为了夺人眼球而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亦不能为了活跃气氛而陷入庸俗的低级趣味。三、 情感性所谓情感性,即教学语言应该真挚诚恳,饱含深情,富有感染力。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以情感人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它可以是充满吸引力、感染力的,也可以是平淡寡味,软弱无力的。老师在课堂上如果不能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这样的语言必定干瘪苦涩、苍白无力。相反,若能通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生活经验深入教材,做到“披文入情”,与作者同悲同喜、同哀同怒,用真心与真情引领学生走进

7、作者的内心世界去窥探一番,必定能使其深受感染,引起学生的共鸣,完成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教学语言的魅力就在于“讲到庄严处,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也曾指出: “语言对于人们不仅只是表现他们的思想才有用, 一样地为了表现他们的感情也是有用的。”以特级教师王崧舟为例,王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为了拉近时空距离,使用了多媒体课件:配合着低沉哀壮的乐曲声,屏幕上出现了庄严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碑。等到乐曲结束后,王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修建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千千万万

8、个为祖国和朝鲜人民,为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在这些烈士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略一停顿后王老师以更为深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情感已被激发起来了的学生们和王老师一起深情地呼唤道:“邱少云!”紧接着,王老师以更为激动饱满的感情,再次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生们以更为洪亮和更为深情的声音呼唤道:“邱少云!” 王老师对课堂氛围的制造和把握,他那充满情意的语言拨动着每个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们整节课都处在深情怀念伟大战士邱少云的情绪中,直至下课也没有从那悲壮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学生从这节课上受到了情感的

9、震撼、精神的洗礼,这样的感动直击心灵深处,影响深远。四、启发性所谓启发性,即教学语言并非教师一人平铺直述,一通见底,而是设计出恰当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使每人都有表达的机会,都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启发性的语言犹如通往智慧之门的钥匙,适时地点拨引导,适量的提问设疑,都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说来,思维模式的过程通常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模式中,提出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他直接影响着后面的进程。同样,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问题的设置环节。以孔乙己一文为例,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开始的时候学生都愣住了,后面经过认真

10、的阅读思考他们发现“孔乙己”并不是主人公的真实名字,只是一个绰号,他只是姓孔,孔乙己三个字出自旧描红簿,别人从描红纸上半通不通的话里随意给他取的绰号。一个人活了大半辈子连自己姓甚名谁都没弄清,由此可见人物命运的悲哀。学生们也很快联想到鲁迅小说中阿Q,小D等类似人物,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文学作品中,很多都是以简单的笔墨,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在作品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联系所见所闻所感来对作品进行想象加工,用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使作品中的画面、人物形象折射在脑海里,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语言的锤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作为教师来讲,它更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实践。坚持教学语言的严谨性、趣味性、情感性和启发性,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感受教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参考文献1宋其羹、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07.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济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3吴俊玲,刘万顺.口语交际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08.4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5沈菊芬.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秦皇岛:教学研究,2003.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