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956760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气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可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

2、做法和体会。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 二、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

3、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

4、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

5、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应用题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整理数据,提出数学问题。我在教学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反归一应用题”这节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有的学生深入商店调查,得到如下信息:“买三件物品共用75元,一件物品25元,如果拿200元,能买多少件?”有的去豆腐坊调查,得到如下的信息

6、:“1千克黄豆能做出4千克豆腐,如果要做100千克豆腐,需要多少千克黄豆?”有的去校办工厂调查工人糊纸盒的情况,如“5个工人1天糊35个纸盒,要糊154个纸盒,需多少工人?”等等。课堂上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学得很有兴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四、利用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因此,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计算下面四个图形的面积: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半径是

7、2厘米的圆。半径是3厘米的圆。 在计算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圆的面积计算还没有学过,该怎样办呢?圆的面积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否用割补法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情景由教师创设,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去研究,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探究氛围。 五、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意图之一,游戏中创设问题情景正是落实编写意图。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

8、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

9、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六、通过设立疑点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疑点,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

10、心。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的开始,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列出如下一组算式后,我很快地说出了它们的得数。 99999+9999=? 12736+127+63127=? (100+8)125=? 9835=? 当学生听老师说出得数后,感到惊奇不已,这是我趁机导入新课: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别迫切。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