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1.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968649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1.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 谐 之 法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兖州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本课在设计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师生、生生观点碰撞,让每一位参与者明白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法治观点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合理合法行使民事权利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必要条件,和谐之法需要人人贯彻执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实践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致力于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理

2、性参与等。1、 知识目标:理解并能结合案例分析民事活动行使的原则,明确法律对于相邻不动产权的规定;理解人身权与公众知情权、消费者批评监督权行使界限;理解并结合案例分析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之间的差异。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共建美好生活环境的水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法理学习,帮助学生明明确尊法、守法、用法,构建法治氛围的重要性。教材与学情分析本框内容为专题二最后一框,总结归纳的特点较为明显,另外在民事权利行使界限这一板块,对前面所学的不动产权、人身权、著作权有适度的挖深,整体而言,既有理念的渗透,也突出了具体

3、法理,为学生理解专题二的内容,课后深化探索民法法理有着非常明显的引导作用。就学生而言,在学习的民法的法理后,对民事活动的共性原则归纳也成为了学习的必须,所以本框内容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理,联系生活实际有着很好的穿引作用。教学重难点民事权利的行使界限教学过程设计目的一、 导入新课【生活小调查】课前调查数据呈现教师活动:教师在课前下发有关于遗失物的5个小问题,并将数据进行及时统计在课堂一开始告知全班同学。学生活动:自主完成调查数据(全班共48人)其中28人丢过钱包等物品,6捡到过钱包;全班同学都会将钱包归还,23人觉得对方应适当支付费用;5人主动支付拾到者费用,6人认为主动提出让

4、失主支付费用违法教师活动:针对4.5.6三个学生存在较大分歧的调查内容予以说明:法理支撑:物权法第112条规定:“所有权人等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所以适当所要费用并不违法。情感支撑:因为失主丢钱包完全是个人粗心行为,由此产生的人力物力耗费失主适当承担合情合理。1、通过直白的生活调查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理解生活与法律的密切联系。2、调查中涉及的遗失物相关法律常识与后面的案例前后呼应。3、从情感角度本调查还是从社会和谐的大方向出发,符合本课的主旨。二、 讲授新课教师引导:现实生活中,粗心丢钱包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今天要呈现的第一则真实案例就是

5、由粗心导致的。【案例一:暴雨天的纠纷】第一步:回顾与呈现李先生在去机场的路上将钱包遗失在出租车上,并发布了寻物启事:若拾到钱包者在1小时左右将钱包送还至候机大厅,愿以1000元酬谢。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捡到钱包并在规定时间内送回,后两人对1000元的酬谢金意见不一致,在机场候机大厅大打出手。第二步:分析与归纳探究活动一:小组讨论4分钟。小组代表执笔记录并发言。1、你赞同李先生的做法吗?为什么?2、李先生的行为造成了哪些影响。3、如果你是李先生(张师傅),你会怎么做?教师活动:观察学生讨论,适当引导。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概括并记录要点,学生代表发言。学生回答的主要关注点在李先生发布的悬赏广告具有

6、法律效力,李先生的行为出尔反尔,违反了诚信,违反了法律;双方在机场大厅大打出手影响了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李先生威胁张师傅,声称会投诉张师傅是滥用自身权利的表现(需教师引导)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归纳民事活动行使的原则1、民事活动要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2、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反公序良俗。3、民事活动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者他人合法利益。在归纳出3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权(利),但不可任性,应当合理合法行使民事权利第三步:反思和升华教师活动:基于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对联的方式总结案例:悬赏广告非儿戏 一诺千金莫轻许他人钱财勿惦记 合理合法守规矩教

7、师活动:但是现实生活中,李先生之类的行为多吗,你所了解到的拾金不昧的实例有哪些?学生活动:阐述自己遇到的拾金不昧的事例。视频:粗心乘客遗失重金 幸遇好司机拾金不昧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接触的案例是在暴雨天发生的,但有时引起一场纠纷又何须暴雨,一滴水也能激起层层涟漪。【案例二:一滴水激起的层层涟漪】 第一层:小王和陈大伯温馨家园小区内,小王和陈大伯是上下楼邻居,每次小王晚上回家,高跟鞋来回踱步的声音总影响老两口的休息。周末,小王换季清洗,晾在阳台的衣服将楼下陈阿姨的被子淋湿了一片。小王道歉且表示愿意赔偿,但陈阿姨说被子是进口的(实为普通羽绒被),要求小王赔偿损失10000,小王不同意,双方发生口角。

8、自主思考:结合书本p34页知识,自主思考以下问题。1、小王在自家阳台晾晒衣物要注意些什么。2、陈阿姨索赔金额过高,小王能以此为由拒绝赔偿吗?为什么?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并独立作答。1、 不动产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应注意相邻不动产权人的利益,否则就可能侵犯他人的正当利益。2、 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陈阿姨要求金额过高不合理,但是小王不能以此为由拒绝赔偿。3、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相关机构介入调解。第二层:陈大伯和物业小王和陈阿姨发生口角

9、时,物业工作人员刚好经过,劝说陈阿姨降低赔偿费,陈阿姨认为物业偏袒小王,打了工作人员,小王无奈报警因为之前的纠纷,陈大伯对物业非常不满意,到了交物业费的日子,小区业主群里对物业服务讨论热烈业主甲:我们交了物业费,却没得到应有的服务,上次家里下水道堵塞,打电话给物业第二天才上门,服务太不及时了,绝对差评。陈大伯:物业只收钱不干活,还威胁我们,上次还打了我老伴,大家一定要团结,物业费坚决不能交思考:结合本次交物业费事件,你认为谁侵犯了物业公司的权利,并简述理由。学生活动:思考并作答生1:业主甲是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提出批评和建议,内容属实,属于合理行使批评建议权。生2:陈大伯是对物业公司的诽谤、诋毁,

10、内容失实,侵犯了物业公司的名誉权,应当承当相应的侵权责任。第三层:杨先生的担忧温馨家园业主杨先生是报刊编辑,看近期小区矛盾较多,想在报刊上发表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他发现作家蔡某在某报刊发表过的类似文章,也出版过一本关于邻里和谐的书。杨先生想转载文章,也想在自己的文章中介绍蔡某的书籍,让更多人关注,但是联系不到蔡某,杨先生怕自己的做法不合适侵犯蔡某的著作权探究活动二1、请你们为杨先生提提建议,并做简要说明。2、杨先生致力于小区的和谐发展,建议物业开展“小区和谐标语征集活动”,请你们群策群力,拟定标语。学生讨论并回答1、 法定许可使用:可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作品,但需要支付使用费,并指明作者和

11、作品出处。2、 合理使用:不需要经过著作权人同意,也不需要支付使用费,但仍需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3、 标语为开放型题目(小组代表台前展示)截取真实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呈现案例始终,让学生对于案例有较为真实的体验,为后续讨论活动的展开奠定号的基础。案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三个问题的分层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够在学生中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并在讨论中潜移默化理解民事活动行使的原则。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正面案例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守法诚信,为和谐社会努力付出。由学生日常经历的邻里纠纷入手,通过学生的课堂自学明确不动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通过业主甲和陈大伯的评论对话对比让学生明确批评

12、建议权的行使界限,也明确必须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1、 结合之前的两层纠纷,通过热心市民杨先生的担忧解决著作权法的相关界限规定。2、 让每一位学生通过标语拟定亲身体会,温馨提示,致力于小区和谐建设。三、课堂小结牵手互助环节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通过简单的牵手活动,回顾本框内容中我们所分析的两个案例,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发全体同学思考,在两则纠纷中都是由于当事人某一个小环节的疏忽,或者在行使权利时过界而导致了种种纠纷,现实中只要大家心系一处,为他人着想,真正守法懂法用法,和谐社会将离我们更近,每个人得到的和谐福利也会更多。通过牵手活动回顾本框分析的两则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个体的合法行使权利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教学反思经过本框内容的实践教学,本人觉得设计整体较为合理,贴近学生生活,案例探讨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共鸣,能让学生去反思社会现象,进而更好的自我规范,设计和实践较为成功,在教学方式中,更多采用案例呈现案例分析归纳反思的模式,思路清晰。但是操作中可以更具创新意识,更进一步运动多媒体或联网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性,给学生更大的触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