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00811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一)阅读人琴俱亡,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 A.此已丧矣 便索舆来奔丧 B.楚王闻之 何以都不闻消息 C.子敬素好琴 取子敬琴弹 D .何以都不闻消息 都不哭 E.对曰:“齐人也,坐盗。” 便径入坐灵床上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 )(2分)A赶尽杀绝B悲痛欲绝C绝无此意D美

2、妙绝伦3下而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A寡人反取病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B 而子敬先亡 亡羊补牢C王曰,何坐 便径入坐灵床上 D 弦既不调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分)答:_(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答:_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同学认为文章开头写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6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使弦“不调”?“不调”说明了什么? (2

3、分)7.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二)阅读晏子使楚,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下面哪两组加点

4、词的意思相同?( )( )(4分)A.齐之习辞者也 故时有物外之趣 B. 所以然者何 忽有庞然大物C.晏子将使楚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D.为其来也 生于淮北则为枳E.入楚则盗 便径入坐灵床上 2.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 )( ) A 生于淮北则为枳 泥于掌故(治水必躬亲) B 为其来也 全石以为底 C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水陆草木之花 D 其实味不同 缘坡,人不得上,以实奇 E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3下面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谓左右曰 B叶徒相似 C寡人反取病焉 D其实味不同4.下列句子“之”与“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中

5、“之”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 )A、齐之习辞者也 B、吾欲辱之 C、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D、是吾剑之所从坠5下面哪两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 )(分)A.晏子将使楚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所以然者何? 坐其中,颓然碧窈。C.齐之习辞者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D.生于淮北则为枳 于土墙凹凸处E. 对曰:“齐人也,坐盗。” 坐我西阁床 6哪一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为其来也 何为者也 B齐之习辞者也 普少习吏事 C晏子将使楚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D婴闻之 齐之习辞者也7哪一个句式与其他三个不同?(2分) ( ) A圣人非所与熙也 B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C缚者曷为者也

6、 D富人于五所园也8下面哪一句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2分) ( )A其实味不同 B所以然者何 C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D缚者曷为者也9.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以土砾凸者为丘11.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并解释。12翻译: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答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答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答 问答题: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

7、把“橘”比为( ) ,把“枳”比为 ( ) 。2“王视晏子曰”“王笑曰”“视”“笑”各表现楚王的什么心理?(2分)3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4.晏婴对内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对外凭借缜密的思维和辩论技巧屡次出使而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尊严。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晏子的说理技巧。(2分)答5.结合原文的相关语句,说说楚王、晏子各是怎样的人? 附录:小结归纳词语:1.古今异义字: 坐盗、 其实味不同。2.通假字: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3.词类活用: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善于、擅长。常见文

8、言句式:固定格式:得无 耶? (莫非 吗? 难道吗?)判断句:1、 晏婴,齐 之 习 辞 者 也。(是) 2、圣人 非 所与 熙 也。 (不是)宾语前置句(倒装句): 何 以 也? (以何:用什么) 何 为 者 也?(为何:干什么 ) 王 曰,何 坐?(坐何:犯了什么罪) 4.下列句子中,古今意义变化很大的词语有哪些?谓左右曰 何坐 吏二缚一人诣王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避席对曰 其实味不同 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5.“为”的解释为其来也: 于 何为者也: 做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生于淮北则为枳: 变成项为之强: 因为尽为所吞: 被(三)小石潭记附课文重难点解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9、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荒远之地,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乱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争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解脱。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柳宗元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10、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像犬牙相错。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斗折蛇行”这句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形象地描绘出了小溪的溪身曲折、蜿蜒的轮廓与外形。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表现了岸势的参差不齐,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

11、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抑郁苦闷心情的曲折反映。)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特殊句式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比喻拟人句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12、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省略句: 1坐潭上。(省略 “于” 坐于潭上)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溪水”)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写作手法: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现了它的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