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练习试题.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91624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练习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儒家思想练习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儒家思想练习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儒家思想练习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儒家思想练习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练习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练习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家思想练习试题 标签 :标题 儒家思想练习1.(2016· 广东惠州二模·27)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议论道:“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 由此能够推测()A.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 空谈心性的理学遇到责备C.妇女教育遇到重视D. 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分析】 “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不切合史实,故A 项错误 ;“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说明作者对理学持责备态度,故B 项正确, D 项错误 ;资料没有波及妇女教育问题

2、,故C 项错误。【答案】 B2.(2016· 四川绵阳一模 ·7)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 “ 鹅湖之会 ” 。“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尔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尔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A. 世界来源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D. 道统思想之争【分析】资料未波及到世界来源之争,故A 项错误 ;据资料 “ 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 与 “ 欲先发明人之本心,尔后使之博览” 可知治学方法的不一样

3、,朱熹主张 “ 格物致知 ” 陆九渊主张 “ 发明本心 ” ,故 B 项正确,资料信息未波及理气关系之争,故C 项错误 ;资料信息与道统之争没关,故D 项错误。【答案】 B3.(2016· 河南开封一模·26) 明清两代都重申以礼入法,拟订有“ 留养 ” 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 十恶 ” 范围的,若有祖父母、父亲母亲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犯人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示A. 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敬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 存公理,灭人

4、欲” 的深刻影响D. 封建法律程序的任意性【分析】题干中“ 有祖父亲母亲、父亲母亲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犯人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 并未表现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敬,故A 项错误 ;题干中 “ 有祖父亲母亲、父亲母亲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犯人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表现出了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进而说了然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 B 项正确 ; 题干中并未提到“ 存公理,灭人欲 ” ,故 C 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表现出封建法律程序的任意性,故D 项错误。【答案】 B / 4.(2016· 四川成

5、都一模·28) 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 卿先卿四书讲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可以与之同时。” 宋理宗此言,主若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A. 经过儒学神奇化以尊敬君权B. 宣扬了 “ 公理纲常 ” 的永久性C.为科举考试供给了命题素材D. 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分析】儒学并不是神奇学说,朱熹也并未将儒学神奇化,故A 项错误 ; 依据题干中宋理宗认为 “ 有补于治道 ” 可知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提出的思想看法有益于保护君主专制,故B 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说起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的命题素材,故C 项

6、错误 ;题干中并未说起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故D 项错误。【答案】 B5.(2016· 四川德阳一模·9) 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行则止” 作为试题。这表现了他()A. 重申知行合一以制止伪善B.流传致良心以提升涵养C.借助科举以灌注心学理论D.秉着道统论以保护纲常【分析】题干中“ 以道事君,不行则止” 并未表现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故A项错误 ;题干中 “ 以道事君,不行则止” 并未表现出致良心的思想,故B 项错误 ;题干中 “ 以道事君,不

7、行则止 ” 出自论语,因此其引用这句话不可以说明其目的是灌注心学理论,故 C 项错误 ;“ 以道事君,不行则止 ” 表现出了秉着道统论以保护纲常的思想,故 D 项正确。【答案】 D6.(2016· 四川达州一模·2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客观之诗人,不行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资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与 “ 客观之诗人 ” 在学风上更靠近的是()A. 儒家的天人感觉B.道家的无为无用C.理学的格物致知D.心学的本心灵明【分析】儒家的天人感觉与资料要旨不

8、符合,故A 项错误 ;道家的无为无用与资料要旨不符合,故B 项错误 ;格物致知意味着穷究事物原理,进而获取悉识,与资料要旨靠近,故C 项正确 ;心学的本心灵明与资料要旨不符合,故D 项错误。【答案】 C7.(2016· 广东惠州三模·26) 唐朝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异,不过贤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天性;而凡人常常溺于情欲,因此丧失天性。凡人只需“ 妄情灭息 ” ,才能 “ 天性清明 ” 。与这一阐述的精神实质最为靠近的是()A. 存公理,灭人欲B.发明本心,致良心C.人性本善习远D.人人

9、皆能够为圣【分析】凡人要 “ 天性清明 ” ,一定做到 “ 妄情灭息 ” ,可见与 “ 存公理,灭人欲 ” 的精神实质邻近,故 A 项正确 ;发明本心,致良心是心学求理的方法,与李翱看法不一样,故B 项错误 ;资料商讨人性本善下贤人凡人的差异,目的是提倡“ 妄情灭息 ” ,“ 人性本善习远 ” 不过立论的前提,故 C 项错误 ; 资料还没上涨到 “ 人人皆能够为圣 ” 的高度,故 D 项错误。【答案】 A8.(2016· 陕西宝鸡一模&m

10、iddot;26) 唐朝女人喜爱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朝妇女却只好站在重重帏帘以后,掀起一角向外静静观望一下。唐朝妇女能够和男人同样,大呼大喊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朝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若是因为()A. 宋朝的看法趋于关闭和守旧B. 程朱理学的流行C.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增强D.男女同等的社会关系被损坏【分析】题目中比较了唐朝和宋朝妇女的不一样,显示了宋朝的看法趋于关闭和守旧,但这其实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由,故A 项错误 ; 造成这类现象的原由是宋朝程朱理学的流行,对人们思想的约束,故B 项正确 ;题目中是说思想方面的变化,不是说政治制度方面君主制度的增强

11、,故C 项错误 ;宋明理学是对人们思想的约束,不分男女,故D 项错误。【答案】 B9.(2016· 广东茂名一模 ·26) 宋朝朱熹认为 “ 公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公理灭 ” 明朝王阳明也要求人们 “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公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公理 ” 。这反应了 ()A. 二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涵养中的重要性B. 二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二者都充分一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 理学的演变已阻挡了社会的进步【分析】题干中朱熹和王阳明都提出“ 存公理,灭人欲 ” ,“ 公理 &rd

12、quo;的核心内容即是道德伦理看法,说明二者都重视道德,故A 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理欲之辩在理学中的地位,故 B 项错误 ;充分一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故 C 项错误 ;宋明期间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阻挡作用还未显然显现出来,故D 项错误。【答案】 A10.(2016· 广东湛江一模 ·26) 王守仁认为, “ 良心是公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心即公理”“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王守仁的话 ()A. 重申了 “ 知行合一 ” 的重要性B. 反应了因果报应源于良心C.表现了 &ldq

13、uo; 格物致知 ” 的实践论D.表现了公理良心自在人心【分析】资料未表现 “ 行 ” 的一面,故 A 项错误 ;资料并未波及因果报应,故 B 项错误 ;“ 格物致知 ” 属于程朱理学, 故 C 项错误 ;依据资料 “ 故良心即公理 ”“ 心自然会知 ” 可知公理良心, 是人心里原来拥有的, 故 D 项正确。【答案】 D11.(2016· 湖南永州二模·2)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亲母亲丧应弃官家居,称 “ 丁忧 ” 。明清两代对官员

14、“ 丁忧 ” 之制履行特别严格,假如一个官员因为迷恋手中权利, 父亲母亲死了隐藏不报, 一旦被揭发马上削职为民, 并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坏蛋。这一现象表示()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 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 明清期间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分析】西周礼乐制度是对王室贵族言行的规范,与官员“ 丁忧 ” 尽孝道无关,故 A 项错误 ;明清期间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儒家伦理纲常上涨到公理的高度,官员“ 丁忧 ” 切合儒家伦理纲常,古代法制也深受其影响,故B 项正确 ;隋唐期间科举制代替了举孝廉,故 C 项错误 ;从资料没法推测明清期间道德与法律才开始融为一体,故 D 项错误。【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