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00511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3、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教学重点: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多媒体关于安塞腰鼓的图片,讲述关于“安塞腰鼓”的历史。安塞腰鼓起源于安塞一带的民间舞蹈艺术,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安塞腰鼓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合注释,掌

2、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2、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a腰鼓表演前安静的腰鼓B腰鼓表演中激昂的腰鼓c腰鼓表演后寂静的腰鼓3、请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明确: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三、赏析文章第七自然段,播放视频,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四、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

3、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两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之势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从用词方面说:、“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

4、塞腰鼓的特点。(2)从修辞上说:、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

5、想感情。、“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小结:安塞腰鼓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如骤雨,如旋风,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六、归纳总结,言尽意长。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

6、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七、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作业: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该单元主要通过体味作者对艺术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本文是一篇用激越的鼓点敲出的豪放诗章,

7、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赞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雄浑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艺术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语言颇有气势,短句铿锵激昂,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交错出现的大量排比,使情感表达得热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学情分析学生对腰鼓这种民间艺术大都接触过,但了解不多,加之农村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匮乏,所以本文教学要注重在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生命力量和文化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浑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过程与方法: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场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从不同角度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难点: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的伟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