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34994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二00九年十月编制单位: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院 长:王力明审 定:王玲华审 核:王玲华编制人员:张 琨目 录第一章 总 论6 一、项目概况6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6 三、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8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范围9 五、内容摘要和主要技术指标10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10 一、地理区位10 二、自然气候11 三、地形、地貌12 四、社会经济发展情况12 五、项目区斜沟乡中心学校现状13 六、大通县斜沟乡各学校存在的问题14 第三章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16

2、 一、项目地区教育现状16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6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9 一、 项目区自然状况19 二、 拟建工程概况19 三、 项目选址19 四、 气象条件20 五、 工程地质条件20 六、水电暖供应条件25 第五章 建设方案构思26 一、方案编制的依据26 二、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27 三、建设规模27 四、建设方案28 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消防33 一、概述33 二、环境影响评价34 三、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36 四、综合治理方案36 五、消防37 第七章 节能与安全38 一、节能38 二、安全40 第八章 项目建设管理41 一、组织机构41 二、项目管理41 三、教学机

3、构设置42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43 第十章 投资估算43 一、估算依据43 二、 估算内容45 三、 投资估算表45 四、 资金筹措方案45 第十一章 招投标内容45 一、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45 二、招标方式46 三、评标委员会人员要求46 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47 第十三章 结论及建议49 一、结论49 二、建议50 附表: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图: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总平面布置图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教学楼平面图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大通县教育局3、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4、项目负责人:李承宽5、项目建设地点:斜沟乡

4、中心学校院内6、建设内容及规模:本次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895.87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教学楼及其附属项目等。项目总投资857.57万元。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历史不应当被遗忘 1976年7月28日,正当人们沉睡的时候。唐山发生震级为七点八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的大地震,这相当于四百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十六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由于唐山地震的地震发生的地点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区,发生的时间是深夜三点四十二分,地震部门事先未能发出预报。因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大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24万人丧生,16万人重伤。血写的教训带来举国震动,早年出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下称抗震规范)在1978年获修订。此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建筑业水准提升,国家在1989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业内称之为“89规范”,广受重视。 突如其来5.12汶川地震,由于地震的烈度太大,震中烈度达到11级,重灾区烈度全部超过7级。加之学校校舍楼面多为预制板结构,墙体多为砖混结构,走廊很长,跨度大,且窗户多。建筑抗震性比一般房屋差,容易垮塌,垮塌过程极为迅速,而且几乎都是粉碎性垮塌。在大灾难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未能脱过灾难,数千孩子来不及逃生,就长眠于废墟之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的标志之一。初中教

6、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初中阶段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落实的法律责任。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面貌有很大改善。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删除)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在全国范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

7、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今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这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又一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国内需求的有效措施。校舍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把中小学校舍建成最安全、最牢固,让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国家从2009年起,将用3年时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与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近日,青海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将于2011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工程实施范围覆盖全省城

8、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该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的。三、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发展改革系统切实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2、青建工2009195号关于切实做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3、大通县桥头镇总体规划;(删除不用)3、大通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4、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议书5、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1092008):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7、房屋安全鉴定报告8、大通县教育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范围1、编制原则该项目的建设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

9、据主管部门批复的精神和建设内容,以及土地规划、城建、消防、环保等部门的要求,按照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把项目建成具有现代民族气息的学校。工程设计应结合地区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建筑外形美观大方,突出时代气息和基础教育的特色。配套工程如供电、给排水、采暖、交通、通讯、环保、消防等按有关规范和要求办理。2、研究范围本项工程主要研究的是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有关要求,通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建设环境影响和投资估算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在对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的现状及规划项目的建设条件项目的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建设规模项目的建设方案项目的工程投资估算五、内容摘要和主要技术指标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在校生规模可达1192人,新建面积4895.87平方米,建成后总面积6155.87平方米, 生均面积达到5.16平方米。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结构形式1校园占地面积13484.642建成后面积6155.873在建面积1260.004建设投资万元857.575绿化率%30.00项目实施进度根据学校建设规模

11、和工程量情况确定,学校的主体工程均于2010年完工,2010年9月交付使用。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一、地理区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祁连山支脉大阪山以南,俗称北川,海拔在22804622m之间。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51101.56, 北纬36433720之间。东邻互助土族自治县,南与西宁市接壤,西连海晏、湟中两县,北和门源回族自治县相邻。大通东西最长95Km,南北最宽85Km,图形呈桑叶状总面积3090 km2。桥头镇位于县域东南部的北川河两岸,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38101.41, 北纬36563701之间。东接朔北乡与石山乡,南邻

12、黄家寨镇,西与良教乡与斜沟乡接壤,北与塔尔乡、良教乡相连。本项目实施地位于北川河以西。二、自然气候大通县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海拔高,受海洋影响微弱,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多受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干冷空气影响,气候寒冷、干燥,降雪量偏少,且多大风;夏季因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集中。所以春季干旱多风,气温上升慢;夏季凉爽不热;秋季短暂;冬季漫长。特征是长冬无夏,夏秋相连,四季很不分明。总的气候特征是,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水平较低,气温日差和昼夜差较大;降水比较充裕,但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降水量也不稳定。冰冻时间长,霜冻、冰雹、春旱、秋捞、冬春之季的大雪等气象灾害较频繁

13、。全县年平均气温2.8,年内最热气温在6、7、8三个月。一般7月份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为13.9。最冷季节在12、1、2月份,一般1月份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11.2。县境内年降水量451.2820mm之间,但由于地形差异,外川及里川塔尔一带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1.2mm,大阪山南是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20mm,其它地区降水量在530650mm之间,不同典型年降水量为:丰水年656.5mm,平水年576.2mm,枯水年436.5mm。三、地形、地貌大通三面环山,北有大阪山,东北有兰雀山,西有娘娘山。中部为三河集汇的北川盆地。全境西北窄而南北宽。中有老爷山、牦牛山及小

14、石山。地壳运动造就了大通山川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梁峁相连的复杂地形。大通整个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了三面环山、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征。县境内海拔高度为2280m4622m,相对高差4622m。大通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由于海拔差异较大,所以大通县的地貌在海拔、温度、降水量等影响下,植被和土壤各方独具特点的多样形地貌。全境按地势、海拔分为河谷阶地、高原丘陵地、中山和高山四个地区。其中丘陵、中高山区占全县面积96%左右;河谷阶地仅占全县面积的4%左右,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东南部,主要由北川河及其支流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两岸河谷阶地组成,以桥头为界,呈北宽南窄势。多为14级阶地,大通县桥头镇位于县境东南部的河谷阶地,地貌单元单一,属北川河级阶地。四、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大通县是西宁市市辖县之一。大通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区内聚居着汉、回、土、藏、蒙古、满、撒拉等23个民族。全县辖区9个镇、13个乡、289个村民委员会和16个社区委员会。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44.31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3.41人。大通县是我省建材工业基地,又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铝业基地。县城所在地桥头镇位于县域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