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97175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概述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任务 11.3 工程概况 1第二章 设计依据 22.1 设计依据 22.2 设计范围 22.3 冬季室内外设计参数 22.4 建筑参数 22.5 动力参数 2第三章 热负荷计算 33.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33.1.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33.1.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33.2冷风渗透耗热量 43.3 房间热负荷计算: 53.3.1休息室101热负荷计算 5第四章 方案确定 74.1 热水供暖的方式 74.1.1供回水方式选择 74.1.2供回水敷设方式的选择 74.1.3热媒流经路程的选择 74.2 工程方案确定 7第五章 散热器的选型及安

2、装形式 85.1散热器的选择 85.2 散热器的布置 85.3 散热器的安装 85.4 散热器的计算 9第六章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116.1 供暖系统的确定 116.2 设计计算公式 11第七章 管道保温及其附件 167.1管道的选择 167.2附件的选择 167.3保温措施 16参考资料 17致谢 18第一章 概述1.1 设计目的本课程为供热工程,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学科。通过课 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建筑物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原理 和方法,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我们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态度,让我们 对建筑采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ACS、CA

3、D等相关软件的运用。1.2 设计任务本设计为长春市某二层多媒体教室热水供暖设计,设计包括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 的计算、散热设备选择计算、管道水力计算,掌握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的方法,供暖系 统的确定方案以及施工图的绘制并确保施工图的可实施性。本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方案。1.3 工程概况整个建筑物共有两层,建筑面积为1564.08 m 2,建筑总高12.25m。一层与 二层的建筑布局完全相同,每层各有两间大阶梯教室,两间休息厅、四间门厅、 两间公共厕所和两个楼梯间。第二章 设计依据2.1 设计依据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 简明供热设计手册2.2 设计范围工程

4、地点:长春市供暖区域:教室、休息室、门厅2.3 冬季室内外设计参数该建筑位于长春,由文献【5】得到该地区的有关气象资料如下表 2.1 长春市冬季室外设计参数地点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最多风向平 均风速冬季主导风向长春-23 C5.1m/s西南表2.2室内计算温度(C)教室休息室门厅1818182.4 建筑参数外墙厚150mm,内墙240mm。窗都是绿色塑钢窗,门都是弹簧门。门窗标准 尺寸参考图纸。门和窗以及墙的传热系数由图纸提供。2.5 动力参数热源:城市热网热媒:热水热水参数:t =95C t =70C。 gh热力入口位置:一层北面走廊中央供回水管管径:DN70 压差P=20000P第三章 热

5、负荷计算对于民用建筑,热负荷主要考虑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3.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围护结构的耗热量由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和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组成。3.1.1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由文献【3】可知,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按一维稳态传热过程计算,假定 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其他影响传热过程的因素都不随时间变化,可按下式计算:q,=KF(t -t ) a(3T)nw式中q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W);K 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K);F 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J;t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C);nt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C;wa 围护结构的温度修正系数对于保温性能差,且容易与室外空气流通的情况,

6、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空气温度t更接近于室外空气温度,则a值更接近于1.h本设计中楼梯间为非供暖区域,与室外空气流通较多,其温度更接近于室外温度,故 a =13.1.2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1;朝向修正耗热量在本设计中,需要供热的房间只有南北两面受到日射影响。由文献【3】可知, 故朝向修正率为:南面的 x =-15%;北面的 x =2%ch ch(2;外门附加耗热量由文献【3】可知,外门附加耗热量可以采用外门的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附加 率来计算。二层为阳台门,不用考虑外门附加。第一层的每间门厅暴露于室外的 是两道门,故外门附加率 x =80%m(3;间歇附加本建筑为阶梯教室楼,不用全天维持设计室温

7、,故采用间歇供暖设计。由文献【3】 可知,其间歇附加率取20% 。其附加于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3.2 冷风渗透耗热量由文献【3】可知,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理论空气量为:L R(p v2 /2)b0 w 0式中 a 一外门缝隙渗透参数p w 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下空气密度v 一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0b 一门窗缝隙渗风指数实际渗入室内的冷空气体积为:V= lLn0 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按下式计算Q =0.28Vc p (t -t )(3-4)2 p w n w式中Q 一一冷风渗透耗热量 (W);2c冷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取lKj/(kg*K);pp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8、3);wV渗透冷空气量(m3/h);0.28一一单位换算系数。表 3-1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维护结构K (w/m2 C )外墙0.45外窗2.91外大门2.33内墙2.01内门2.91吊顶1.39一层地板0.66楼梯3.263.3 房间热负荷计算考虑到门厅有三侧有门,冷风渗透和冷风侵入两比较大,而且人停留时间比较短,所 以不考虑装散热器,所以此处的热负荷不计。3.3.1 休息室 101热负荷计算西墙的基本耗热量:q =KF(t -t ) a =0.45* (6.6*4.2) * (18+23) =511.4W西n w北墙的基本耗热量:q = KF(t -t ) a =105.4W北n w北面的门

9、的基本耗热量: q =KF(t -t )a=2.33*3.1*(18+23)=296.7W门 n w一二层门厅温度相同,无换热,故不考虑楼板换热。休息室与教室相邻,且设计温度 相同,故无相对换热。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朝向修正耗热量: q ,= (105.4+296.7) *2%=8.04W北q ,=(105.4+296.7) * (-15%) =-59.6W 南外门附加耗热量:q,门=80%*296.7*2=474.7W间歇附加耗热量:q =20%* (8.04-59.6+105.4+296.7) *2+511.4 =260.8W 间休息室101的围护结构耗热量为: q =1574.2W围冷风

10、渗透耗热量: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理论空气量为:L 二a(p v2 /2)b =1.987m3/(m h)0 w 0冷风渗透量 V= Lnl =1.987 * 0.35 * 9=6.26 m 3冷风渗透耗热量Q=0.28Vc P (t -t ) =0.28*6.26* 1.38 (18+23) =99.2w2 p w n w房间编号热负荷(w)休息室1011673.4休息室1021673.4休息室2012157.5休息室2022157.5教室1019451.8教室1029451.8教室20115623.4教室20215623.4第四章 方案确定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条件,考虑功能可靠、经济,便于管理

11、、维修等因素,本设计采用热水采暖系统。由于引入口处供回水压差为P=20000 Pa,满足二层楼静水压力,故可直接 引用,无需加压水泵。4.1 热水供暖的方式4.1.1 供回水方式选择供、回水方式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3】。本建筑只有两层,双管式和单管式都可以满 足条件。双管式系统因供回水支管均可装调节阀,系统调节管理较为方便,故易被人们接受, 故采用双管式。4.1.2 供回水敷设方式的选择 系统敷设方式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3。本工程有两层,无需考虑分区,一层和 二层散热器通过立管连接,便于施工,故采用垂直式系统。4.1.3 热媒流经路程的选择供、回水管布置方式可分为同程式和异程式1 异程式

12、系统布置简单、节省管材,但各立管的压力损失难以平衡,会出现严重的水力 失调。同程式系统各立管环路的总长度相等,偏于调节,水力工况较好。本设计采用同程式系统。根据建筑特点,本工程采用环状同程式系统,即在底层设一 根总的回水同程管。4.2 工程方案确定综合上述分析,本工程热水供暖系统采用垂直双管、同程式系统。第五章 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5.1 散热器的选择由文献【3】可知,所选型号为TZ4-5-5 (四柱640型)。耐腐蚀,使用寿命 长,造价低,传热系数高;金属热强度大,易消除积灰,外形也比较美观;每片 散热器的面积少,易组成所需散热面积。具体性能及参数见【3】附录,如下表 5.1:表 5.1

13、散热器规格及传热系数型号散热面积水容量质量工作压力传热系数TZ4-5-5 (四柱640 型)0.20m 2 / 片1.03L/ 片5.7kg/ 片0.5MPa7.13W/ m C5.2 散热器的布置1. 散热器布置一般安装在外墙窗台下,这样沿散热器上升的对流热气能阻 止和改善从玻璃下降的冷气流和玻璃冷辐射的影响,使流经室内的空气比较暖和 舒适;2. 为防止散热器冻裂,两道外门之间,不准设置散热器。在楼梯间或其它 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3. 本设计为阶梯教室,为了学生安全,应该明装并加防护罩;4. 在垂直单管或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

14、以串联连 接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二柱(M132型)一20片;柱型(四柱)一25片;长翼型一7片。考虑到传热效果,本设计散热片安装形式为同侧的上进下出。本设计散热器 布置见平面图。5.3 散热器的安装底部距地面不小于6 0mm ,通常取1 5 0mm ;顶部距窗台板不小于5 0mm ;背部 与墙面净距不小于25mm。5.4 散热器的计算At =64.5C以教室13为例:热负荷 Q=9451.8W,供水温度为 t =95C, t =70C, t =18C, ghn由附录表可知:K=7.13 w/m2C修正系数: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先假定=1.0;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查附录表B-5, 0 =1.0;2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查附录表B-6,打=1.19; 根据式(2-2)3F/=QK (t -1 )000 =24.4m2123n为:pj n四柱640型散热器每片散热面积为0.2m2,计算片数nz= F/f=24.4/0.2沁 122 片 所以,将其分成10组,每组12.2片。3 1=1.05。则由文献【3】查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