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_防护装备_经典.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00413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_防护装备_经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业_防护装备_经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业_防护装备_经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业_防护装备_经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业_防护装备_经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_防护装备_经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_防护装备_经典.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业相关资料专区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6防护技术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率应不小于95。6.2.6口罩的佩戴方法6.2.6.1外科口罩佩戴方法6.2.6.1.1将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6.2.6.1.2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上方。6.2.6.1.3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6.2.6.1.4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6.2.6.2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6.2.6.2.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6.2.6.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6.2.6.2.3

2、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6.2.6.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6.2.6.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6.2.7注意事项6.2.7.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6.2.7.2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6.2.7.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6.2.7.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6.2.7.5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6.2.7.6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

3、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5)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6.2.7.7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洁与消毒。6.3防护镜、防护面罩6.3.1防护镜、防护面罩的作用医务人员为病人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佩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可有效的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溅入医务人员眼睛、面部皮肤及黏膜。6.3.2防护镜、防护面罩的分类根据其形状和作用可分为防护眼镜、防护面罩。6.3.3防护镜的选择要求选择防护镜应符合(DB11/188-2003)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中的标准,如顶焦度、棱镜度偏差、色泽、可见光透射比、抗冲击性能、耐腐蚀和消毒性能等应符合规定。防护眼镜

4、及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戴装置。6.3.4防护镜、防护面罩的应用指征6.3.4.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6.3.4.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人时。6.3.4.3为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6.3.5注意事项6.3.5.1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用后应清洁与消毒。6.3.5.2在佩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检查防护镜是否有破损,佩戴装置是否有松懈。6.4手套6.4.1手套的作用6.4.5无菌手套戴脱方法6.4.5.1戴手套的方法6.4.5.1.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6

5、.4.5.1.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6.4.5.1.3掀起另一只袋口,已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6.4.5.2脱手套的方法6.4.5.2.1一手捏住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6.4.5.2.2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6.4.6注意事项6.4.6.1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6.4.6.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6.4.6.3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6.4.6.4

6、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6.5防护服6.5.1防护服的作用预防医务人员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的污染,同时预防病人间的感染和特殊易感病人受到感染。6.5.2防护服的分类根据制作材质的不同,防护服可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再重复使用的布制隔离衣。6.5.3防护服的选择要求选择一次性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规定,防护服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一般棉布隔离衣应后开口,身长能超过工作服或长可及膝,清洗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布制隔离衣最好一次性使用,但也可重复使用,穿脱方法略有不同,下面分别介

7、绍:6.5.5.1.1穿重复使用隔离衣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使右手露出,注意勿触及面部。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再扎好袖口。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6.5.5.1.2脱重复使用隔离衣: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开两侧袖带,将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解开颈后带子。右手伸入左手腕部套袖内,拉下袖子过手。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

8、子的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若挂在污染区,污染面向外,否则污染面向里。6.5.5.1.3穿一次使用隔离衣步骤同布制隔离衣1-6及9步。可先扎袖口,衣后边缘一边压一边。6.5.5.1.4脱一次使用隔离衣同布制隔离衣1-2步。消毒双手后,解开颈后带子,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左手捏住右侧衣领内侧下拉使右袖脱下,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消毒清洗后备用。6.5.5.2一次性防护服穿脱方法6.5.5.2.1穿一次性防护服无论是联体还是分体防护服,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

9、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6.5.5.2.2脱一次性防护服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脱下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脱联体防护服时,先将拉链拉到底。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从上向下边脱边卷。脱下衣,将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6.5.6注意事项6.5.6.1穿防护服之前要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6.5.6.2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操作活动。6.5.6.3穿着防护服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6.5.6.4防护服有渗漏或破损应立即更换。6.5.6.5脱防护服时要注意避免

10、污染。6.6鞋套6.6.1鞋套的作用:防止工作鞋、袜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的污染。防止污染清洁环境。6.6.2鞋套的种类:按形状可分为靴型和鞋型鞋套两类。6.6.3鞋套的选择要求: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6.6.4鞋套的应用指征6.6.4.1从清洁区进入污染区时。6.6.4.2进入重点保护区时如ICU、血液病房、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6.6.5注意事项6.6.5.1鞋套只在规定区域内穿,离开该区域时应将鞋套脱掉。6.6.5.2鞋套如有破损时应及时更换。6.7防水围裙6.7.1防水围裙的作用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浸湿、污染工作服。6.7.2防水围裙的分

11、类根据材质围裙分为可复用的塑胶围裙及一次性防水围裙两类。6.7.3防水围裙的应用指征6.7.3.1清洗内镜、医疗器械时。6.7.3.2当可能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时。6.7.4注意事项6.7.4.1一次性防水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7.4.2重复使用的塑胶围裙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6.7.4.3围裙如有破损或渗透应及时更换。6.8帽子6.8.1帽子的作用6.8.1.1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6.8.1.2预防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6.8.2帽子的分类根据制作材质的不同,帽子可分为一次性帽子及布类帽子两类。6

12、.8.3帽子的应用指征6.8.3.1进入洁净环境前。6.8.3.2进行无菌操作时。6.8.3.2接触病人时。6.8.3.3进行诊疗技术操作时。6.8.4注意事项6.8.4.1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与清洁。6.8.4.2如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6.8.4.3一次性帽子不得重复使用。7.隔离技术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7.1标准预防7.1.1标准预防的概念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

13、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7.1.2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进行可能与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7.1.2.1手卫生7.1.2.2戴手套7.1.2.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7.1.2.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7.1.2.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7.1.2.5.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

14、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7.1.2.5.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7.1.2.5.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7.1.2.5.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集中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7.1.2. 6急救场所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7.1.2.7医疗废物应按医疗废物处置SOP进行处理。7.1.2.8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

15、饮具的消毒7.1.2.8.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7.1.2.8.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7.1.2.8.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7.1.2.8.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7.2隔离预防方式7.2.1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7.2.1.1病人的隔离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7.2.1.2防护隔离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