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9520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张明途 杜光生 徐金泉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报道19例典型病例。我们采取以椎旁、侧隐窝、骶孔加腰三横突阻滞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3068岁,病程2天7年。诊断依据 (1)症状:本组存在右侧腰、臀及下肢不同程度的疼痛、酸胀或兼有麻木感12例,左侧腰、臀及下肢不同程度的疼痛、酸胀或兼有麻木感7例。全部病例均在活动后症状呈不同程度的加重,卧床休息后可减轻。(2)体征: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应椎旁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痛、酸胀。除此之外,多数病人伴有患侧臀部和L3横突部位的压痛、

2、酸胀。腰椎侧弯、挺腹、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3)辅检:行X线腰椎正侧位片、MRI及CT影象学检查。其中,MRI显示有腰椎间盘突出11例,CT显示有腰椎间盘突出8例。向L34右后突出3例, L34左后突出2例, L45右后突出5例, L45左侧突出5例, L5S1右侧突出3例,L45右后侧突出伴L5S1膨隆1例。其中5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治疗方法 (1)镇痛液组成:2%利多卡因57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ml+VitB12 0.5 mg加生理盐水至20 ml。(2)体位选择:患者取俯卧位下腹部垫枕或侧卧位,屈颈抱膝呈弓形,二种体位可任选一种。(3)阻滞方法:椎旁压痛点阻滞,

3、针尖直达椎板附近注射2 ml,侧隐窝阻滞,采取椎板外切迹或小关节内缘进路二种方法1,针尖到达部位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即注入56 ml,骶孔阻滞,选择患侧S1S2骶孔,进针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每孔分别注入2 ml,L3横突阻滞,针尖到达L3横突尖部后于其周围注入56 ml。注射完毕平卧0.52h。(4)疗程: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嘱病人在治疗期间避免久坐或体力活动并注意适当卧床休息。疗效评定 采取视觉模拟(VAS)评分法。标准:0 cm为无痛,3 cm为轻度疼痛,37 cm为中度疼痛,7 cm为重度疼痛,10 cm为剧痛。结果:本组病人治疗前,无痛0例,轻度疼痛2例,中度疼痛15例,剧痛

4、2例。治疗1疗程后,无痛或基本无痛13例,轻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0例,剧痛0例。另外,本组有5例7次在注药后存在硬膜外腔阻滞现象,表现为双侧下肢麻木、无力,均在卧床12h后自行恢复正常。讨论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探讨。其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绝大多数病人不仅仅是因突出的椎间盘直接压迫神经根所引起,而主要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引发侧隐窝附近神经根或硬膜囊周围相邻诸多软组织的急慢性无菌性炎症所致。由于其炎症渗出、水肿、粘连、黄韧带肥厚及突出之椎间盘髓核内释出所含的稀糖蛋白3强烈刺激了相应的神经根等原因并导致了相应神经根的血供障碍、间接压迫和引发的化学性神经根炎等因素继发了腰臀及下肢疼痛、酸胀和麻木

5、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机体为了减轻相应神经根遭受压迫和刺激所致的疼痛加重,而被迫强制性发生自身保护反应,引起了脊柱生理曲度和姿势的改变并引发腰肌(包括附着在L3横突周围的诸多软组织)及臀肌紧张性增加或痉挛,导致了在椎间盘突出基础上的椎管外软组织损伤。其三,本组部分病人伴有骨质增生等腰椎退行性改变,一旦发生椎间盘突出可相互影响并加重神经根压迫和无菌性炎性反应的程度,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由于临床上病人个体差异悬殊,临床表现各异。有时,X线片、MRI或CT显示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却症状、体征与之不符,对于此类病人常不能轻易定论。本组19例临床表现典型,

6、并与X线片、MRI或CT等影象学检查相符。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应能基本确立。三、椎旁、侧隐窝、骶孔加L3横突周围多途径联合阻滞治疗此类病人的可行性。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经过分析该镇痛液配方具有抗炎消肿、解痉肌松、区域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神经等多种药理作用的特点并结合本组病人治疗的效果后我们认为,采取椎旁、侧隐窝、骶孔加L3横突周围多途径联合阻滞的方法,可起到迅速缓解或逐步解除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椎管内外、侧隐窝附近软组织对神经根的外力压迫、化学性刺激、无菌性炎性反应和椎旁、臀部及附着在L3横突周围等诸多腰、臀肌筋膜继发性损伤的效果,从而对绝大多数病人起到了显著的镇痛

7、和治疗目的。此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比较简单、方便、安全和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合生活困难,无住院条件的病人在门诊中的治疗。但需注意的是:镇痛液注射毕,病人如立即起床可引起坐位或站立性头晕及注射侧下肢打软腿现象。少数病人由于在椎旁、侧隐窝及骶孔注药时部份药液可直接或经神经根鞘膜弥散渗透作用进入硬膜外腔而发生硬膜外阻滞现象,表现为双侧下肢感觉麻木和运动功能暂时减退。出现以上情况,应取平卧位,余无须特殊处理,一般在12h后可自行恢复正常。参考文献1 宋文阁,傅志俭,马玲. 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的研究.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 18:248250.2 魏绪庚,田素杰. 麻醉治疗学. 第1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162.3 柳登顺,赵立连,张剑赤. 主编. 实用颈腰痛治疗手册.第1版.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460.-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