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课堂窦桂梅.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903202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梳理课堂窦桂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梳理课堂窦桂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梳理课堂窦桂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梳理课堂窦桂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梳理课堂窦桂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梳理课堂窦桂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 因为奇怪它的名字,所以对书本的内容充满好奇;因为对书本内容充满好奇,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要读读它;因为读它,才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 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留下了窦桂梅深入课堂的印记,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每一篇文章又都向我们展示了窦桂梅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这些事例,反思对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它实实在在来自于实践,来自于课堂。窦桂梅是一个永远在创造、永远在变革、永远在追求的人。这些年,经常看到报纸杂志登载她的文章。从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到本书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

2、手记我们分明感受到的是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这位革新者的足迹,每一个步子都是艰难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润着心血;每一个转折都是痛苦的,同时又是快乐的。窦桂梅近些年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的历程,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在自我反思中超越。即使有某些不足,也不必大惊小怪。有遗憾的创新永远高于无缺陷的平庸。看窦桂梅的课堂教学,我感受到窦老师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老师,课堂上她多彩的朗诵,课堂上她激动地拍着孩子们的小屁股,课堂上她一次次深情地呼喊“亲爱的同学们啊”,这些声音这些动作,都来自于她的激情,对孩子,对课堂,对教学的投入。又读了她的书,我又很理性地感受到她的热情。从窦老师不仅要深入

3、课堂,进行听课,甚至于亲自讲课,而且还承担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力不可谓不大,工作不可谓不累,事务不可谓不繁忙,然而她还能阅读大量书籍,写下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教学反思,并出版自己的著作,她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激情,一种对教育不断深入、不断提炼、不断创新的激情。当我每天晚上翻看其中几篇时,总会让我浮躁的心得到净化,总会使我在教学迷茫的现实中得到一次梳理,也总会让我产生一种被感染的激情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课堂需要老师的激情,需要用老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用老师的激情来浸润学生的情感。我们的窦老师已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情,对课堂的一种激情,对教育追求的一种

4、激情。窦桂梅老师也是一个爱思考、有独特见解的人。这思想、见解是属于窦老师自己的,是窦老师教育实践的提炼和升华。在本书中,她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面对课堂,你准备好了吗,这是窦老师听了本校几节课后所引发的深思,一针见血地提出现实课堂中存在的弊病;为什么不敢咬文嚼字一文,大胆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些随波逐流的不良趋势;对待教材的两种基本方法,能够在实际教学之中,向教材本身提出质疑,让我们认识到在我们无权选择课本时,必须清楚自己有权力怎样使

5、用教材等等。每一颗火花,每一份灵感,都是读书之后的积累,实践之后的升华。她在动态处理“讲与学”的黄金分割点一文中认为,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动态处理”,关键要把握“度”,最佳的“度”则是“黄金分割率”。正像她阐释的那样,找准最佳的“度”,谈何容易!常常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非此即彼”的逻辑使得问题片面化、绝对化。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还需要吗?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的讲解还需要吗?语文强调自主感悟,培养语感,语言训练、咬文嚼字还需要吗?等等。看来,寻找“黄金分割点”,不仅是“讲”与“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教

6、学中的方方面面。由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本书中,有一篇名为生动和心动:一字之别,差之千里的文章,说的是不要满足于“生动”,而是要让学生“心动”。生动是事物外在的具象,而“心动”才是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心灵的震撼。“心动”因何而起?我看,首先要“情动”,情动而心动、情动而辞发,入境入情,课堂上情思飞扬,言语鲜活,孩子们天真无邪、无拘无束、口无遮拦、童言无忌、畅所欲言、妙语连珠,此情此景,使人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无穷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对“细节”敏锐的发现,常常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并成为

7、教学活动中的亮点。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窦桂梅老师在文章中写道:“教师每天上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来不及修改,是一次快照,永远定格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将永远定格在学生成长历史图景中”这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老师没有厚实的底蕴,与孩子一起分享课堂收获将是一句空话、一纸空文。让我们以窦老师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为主动分享充足“电”、备足“粮”,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 通过读窦桂梅的这本书以及学校提供的诸多课程培训,我深切的感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存在的缺陷。因为缺陷,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往往抱着一知半解就履行教师的职责,在伤害学生的同时还自以为是为学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