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创业教育教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905455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类创业教育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商管理类创业教育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商管理类创业教育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类创业教育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类创业教育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管理类创业教育教学1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困境已有的诸多研究将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开展趋势,把二者视为严密结合、彼此融通和互相浸透的关系。但我们需要分析创业教育关系严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差异和困境。1内在悖论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正在全世界迅速开展,但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向和方式的观点却不一致。现有的创业教育经常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为依托,必定绕不开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知识。而从理论深层分析,两者有着内在的悖论。库拉特科认为创业学是商学院的将来,创业学专业的相关教员正转变为指导人角色。商学院教育领域有一个相当有趣的辩证法:控制和创新,即服从于创造,他们是互相矛

2、盾的两种方法,可以归类为不同的思维体系。服从导向的管理学科如金融、会计与强调创造和创新的创业学之间存在理念上的宏大分歧。澳大利亚的创业学教授凯文凯德尔认为创业学教育摆错了位置,它好典型的大学商学院的教育不协调,无论是在教授课程的方式上,还是在评估方式上。新的领域必须拓展到管理学或者工程学领域之外,或许甚至是大学之外。创业学教育家戴维伯奇认为,商学院教给你的恰恰是创业学的反面;根本上来说,商学院是教你如何为别人工作。欣德尔甚至质疑创业学专业是不是应该在商学院教授,提出创业学属于在任何地方都可教授的课程,只要那里具备了具有创业的天才想法和对待创业的正确态度。从形式上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属于工业时

3、代的产物,细化的分门别类学习,而创业教育具有后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特征,强调资源整合、持续开展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大致沿着工业时代思维工具主义专业细分显性有边界传统教育形式聚集形式的形式进展,而创业教育那么是根据后工业时代特点人本主义专业交融隐性无边界创新教育形式辐射形式的道路展开。2现实困境目前的创业教育的课程资源贫乏,内容零散未成体系。加上教材西化的倾向,不能与国情相符合,导致理论薄弱,无法支撑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开展。首先,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已有研究成果从数量上、质量上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系统理论薄弱,导致理论研究尚不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脱离学

4、科专业教育,未能交融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络,更无法做到以创业教育来统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如能将创业和创业教育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色来构建,本来就相当不容易,二者互相有机融入更加困难。再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多是利用课余时间进展创业教育,只注重创业理论活动的开展,误以创业竞赛、创业报告代替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从“点上展开,相应地学生就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必须清醒地看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进展,因为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不能如同详细的技能那样传授,而需要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涵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

5、教化积累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2创业教育的显性开发融入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创业教育至少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在显性层面进展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在隐性层面进展事业心、进取心、探究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1创业教育的层面完备的创业教育具有某种层次性的特点,并非在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上展开。创业教育具有某种纵向的层次性,大致包括创业思维层面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层面经济学和管理学根底理论、经济法、税务及知识产权等,创业才能层面企业运营、组织协调、团队管理、组织筹划,创业模拟层面创业设计、沙盘决策模拟等。每个层面均可

6、由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来表达和落实,亦可提升学生的投入度。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共性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均具有明显的外向性,即目光向外才有效果。这种外向性表如今老师视野和理论的外向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以及学生理论的外向性。美国高校教育创业形式的典型三种形式中的“聚集形式是传统的创业教育形式,主要面向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课程内容表现为高度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经费筹措、课程设置等事宜都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负责、组织和施行。3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创业教育是工商管理类教育的深化开展的必然趋势,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创业知识层面和创业才能层面的

7、一局部有共通之处,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可以创业教育为专业支撑,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载体。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是按照学科门类或技术领域划分的,重在传授工商管理类学科的根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制定展开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课程评价等。以创业教育为导向,完全可能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特色,反过来塑造专业教育,并按照不同教学阶段强化课程理论。3创业教育的隐性浸透融入创业教育在思维层面呈现出持续性、隐蔽性的特点,学生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无法靠显性的课程知识单独承当。1隐性浸透的内容和方式隐性浸透的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方式,更加具有

8、现实性。创业教育不只是创业知识、才能,先导性的创业的思维和心理准备必不可少。我们的创业教育首先要强化创业意识、捕捉商业时机的敏锐程度,对创业激情和理性的理性关系的把握,保持创业者必须的好奇心、兴趣、激情、理想,使学生始终保持自我探究,摒弃赌博心态而保持风险意识的底线思维。这些内容可以浸透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大局部课程中,以创业教育作为主线,会使得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立即饱满起来。另外,对于创业管理而言,某些行业的知识属于隐性的知识,只有身处那些行业中才可以领得到,因此,隐性浸透的创业教育方式在这些方面更好的作用。2创业教育目的的实际达成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只有少数人能创业,而创业的

9、学生中能有所成就的会更少。因此,不能把创业成功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的。学生受到的创业教育训练首先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方面的,这是一种思维状态的提升,是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和时机捕捉的敏锐度训练。需要让学生懂得创业的高风险收益特点,懂得把技术、思想商业化,构建商业形式的方法,创业思想落实到团队中并成为团队文化的运行方式等等。总之,除了培养创业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懂得创业的思路和方式,成为学生专业思维体系的一局部,为整个社会积累创业智力资本的存储量。4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对策1创业教育师资的开拓事实上,创业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比普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老师要深化而全面,除了较高的文

10、化素质,还要具有强化的搜集和处理信息才能、解决企业运营实际问题才能、市场筹划才能,才能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的任务。创业教育的老师应在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和教育教学程度的根底上,具有创业教育的专业关联性,最好是具有创业理论、企业咨询经历,与社会和企业联络的交流才能、对学生的效劳意识,乃至某方面的创新才能。简言之,创业教育应具备创业学和创业管理、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三方面的知识和才能,才能有效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从创业管理角度看,创办企业离不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风险控制等因素的制约。有过创业和咨询经历的企业家往往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环境认知和经历总结,对于创业共性的问

11、题会有贴切的指导。工商管理类专业老师在企业管理、运营,财务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良好根底,是指导创业和企业经营的导师;对于非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创业工程的筹划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因此,创业教育开展的师资,很可能需要由富有经历的校内外指导者构成创业咨询团队。同时,应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老师进展创业理论的机制,包括培训、鼓励和创造条件,以鼓励高校老师创业。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靠岸从创业教育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课程显性开发和隐性浸透方式,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假设不与行业相结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指向性,无论从学生就业还是专业建立,

12、都容易导致方向模糊。没有方位感的教育,必然导致迷失,如大海上的航船缺少目的,缺少前行的动力。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以创业教育为方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指明航向,亲密结合行业、企业热点“靠岸。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能对某些行业特点、规律有常识和经历,对某些行业的供需价格、供给链、销售渠道等有相关理解。3运用商业方案书某种程度上,商业方案书的撰写可以成为工商管理类专业“靠岸的出入口,它要求专业必须结合行业的环境、规律和特点来展开。商业方案书可以横贯宏微观环境分析,战略分析,消费与运营管理,人员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薪酬、员工关系,新产品筹划与开发、营销筹划、品牌运作、渠道和销售管理等,财务管理的本钱核算、融资并购、会计统计等等。严密结合行业的商业方案书的高质量团队化撰写既可视为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类专业教育的结合点,也可成为创业教育的显性开发和隐性浸透的综合性训练,完全可为学生的将来就业创业开拓道路。 王学伍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