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91900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1.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表达故事介绍了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表达了每逢中秋佳节的思亲之情,以及豁达豪放的精神共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文章以苏轼的情感变化“思念埋怨宽慰”为点贯穿文章始终。在教学时,围绕这三处情感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争论沟通。 学生读完其次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内心思念亲人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探究表达情感的词句。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由其次小节学生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恰恰表达了苏轼当时的情感。在教学“形影不离”时,文中一句

2、“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我又让学生进展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苏轼的情感由思念变为埋怨,教学时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问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读等多种形式体验他当时简单的内心体验。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进展了争论,培育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最终两小节,主要引导

3、学生体会苏轼宽慰的内心体验。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感受到了他喜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于本文,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孩子反复品读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苏轼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此外,在学完课文后,和学生一起完整的品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读读背背,感受苏轼语言的独特魅力,豁达豪放的精神共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2.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是顺应写作挨次,从整篇词入手再回归词本身。设计的教案包含了整首词,教学时以激趣为主,局部点拨,局部点到即止。盼望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诗词作品不是仅仅明白词中几句话的含义。“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教学预设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可是正如我们的人生一

4、样,即使没有十全十美,我们也在努力让它变得更加美妙! 在教学最关键的转折处,“世上原来就是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请同学们自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多数谈的是月亮与人生的相像,没有提到“十全十美”。什么是“十全十美?”在苏轼眼中应当是没有分别、没有哀痛、在这中秋之夜与亲人团聚!假如从这个词语动身去谈理解,再出示“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生必定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才能为下文理解残月的美,理解人生的耐人寻味做好铺垫。 可见,在备课时思路狭隘,站得不够高,就词本身理解词义,自然学生的领悟只浮在了水面。 3.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其实文的用意应当是让学生更

5、易理解、把握诗(词)的含义,只是现成的文字对诗(词)句的描述,往往对学生来说会先入为主地理解诗句意思,反而少了一些想象。在这一课中,为了避开这种现象的消失,我在设计教案时参加听歌、看图想象的环节。 在开学之初,正好是中秋节前夕,我给学生抄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简洁讲解后让学生熟读、背诵,有条件的可以借但愿人长期的歌曲听听,会唱。 上课时以歌曲但愿人长期导入,由于前面好多学生唱过这首歌,所以听到曲子后,学生的心情很高涨,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然后以“这首词的是谁,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首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一切有条不紊地进展。 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3个词语,我说,“苏轼的感情变化是本文的一条主线,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学生找出这3个词语以后,顺势而问“苏轼为何心绪不宁?又为何会埋怨?为什么苏轼后来又得到了宽慰?”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自学课文,小组沟通。教师适时点拨,水到渠成。最终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我顺势拓展延长,“中秋节就要来了,由于工作的劳碌,许多人不能回家团聚,让我们共同祝福他们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你还想把这句话送给谁?”最终又以师生共唱歌曲完毕。 课上完后,感觉课堂上师生对苏轼的情感把握得较好,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乐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