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形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020755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的形成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是河北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雨的形成一课活动一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内容。在教材的31页32页。教材分析:本活动主要是学生在对物体表面出现的小水珠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小水珠形成的原因提出自己的问题,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并进行猜测、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案、观察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明确小水珠形成的原因,揭示凝结的概念。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对生活中出现的水珠的现象的原因进行假设。3、能设计模拟、对比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作凝

2、结。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水珠的现象情感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2、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教学重点:知道小水珠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设计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烧杯、酒精灯、温水、玻璃片、火柴、玻璃杯、试管夹、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现象,如果你细心观察,去探索,很可能发现其中的很多科学知识,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设计意图:利用物体表面出现小水珠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资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表面都有小水珠)你想不

3、想知道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小水珠从哪里来?(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以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进入本课的探究学习活动。】【点评:直观的视频资料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产资料生了探究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二、探究活动(一)科学猜想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解释一下,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学生进行猜想。互相交流我们的猜想。学生汇报,师生评价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你们同意这样的猜想吗?( 师适时板书。)【设计意图:猜

4、想和假设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开发和培养,是学生接下来进行设计、研究的出发点,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运用。】要验证我们猜想的正确与否?我们应该怎么办?(设计实验,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点评: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想“小水珠从哪里来的?”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然后相互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交流表达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二)制定计划那好我们就以小组来单位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同学们认真分析一下,要验证小水珠到底是水蒸气遇冷还是遇热形成的,需要做怎么样的实验?(对比实验)提示:1、做对比试验要控制可变的

5、量,比如水量得多少、温度的高低、蒸发面积的大小等都是要必须控制的,即两组中的相关材料一定要相同。 2、为了能尽快地制造并收集水蒸气,应该怎么做? 3、怎样使水蒸气遇冷或遇热呢?想一想,为达到目的应该选用哪些实验材料,如何进行实验,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发挥集体智慧来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方案,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参与活动,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适时帮助同学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设计意图:围绕猜想和假设,在教师的指导提示下,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个体间的合作交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显示了自我、证明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使他们全身心投入,

6、最大程度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探究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行为,乐于参与到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小组汇报交流,师生评议,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各自的实验方案。【点评:民主的课堂教学,营建了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由此点燃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智慧之火。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引导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 ,自我制定并完善实验方案,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预示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活动过更加富有个性,更加有趣。】(三)、实验验证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改进并完善了实验方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我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动手实验。师强调做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玻璃片均匀受热,时间为半分钟,加热后的玻璃片

7、不要用手摸,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两次。)小组实验,组内密切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作好记录。【设计意图:观察实验是验证猜想,实现计划的关键。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学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等能力。】【点评:合作学习是针对问题,围绕创意产生的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实验中,学生的猜想逐步得到证实,学生的计划逐步得到实现,使学生真正知道了: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所形成的。每个学生都成为了科学探究的主题,教师则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合作者。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能促进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而且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了科学精神。】(四)、分析数

8、据,得出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讨论 :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小组汇报分析、讨论的结果。 谁的解释更有道理,为什么? (积极评价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揭示什么叫凝结并板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什么是凝结现象?【设计意图:对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是形成科学的认识、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对正确的科学结论能够和他人交流分享。】【点评:交流并分享他人研究结果的,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结论,使学生不断受到科学研究精神的熏陶,是设计者的一大亮点。】三、应用与拓展: 同学们都知道了凝结这种自然现象,那么你能不能运用它来解释生活

9、中的一些现象呢?(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相关现象) 师:同学们,除了这些外,在自然界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凝结现象呢? 生:雨、露等师:关于雨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将在下次课继续探究。【设计意图:能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释相关的凝结现象。做到学与用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点评:科学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到生活中去,是科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促进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并将这种兴趣引向课外,拓展了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总评:纵览本篇教学设计,教者紧紧抓住教学重点,认真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采用实验、观察法。教学过程设计引人入胜,整个课堂教学以“科学猜想 制定计划 实验验证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为主线,环环相扣,结构严谨,给学生以很大的时间和空间,探究过程细致、深入,课堂教学有效,问题得以很好解决,学生各种能力得以较好训养。总之,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氛围、合作交流的机会、快乐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试验、去观察、去体验、去讨论,从而得出属于自己的科学正确的结论,产生了成就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的过程,科学素养得以全方位地提高。】板书设计:小水珠从哪里来 遇冷 水蒸气 小水珠凝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