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一苏科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94352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一苏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一苏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一苏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一苏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一苏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一苏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一苏科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3 摩擦力苏科八下8.3摩擦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

2、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设计理念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难点摩擦力的方向、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教学准备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棉布、儿童自行车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

3、的活动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2摩擦力概念的理解活动3摩擦力大小的探究活动4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活动5巩固和提高活动6交流、评估与小结活动7作业布置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2、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 让学生观察同学们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课件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学生实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利用课件展示关闭发动机汽车

4、的运动情景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活动2摩擦力概念的理解1、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理解摩擦力概念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2)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只有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时才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产生。) 教师展示课件 组织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分析爬杆、拿啤酒瓶、走路、汽车行驶等情景时摩擦力方向,并且

5、会画力的示意图 要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引导学生利用转换的方法测量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活动3 摩擦力大小的探究1)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过课件和课本插图以及游戏:让一名同学分别拉一个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学比较拉力的大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引导总结: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和表格(附后)3)实验探究、搜集证据 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后由教师演示压力大小对摩擦的影响,由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全班讨论写出结论,然后由不同学生

6、小组(每组4人)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演示其他因素对摩擦的影响(其中一人专门作讲解,一人记录)小组讨论后由一人将结论写进黑板上的表格。4)分析与论证交流、评估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猜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搜集数据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后由教师演示压力大小对摩擦的影响,由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全班讨论写出结论,然后由不同学生小组(每组4人)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演示其他因素对摩擦的影响(其中一人专门作讲解,一人记录)小组讨论后由一人将结论

7、写进黑板上的表格。 分析论证、评估与交流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这是个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要作好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科学探究的各个因素中,这个探究可以主要突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两个因素。教材中讨论的其实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注重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活动4 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1)问题的提出:通过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人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问题和将粉笔横放与竖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课本上观察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世界

8、”。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3)全班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世界” 播放“摩擦就在我们身边”视频材料 学生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科学世界”中“摩擦与我们”是很好的“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素材,是进行STS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问题的习惯。活动5 巩固和提高1、 作图题画出木块受到的力示意图2、 AB两个物体小名想知道哪个更光滑,请你设计实验判断3、 列举生活中增大

9、和减小摩擦的事例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注意巡视学生学生通过练习1t了解摩擦力的三要素,会作其力的示意图练习2t让学生进一步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习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3t让学生理解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同生活、社会、科技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应用。活动6 交流、评估与小结小组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1)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与分类。2)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在交流及探究的其他环节上,要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意见,

10、而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有充分的根据。活动7、作业布置1)工人在用油桶运油时总是将油桶放倒向前滚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自行车气不足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3)写一篇科学小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通过练习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同实际结合起来,课外发挥学生想象充分交流,通过查阅资料获得解答,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附: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数据纪录表格猜想因素不变因素变化因素摩擦力实验结论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教学设计说明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使学生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的利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

11、法。教材针对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增大和减小等内容是放在“科学世界”栏目中。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可见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生对筷子、车等生活中事例非常熟悉,由此引入摩擦力,对摩擦力的概念要求可以不明确点出,也可以点出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本节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

12、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事后有的学生从生活中自行车的刹车用橡皮与钢圈摩擦,摩托车中刹车用的是复合材料压制的刹车片,还提出新的猜想,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材料有关等问题,汽车刹车的ABS等问题。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想我们教师千万不可限制或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和想像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