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371025133.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97821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37102513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研究生37102513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研究生37102513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研究生37102513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生37102513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371025133.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考研的三种途径2005-8-19 11:10钱江晚报 【大 中 小】【我要纠错】途径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提到读硕,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参加国家每年1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其教学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一般要求参加考试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考试入学后,进行全日制学习完成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等要求后,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随着考试报名人数的连年攀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已成为受关注度最高、入学竞争最激烈的获取硕士学位的途径。途径二:参加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近两年,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不再是MBA一枝独秀,工程硕士、教育硕士、

2、法律硕士等开始成为在职人士深造的热门方向。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职业人才。其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绝大多数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目前国内的专业硕士学位包括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等。今年年初,又新增了艺术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3个专业学位。途径三: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统一考

3、试即我们常说的同等学力申硕。从1999年开始,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外语水平和综合学科水平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在职人士一般需参加各校的研究生进修班,业余学习,然后参加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考试,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审查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学员要获得硕士学位,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位课考试外,还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两个水平考试,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门槛高低看仔细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格门槛:大专以上学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学制23年。学习费用:学费由国家财

4、政拨款,因此在三条途径中属于最低的。由于该学习是全日制,对于在职人士来说,需要参加3年时间的全脱产学习,机会成本较高。加上考试费用、考前辅导班费用等,读个硕士的成本也不低。证书获取: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双项证书。入学难度:全国研究生入学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

5、专业。适合人群: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一直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以上海地区为例,2005年共有99548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其中应届本科生占52.7%.虽然,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加全日制教学的途径,更适合于没有工作压力的应届毕业生,但对于那些希望完全转行,或是希望在职业发展上有较大飞跃,以及希望进入大城市就业的在职人士,也可考虑这一途径,只是放弃工作参加学习,成本和风险都相对较大。参加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资格门槛:本科学历加上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学习方式:半脱产,学制23年。学习费用: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

6、万4万元。加上有些专业是全日制课程,需要辞职3年,因此教育成本是三种途径中相对来说最昂贵的。证书获取:专业硕士学位考试主要是通过10月份联考的方式,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获得学位证书。但也有例外,如报读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专业者,也可以参加1月份的全国统考,可同时获得学历、学位双证书。入学难度: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2004年上海复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MBA的录取比例

7、在61左右;2004年全国法律硕士录取率则不到10。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适合人群:专业硕士面向拥有一定工作经验、想进一步深造的在职人群,职业指向明确,让在职者通过边学习边考试的方式,在工作中更好地学以致用。当然,专业硕士的专业领域相对狭窄,供在职人士选择的面不大。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资格门槛: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以上。学习方式:在职学习,学制23年。学习费用:根据不同学校收费,一般学费在每年350010000元之间。由于是在职攻读,

8、因此相比于以上两种途径,花费最少。证书获取: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入学难度:同等学力申硕采取的是“免试入学,边学边考”的方式,因此从表面看上,是获取学位最容易的一种方式。然而,在职学习者要最终获取证书,需要过三道关:A、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一般学校会安排1418门课程,每门课程修满学分并考试合格。B、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须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否则本次申请无效。这项考试的难度较大,很多专业的通过率不到10。C、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1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此外,还

9、需要在国家统一刊号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适合人群:其授课时间灵活的培养方式是目前最适合在职人员深造的途径。具体地说,从课程设置和师资来看,同等学力申硕与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没什么区别;从授课方式和培养方向上来看,同等学力申硕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打造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在职人士一方面可系统学习研究生课程,获得硕士学位;另一方面由于同学都是有数年经验的职场精英,可以相互借鉴,扩大人脉圈,这点与MBA的作用相似。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考试方式 一,报考在职研究生是否需要参加入学考试? 入学不需要考试,只进行资格审查、验证。 二、在职研究生学习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大专以上学历者都可以报名参加学习,但要申

10、请学位必须是本科毕业,且有学士学位满三年。 三、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只有两年是否可以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进修班? 可以。只是要推迟一年申请硕士学位。 四、什么是在职人员学习资格和申请学位资格? 国家学位办规定有一定工作年限(一般为五年)的大专学历的在职人员可以参加研究生班学习,考核通过后取得结业证书证明自己学习了研究生班课程。但不能继续申请硕士学位,只有有学士学位证书且本科毕业三年以上者,报名入学时才能确认为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在取得结业证书后,继续向主办学校申请硕士学位,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五、在职研究生考试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多长时间考试一次 ? 考试主要以笔试和论文形式,一学期考一次,课程设置请

11、参阅教学方案。 六、在职研究生怎样考试? 所有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要求闭卷、期末集中考试;选修课一般是以作业、文章等形式考核成绩。若考试时因故未能参加或一次未通过,可另安排时间补考直到通过。 七、在职研究生在职学习中途有事需休学可以吗? 可以。若有重要事情可申请休学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课程可以在复学后重新安排学习。 八、在职研究生班学制几年? 一般课程学习需一年半时间结业,若申请学位还要半年论文答辩时间。 九、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结束可获得什么证书? 按照各专业教学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并成绩合格者,颁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通过每年五月在职人员申硕考试,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硕

12、士学位。 十、在职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外语水平相当于几级? 一般在 5 级水平左右,它比在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6 级容易一些,比在校本科生毕业 4 级难度大一些。 十一、在职人员如何申请硕士学位? 1 、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 、申请资格卡 ( 每年 3 月份 ) 3 、资格认定后, 4 年内通过外语和综合课全国统考 ( 每年 5 月份最后的周末考试 ) 4 、通过硕士论文答辩 5 、取得硕士学位 十二、非专业的学生是否可以报名? 可以,只要符合报考条件即可。 十三、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名需要什么手续? 毕业证、学士学位证、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一寸免冠近照 ;全额学费及报名费。 。zytzhidao0908其实完全可以考虑读美国Churchman University的中英双语远程MBA课程,现在国内读这个的人很多,拿美国学位还学到实用技能,学位对在外企就业很管用,学费也不太贵,比出国留学或读国内大学的MBA要务实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