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940695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度工作十大亮点1教学改革取得实效,获得市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出台了7个专业共计110门课程的课程质量标准,产生了院级第一个教学质量规范标准。3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人获科学技术发明奖;获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立项1项。4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得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以重庆市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主办重庆市“IT5000”公益培训,为我校学生持续、稳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打开大门。6成功申办成为国家教育部ITAT就业技能大赛重庆赛区主办单位,由于组织工作出色,我校被评为特殊贡献学校,学院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个人6人。7获得数学建

2、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1项,ITAT就业技能大赛专业组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仅20名)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共计22人次。 8罗泽举博士被评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9学院2008年学生平均就业率较2007年增幅35个百分点。10获得学校教职工游泳比赛第一名,教职工足球比赛第一名,集体舞比赛二等奖等奖励9项。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度工作总结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依据重庆工商大学考评方案要求,现对学院2008年工作进行总结如下:2008年学院工作指导思想:聚合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 带领全院教职员工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继续保持07年发展势

3、头,一心一意谋发展,以专业建设为重心,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以申硕冲刺为突破口,竭尽全力做好准备,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学术地位,提升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以组建学院教学团队科、研团队以及创新团队为抓手,打好学院整体实力水平基础上培育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拔尖人才;落实管理岗位各项职责,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保障,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师资队伍学院一直把人才强院作为学院发展是基本方略,长期予以坚持。1-1 队伍结构与数量1.高水平队伍建设 依据学院2010年师资培养规划,通过引进和在职提高师资的学历层次,设置专

4、门人员对外加强联系,积极争取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一年来,经多方联系,先后有40余名博士、教授前来我院面试、交流;通过在职培养,先后选送3人攻读博士学位,3人作为访问学者出国交流学习。2. 师资队伍结构与发展趋势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65人,占专任教师的71.4%。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为51人,占专任教师的56%。专任教师中35岁及以下教师35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33人,占94.3%。其中08年新增教授2人,副教授5人。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6人、15人攻读硕士学位。3教风建设、根据重工商大委20084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实际,决定

5、成立了学院三风建设领导小组,并同时组建了三个具体建设工作组即校风建设组、教风建设组、学风建设组。重点进行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对三风建设中的教风和学风建设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三风建设,做到了“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效果明显”。教风得到明显增强。如教职工锐意改革,教研室的教学科研活动的效率与成果不断提高;通过实施课程质量标准,课程不及格率明显降低。08年全院共开设课程232门,院教师评教平均得分91.23 分,不及格率低于30%的有227门。4主讲教师情况我院严格执行学校主讲教师制度,所有任课教师均具有任课程资格,符合岗位资格的任课教师达到100%。2008年

6、,学院所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均为本科生授课(达到100%)。二教学建设与改革学院把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专业建设作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立足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2-1 专业建设1.专业建设根据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在学院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学院7个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重点确定了5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方向的凝炼、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实验设备购置等目标、计划及实施细则,一年来,专业建设取得了成效。依托“计算机应用”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核心专业教学团队,促进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以计算机应用学科信息系统集成方向的研究团队为基础,形成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7、分析”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积极开展新专业规划建设, 2008年申报了“信息安全”新专业,得到了国内相关专家的肯定和关注,为下一步的成功申报打下了基础。同时拟定了自动化专业在2009年设置可选专业方向的规划方案。高度重视已有新专业建设,圆满完成了学院的应用物理专业的评估验收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我院在总结2007级本科学生专业导师制的经验基础上,为08级学生配备了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本科生专业导师,所有专业导师均给予了学生学业上的帮助和专业上的指导,使每位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计划、方法更加明确和有保障,专业导师普遍受到学生好评。实践表明,学院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建设

8、措施得力,并取得了可喜成绩。2培养方案今年是进一步推行学分制改革、切实落实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的一年,根据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意见,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院组织各专业教研室进行了社会需求、学生能力现状、行业发展特点的调查分析,借鉴国内外同专业先进的办学理念,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由各专业教师反复论证与修订、完善并形成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实践环节,加大了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比例,课程设置合理、体系完善。(2)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规定的程序制定每学期的教学执行计划,工作规范。(3) 进一步完善了与学分制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专业指导和教务管理等的长效机制

9、。建立了实现学分制人才培养的、与学生“四自主”学习配套的课程管理、教师管理、选课管理、教务改革等运行保障机制。制定了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了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经过以上努力,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执行情况好。3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及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加大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力度,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通过遴选,对具备条件的08级本科学生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对各教研室

10、在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选用、纸质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方面作出了原则要求,各教研室通过开展示范教学等相关的教研活动,对所有任课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督促实施。学院采用抽查、学生座谈、随堂听课等多种形式按照原则要求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各教研室都能够在学院的要求和规范下开展教学工作,实现我院七个专业能够与国内高校相同专业同步发展的目标。(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学院通过安排落实教研活动的内容、通过开展院级重点课程建设、组织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等工作,改革教学内容,出台了课程教学的质量标准与管理规范。学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课程归属我院的全部110门课程的“课程

11、质量标准” ,该标准从任课教师资格、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课程考核与总结四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进行了规范。该标准经过起草、广泛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提交学院教指委批准通过,已公布实施。目前所有任课教师都有一册所承担课程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切实做到规范教学,使得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有了一个客观标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学院归属管理的所有课程,除有对应的“课程质量标准”外,还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的发展情况,本年度对原有大纲进行了认真的、适度的修改,产生了2008年版本。学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基础课教学的问题,特别是对我院承担的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12、工作,进行了6次专题研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校级重点课程,2008年开始分级教学的实施,从目前师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改革效果良好。另外,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还承担了:“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的多模式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设置”等3个校级教改项目和1个市级教改项目的研究,其中“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的多模式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教改项目获2008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3) 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并以此带动全院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已获准组建成立的“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和“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两个校级教学团队积极开展

13、课程建设和教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教学团队的建立,极大地带动了全院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为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创造条件。4.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学院立足实际,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出台了和教改配套的激励措施。(1) 学院出台了教师岗位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激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一年来,获得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项,其中重庆市重点项目1项;取得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的多模式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院90%以上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自行开发或引进高水平课件,教学课件的

14、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教学效果。08年我院教师新开双语教学课程1门,使我院的双语教学课程达到10门,教学效果好。我院学生李神州参加全国ITAT“C语言程序设计” 就业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全国仅26名)。(3) 不断加大考试改革力度,重视实践性环节的考试,逐渐加大其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权重,具备条件的课程,其实践(实验)环节都实行独立设课,独立考核。2008年,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VF)、大学物理等课程采用教考分离。一年来,学院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实践教学考试方式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较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成果,有多门课程为校级教考分离课程,网络辅助教学

15、应用普及率达82,多媒体课件认证通过率达95。 5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更新学院各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平台,针对行业和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反复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理清了工作思路。确立了“学生为本、能力为魂;知识传授、工程实践;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即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积极协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三者之间协调发展。以资源的集成、共享、开放为原则,围绕“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成为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实验室的调整与开放,校企合作,统筹试验与实训,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外引内培,建立起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学队伍;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和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年来,学院各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优化了实验课程体系,更新了大量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新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