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11.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96742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三大改造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5课 三大改造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5课 三大改造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5课 三大改造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课 三大改造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三大改造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三大改造11.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荆门市沙洋县后港西湖中学熊俊一、单元纲要1953年中国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失误,社

2、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9月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基本任务及成就: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三大改造 完成:1956年底,基本完成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局限: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1966-1

3、976年建设成就中共八大:1956年;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主要任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1961-1965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建设:工业生产能力、工业布局、新兴工业、交通、水利等科学技术: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建 立 与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探 索二、设计构想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为工业化起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下接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4、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紧抓住三大改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明白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次重大变革。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5课三大改造一、史学视野为了便于加深对三大改造的理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认识,我参阅了以下书籍:中国共产党70年、“三大改造”研究误区评析、中国近现史讲座、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

5、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新中国要事评述并从中选取了一些材料进行补充教学。二、课标解读内容要点: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革命性的巨变,是人类历史上一大进步,消灭了资产阶级和剥削。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讲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事件三大改造

6、。建国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后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已初步具有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学生

7、认识问题易从感性角度出发,理性思维较为欠缺。对于三大改造史实没有认知。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梳理、思维拓展、归纳小结、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认识中

8、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老农民视频导入:教师提问:视频中农民拿着农具飞奔的场景和我国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出示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民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新中国要事评述教师提问: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分到了土地、劳动工具以及牲畜,为什么土地改革后农村又出现了卖地和借高利贷的现象?农民遇到了什么困难?国家将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由此导入新课第五课 三大改造

9、学习新知出示学习目标,知道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比较,认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以及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标导学:我国为什么要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什么?结果如何?材料链接:材料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材料认识分析原因:

10、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教师提问:这些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更影响国家工业化建设。因此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回答: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课件辅教:呈现有关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历程的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在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发展阶段。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比较得出农业互助组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生产资料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农业合作社施行后,农村生产发展的三幅图画,使学生直观认识农业生产

11、集体化,便于集中力量,优势互补,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通过课件归纳相关知识:原因: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时间:1953年1956年形式: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思维拓展: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比较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时间1950年1952年底1953年1956年底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

12、要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共同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从土地改革到农业生产合作化两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我们认识到,生产资料虽然由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但两次的调整都依照国情,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改善了民生。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一样。引导学生回答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之所以如此,这也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材

13、料链接:1953年11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即“从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应当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应当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实质也是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学生通过材料研读认识到我国对手工业的改造同对社会主义的改造形式相同,那就是引导手工业者走生产合作化的道路,把个体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学生归纳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间: 195

14、3年1956年形式:引导他们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结果:1956年,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公有制)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标导学: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主要形式和政策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播放有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归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关知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时间:1954年1956年形式:公私合营政策:赎买政策(创举)视频讲解赎

15、买政策的原因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重点突破:何为“公私合营”,什么是“公”?什么是“私”?赎买政策指的是什么以及赎买的方式?如何评价赎买政策?引导学生归纳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时间:1954年1956年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维拓展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1956年三大改造至今1949年新中国成立归纳小结三大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