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极化液的配制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02448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常见极化液的配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几种常见极化液的配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几种常见极化液的配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几种常见极化液的配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常见极化液的配制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种常见极化液的配制!1!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documentisforreferenceonly-rar21year.March几种常见极化液.1常规极化波(G卜K)组成用普通胰岛素10U和10%氯化钾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分析心肌细胞在复极过程中的离子交换主要是Na+、Ca2+离子的内流、K+离子的外流,从而使心肌细胞内恢复负压,回到极化状态,但此时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尚未恢复,心肌细胞未达到真正的极化状态,还必须依靠钠-钾泵,由ATP供给能量,排出Na+、Ca2+,摄回K+,使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恢复到静息状

2、态极化状态。胰岛素可以促进多种组织摄取葡萄糖,如骨胳肌、心肌、脑垂体等。可使血中K+、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降低;缺血损伤的心肌纤维中的钾外逸,且能量不足,而极化液在提供糖、氯化钾的同时供给胰岛素,可使细胞外钾转回心肌细胞内,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促进葡萄糖进入心肌细胞内,抑制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从而减少中性脂肪滴在缺血心肌中堆积。胰岛素并能显著增加心肌蛋口质的合成,所以极化液能使病态的心肌细胞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对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改善窦房和房室传导,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作用。2镁极化液(GI-KM)组成用普通肢岛素10U和10%氯化钾10ml及10%硫酸镁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

3、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分析镁极化液即是在常规极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镁,因为镁对心肌电活动有广泛的影响;同时镁能激活心肌腺昔环化酶,维持线粒体的完整和促进其氧化磷酸化过程;镁能激活Na+-K+-ATP酶,阻止细胞内钾外流;并使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降低了血K+浓度,从而能使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抑制折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能提供能量,加强心肌收缩功能。3强化极化液组成用普通胰岛素10U和10%氯化钾10ml及L-门冬氨酸钾镁(L-PMA)20ml加入5%10%葡萄糖液30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为1疗程。分析门冬氨酸钾镁在20世纪70年代

4、已用于临床,门冬氨酸对细胞亲和力很强,作为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后,分离较慢,可作为钾、镁离子载体重返细胞内。提高细胞内钾浓度,从而发挥钾、镁离子的作用;另外它还参与了细胞内三竣酸循环。心脏病人由于摄入不足,长期服用利尿剂等因素,50%病人有低钾血症,其中乂有42%并发低镁血症,因此加入L-PMA后就同时有Na+-K+-ATP泵载体和钾、镁离子载体(L-PMA)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时得到加强、有强化原极化液的作用。4高浓度极化液组成用普通胰岛素20U和10%氯化钾15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和50%葡萄糖6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1个疗程。分析

5、钾离子在保持心肌细胞极化状态和生理功能方面十分重要,而常规极化液所提供的能量和钾离子浓度对某些重度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静息状态不能满足,而提高常规极化液的浓度,保持较高浓度的K+离子平衡,就能恢复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故称为高浓度极化液。5简化极化液组成L-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分析常规极化液、镁极化液、强化极化液及高浓度极化液都配有胰岛素和氯化钾,特别是高浓度极化液二者浓度较高,而胰岛素在临床应用中易发生低血糖,有时其至会危及生命;钾本身对心脏传导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缓慢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除非有明确低钾血症外都不应补钾,所以就限制了极化液的运用。但门冬氨酸钾镁在10%的浓度(即100ml葡萄糖液中加L-PMA不超过10ml)时根本不影响血中K+和镁的浓度,因此单独运用L-PMA既能有效地促进钾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内,恢复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乂能避免发生低血糖和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由此笔者认为该组极化液既简单实用乂安全可靠,可广泛用于心血管临床,故称为简化极化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