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议写作讲义.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99929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议写作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13届高考议写作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13届高考议写作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13届高考议写作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13届高考议写作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议写作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议写作讲义.doc(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议论文写作讲义相信自己是写作的高手同学们,你们已经踏上了高考的寻梦之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当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毛泽东的话;“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是李白的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当你读完这些名句,想必一定会英气勃发,豪情万丈。对待做作文也应有这种态度,要相信自己是一位作文的高手。为什么这样讲呢?请看“高手”应具备那些条件。其一,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写真实,源泉不断,必成高手。朱熹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作文正是表现自己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情

2、感,进行自由创造的好形式。假如你热爱大自然,清风明月,花鸟虫鱼,奔腾的江河,绚烂的日出,无一不在牵动你的情思,你可以用笔来描绘它;假如你喜欢体育运动,对英超意甲如数家珍,对兵坛风云了如指掌,你可以把它变成文字,以展所长;假如你是计算机高手,在网络天地中驰骋,在虚拟的世界中探秘,若能把这些写入作文,将开辟一方新天地;个人经历、学校生活、家庭亲情、社会热点可写的素材无穷无尽,只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从这个意义上说,坐拥如此财富的我们难道不是作文的高手吗?其二,化思考为文字,以写作促思考,必成高手。“心之官则思”,十七八岁的你们正是思考的一代,创造的一代。思考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即语言,你们

3、已经具有了对自身和外界的问题独立进行理解、分析、判断的能力,不少同学还能在口头上完整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只要转换形式,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当你进入写作的过程时,会从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写作不但能记录你的思想,而且能帮助梳理你的思维,使它变得更加清晰。写作还能使你的思想深化,在清晰思路的引导下,常常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产生飞跃。“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作中我们常常能体味到这种境界。其三,坚持个性化的写作,必成高手。“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书写作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铮铮傲骨“直可

4、惊天地泣鬼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博大胸怀可与日月争辉。现代教育更强调以人为本,主张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作文正是发展个性,弘扬自我的载体。写作是一片很个性的天地,你可以在这里自由地耕耘,满足自己探索的欲望,表现的欲望,创造的欲望,写出的东西可以发表,或做为交流,或一展所长,或征求师长的指教;也可以不发表,用来宣泄情感,或作为私下练笔、创作积累。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当我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当我快乐或忧伤的时候,当我被生活青睐或厌恶的时候,写上几句心声,既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又可以投入更健康地作文、做人。”作为一名作文高手乐趣多多而所需无多,一笔一纸而已,何

5、乐而不为呢?其四,发现所长,发挥所长,必成高手。正如我们平时喜欢读不同种类的书一样,每个同学在写作时喜欢的文体及表现手法也有所不同。用喜欢的形式来写作文,往往能发挥所长,获得成功,成为作文的高手。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几点:一是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特点有差异,有人偏重于形象思维,善于联想想象,描写抒情,有人偏重于抽象思维,善于推理解析,适合写论说文;二是与个人的经历、性格及知识积累有一定的关系。当然尽早地发现所长-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最适合的文体及表现手法,是发挥所长的前提。总之,要成为写作高手的第一要素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潜在的写作才能,相信自己有一双能观察生活的慧眼,有一颗能感受真情的心灵,

6、有一个能独立思考的大脑,那么你就会产生以作文来表现自然、表现生活、表现自我的强烈冲动和持久的兴趣,而下一步为此去钻研、提高写作技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考场作文限时间、限范围、限字数,既是一种检验,一种锻炼,一种挑战,更是展现才华,展现自我,从而获得社会肯定的一次机遇,一方舞台。让我们满怀信心、以作文高手的姿态去拚搏一场!第一讲 千古文章意为高引言:审题与立意是检测型写作和应用型写作中必有的程序,高中教学阶段尤其重要,学生应当具备从现象、材料中发现本质的能力,具备多角度地观察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检验。让学生树立审题立意意识,在写作前,能做到理解作文意图,了解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7、学会在审题过程中积极思考,对文章主旨和要求有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基本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能根据作文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选定写作文体。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在文章的立意上力求深刻。通过积极思维,在立意上有创造性。【理论导向】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联想想像的过程的展示。这一步,好比打洞要先定基点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基点定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定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或是不入法眼,白费工夫。我们只有掌握了一些技巧或有了明确的步骤,拿到文题,才能心中不慌。一、为作文定好“基准点”我们知道,审题是为了读懂话题的意思。这意思有两层:话

8、题本身的字面意义,话题关涉到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因此,我们不妨用“揣摩法”来审题:揣摩话题的指向。我们首先从材料的字里行间里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这是审题的第一步。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话题指向的时候,我们又会遇到多角度的问题。这也是初学写作的人感到困难的一点。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总结如下:(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2)一事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个“人”或“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写作目的,就会有不同的审视角度。我们只有找准最佳指向,才有最佳

9、立意。用一个例子来谈谈如何找出最佳指向。题目: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阴撒向谷地在树枝上,它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地理在黑土中的-树根。”这则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树叶,树根,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树叶对树根的态度。哪个角度最佳呢?当然是结合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批评树叶有一点成功便忘乎所以的做法了。这从话题材料中的遣词可以分析出。“夸耀”“吵吵嚷嚷”,对树根“发

10、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声音”,对树叶的批评、责备之意非常明显。所以,我们读材料。不仅要读懂字面义,还要读懂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就是选择最佳指向的基本方法。再看看“东施效颦”、“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的审题。这两个成语包含的意义,词典里的解释义是一种,还有多种说法也都很好。如,东施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美丽一些没有错,东施有自知之明;南郭能充数那么多年,谁的责任?与南郭不肯学习有关。与齐宣王的管理体制有关,与同事不愿帮助也有关。但后二者是外在的,最根本的责任还在他本人。因此,才有词典里的固定意义。也就是说,这两个成语的基本意思就是词典里的释义;其他几种意思,是我们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分析出来的。现在

11、我们可以谈谈立意了。作文立意要求做到:(1)准确(切合题意不偏离)(2)正确(思想进步不反动,感情健康不庸俗)(3)明确(观点鲜明不含混)(4)集中(主题单一不分散)(5)深刻(穿透题目,深入本质)(6)新颖(发散创新,不落俗套)话题作文后面总要跟一句“联系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感受”,这就是告诉我们审题与立意是有先后的。现在我们可以用“观照法”来分析怎样的立意才是最佳的。观照,即用话题的指向来思考社会体察生活。我们要根据话题的指向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予于褒扬、针砭,这样的立意,才是命题者真正要我们写作的内容,才有深度,才是最佳的。树叶与树根的立意,就可以这样思考:树

12、根可以象征些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些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从小处说,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从大处说,组织、祖国、民族、人民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因而,我们可以拟出这样一些标题“数典不可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树高千尺莫忘根“等等。如果我们立意为“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或“树叶与树根要相互理解”或“树根要理解树叶”之类的,怎么办?不慌,我们用第三种方法来定位:追问法。所谓“追问法”,就是反复阅读材料,体会命题者意图,敲定自己的立意。可以有这样三个局面的追问:一问材料的文字意思有否遗漏,二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把握住了吗,三问联系现实有否不贴切之处。经过这样三步思考,你

13、为这一话题作文定的位,找的点。从技巧上来说,该是很准确的了。二、为作文定出“新颖点”高中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学生作文等级的评定有两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中有一条“见解新颖”的要求。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见解新颖”怎样才能少冒风险。我把作文的审题立意看作为“打洞”找基点,“见解新颖”就要求我们找的这个“点”要有新意。我们用揣摩法来审察题目的文字义及感情倾向,用观照法来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的初始立意是否合题意,这一过程,是初学立意者必须掌握的,是作文水平高些的人为下一步打定的基础-这是为立意的创新“定点定位”,没有这一步,下一步就容易偏题离题。通常,立意要

14、创新,就要与众人的思维不一样:或反弹琵琶,或发散思维。还以树叶与树根为例,我们为这则材料定的点是批评、责备树叶不该“一旦功成名就,就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可以“反弹”成“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在此要强调的是“反弹”的内容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社会公德和众人共识,如果言过其实,或辞不达意或硬“弹”,那就不如不“弹”。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弹”出新意,不是要“弹”离谱。“兴奋”、“自豪”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是有质的区别的,但又能表达一点成功的喜悦,与一般人“越是成功,越要谦虚谨慎”的理念是不同的。现在,我们来为寓言故事枭逢鸠进行审题立意。枭逢鸠。鸠曰:“子

15、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显然,这则寓言故事阐述的道理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面对”。枭怎样做才算是“面对”呢?改变自己的叫声?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抓田鼠,使乡人改变对它的厌恶?改变叫声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第二种办法。如果让大家联系现实生活来立意呢?乡人对枭的态度使枭的生活处境很糟糕,这可以象征人们生活中不利的处境。枭要“面对”人类自然要“面对”。枭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缺陷的,因为它的这一缺陷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人类多做有益的事,从而改变人类对它的厌恶。人类怎样对待

16、自己不利的处境呢?只有如上所述,或者认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改掉它;或是想办法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这是此寓言故事的最佳立意。现在,我们来试试立一个与众不同的意。人们在审视这则材料的时候,把注意力都放在“枭”的言行上和“鸠”的点拨上对“乡人”厌恶枭的叫声这一现象没做分析。乡人为何厌恶枭鸣? 只因叫声不悦耳,就说“枭叫有祸”,完全是迷信,是没有道理的。“枭”对这种无理“厌恶”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只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还可以发挥想像,“枭”的叫声确实不好听它用吉他等器乐来代替自己的歌声让人们百听不厌。在这里,我们综合运用了发散思维和反弹琵琶的思维形式,使这则老材料赋有了新的内涵,为我们的作文“见解新颖”奠定了基础。一则材料引发的感悟往往是多元的,而如果在立意时不假思索地选取,很可能会失之偏颇。如何确定最佳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