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史重点.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90284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史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播电视史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播电视史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播电视史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播电视史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史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史重点.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一讲 传统传播媒介向电子媒介的飞跃一、世博会与广播电视科技 二、人类传播的简史古代的传播手段:马拉松、孔明灯等等。子产铸钟。吕氏春秋立城门。书籍、印刷术。除了一般书籍,还有各种公文、邸报、塘报等等。这些传播手段都相当有限,在时间、空间及对象等方面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课堂讨论:在电子时代以前,人类有哪些传播手段。 三、电的发现与电子传播媒介的产生(一) “broadcasting”的概念 日本翻译为“放送”,20年代我国开始设立广播电台后,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为“放音台”定名为“广播”。广播应该是包括电视的,而在习惯用法中有所区别。广义的“电子传播媒介”,包括所有以电子技术为基础

2、的传播媒介,如电报、电话、手机、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狭义的电子媒介,则仅包括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而电影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介,而非新闻媒介。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变为电子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播出去,供受众收听、收看的大众传播媒介。它的实现与传统媒介不同,需要多样的发现与发明,其基础就是现代科技。我们从历届世博会看到,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许多发明,都离不开“电”的发明与应用。电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发明。自然界的电,首先是以“磁力”的形式被人发现的。“电磁现象”的实际应用,最早的就是司南,即指南针。而电的产生方式,人们最早是从“静电”开始发现的。

3、古代希腊人就发现琥珀经摩擦后,可以吸附微粒,这就是产生静电了。16世纪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使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磁石之间的吸引力(如琥珀摩擦时所产生的力),根据希腊语的琥珀一词创造了电(electricity)这个名称。人们开始试图控制电,早在十八世纪,就有欧洲的科学家生产出强电流,还让电流传过两英里长的导线。意大利人伏特在1790年发明了蓄电池。人们还发现电与磁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在19世纪早期,法国人安培、英国人法拉第相继发现并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还根据磁产生电的效应,发明了发电机。电能逐步被人发现、制造、储存,到19世纪下半叶,人类从蒸汽时代迈进电气和电子时代。(二)有线传播与无线传播

4、1、广播电视诞生的技术基础广播的实现,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即:推动远距离传送的动力,信号的发射与接收渠道,附载在电波上的编码解码方式。电磁传导 感应(辐射)莫尔斯:电报,1844贝尔:电话,1876 电磁波(麦克斯维尔,1864.;赫兹,1887) (收 发) 金属屑检波器(布兰利,1891) 电子检波器(费辛顿,1902) 晶体检波器(皮克特、唐伍迪,1906) 无线电收发技术的发明(马可尼,波波夫,1895) 无线电报(1901年12月12日,无线电信号穿越大西洋) 1906年首次播出 无线广播(高频发射机、调谐器,1898;天线,1906;调频,1933;二极管、三极管到晶体管,194

5、7)电子的传播主要通过3种方式:传导(电流通过导线直接传递)、感应(通过磁力场间接产生电流)和辐射(通过天线发射强大的无线电波)。安培、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发明发电机。1864年,英国人麦克斯维尔提出了电磁波存在的理论,他认为电磁波是可以发生并被接收(1873年,在其名著电磁论中第一次从理论上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维尔去世8年后,1887年,他的理论为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所验证,他证明了电磁波和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衍射等性质;测量了电磁波的速度以及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参数。电磁波被称为“赫兹波”,电磁波的计量单位也被称为“赫”(Hz)。整个无线电世界,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电

6、磁波正如英国诗人勃朗宁夫人咏叹爱情的十四行诗写道:“犹如维持生命的食粮,每天都不能间断。”麦克斯维尔和赫兹被视作无线电理论的奠基人。一次,有人质问赫兹:“你那玄妙的电磁波理论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赫兹答道:“你知道新生婴儿会有什么用吗?”很快电磁波便得到广泛的应用,使人类通讯进入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意大利人马可尼几乎同时发明了无线电收发技术。马可尼于1897年在英国建立了生产无线电器材的英国马可尼公司,后来又建立美国公司。马可尼通过加高天线的方法,使传送越来越远。1899年,马可尼成功进行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传送实验(电文是:“您的来电收妥无误,而且很清楚。”)。19

7、01年12月12日,他将莫尔斯码从英国穿越大西洋,送到北美洲。全球的无线电通讯证明了它的可行性。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早期的无线电技术主要用于海上通信,军民船只首先装上无线电接收机,许多国家陆续建立起海岸电台,用于同船舶进行联系。1910年,无线电报已经比电缆电报便宜了。无线电收报通讯已广泛运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讲 广播、电视的诞生一、传送声音的“广播”的诞生马可尼的电波是断续的,适合传送莫尔斯码(文字),但传送声音需要稳定连续的电波。美国人费辛顿(先后在爱迪生实验室、西屋电气公司工作)、埃里克散德森开始高频连续电波发射机的研究。1906年12月24日,圣诞前夜,费辛顿在马萨

8、诸塞州的一个小镇(他受资助,在此建立实验室,已经干了4年),播放歌曲和圣经(晚上8点左右,美国东北海域几艘船上的无线电报务员,突然从耳机里听到一个男人说话的声音,他先朗诵了一节圣经路加福音,接着用留声机播放了一曲亨德尔的广板,最后祝贺圣诞快乐。几分钟后,声音消失)。这一年的圣诞节被认为是广播媒介的诞生日。1898年基于共鸣原理的调谐器发明。1906年,又发明了被称为猫须的天线,就可以稳定地接收声波了。又发明了二极管、三极管,尤其是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的三极管,可以将声音放大,它是一切无线电广播的设备基础,德福雷斯特称之为“无线电的心脏”。不列颠百科全书:“三极管是无线电电路中的基本元件,他的发

9、明对技术、社会、文化各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实际上改变了20世纪生活的特性。”德福雷斯特意识到他的发明的重大意义,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但他的发明最初没有得到承认,还被指控“公开行骗”,受到审判。直到1907年才获得三极管的发明专利)1908年,他在艾菲尔铁塔上广播唱片,1910年他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实况播出了歌剧,大约有50个人听到了清晰的节目。1916年,他定期播出新闻简报和唱片。德福雷斯特被称为“无线电之父”。1947年发明晶体管。就像弗德雷斯特公司所做的那样,早期广播只是为了推销收音器材。二、传输图像与声音的电视的诞生(一)对电视的设想“电视”的名称来自

10、希腊语,是“远处”(tele)和“景象”(vision)的意思。在1900年8月25日,巴黎国际电子大会,在法国人波斯基宣读的论文中,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这个词。此前,还有过telephot、telectroscope 等词汇。30年代,南京中央大学杨简初教授将“电视”确定为television在中文中的对应名称。事实上,电视传送的不仅仅是“景象”,它还包括声音、文字,但在1900年就产生的这个词汇,有其阶段性,那时人们正在努力寻求用电波传送声音、图像这些目标,而没有意识到未来的“television”将如此巨大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直到那时,电视还是个概念,很长时间里,对“电视”

11、的预言与质疑并存。在大发明的时代,1878年英国笨拙杂志就刊登了一副漫画,预言爱迪生将发明新的“电话镜”。那时贝尔刚刚发明电话(1876年),爱迪生发明唱机(1877)。但爱迪生在1889年申请的是电影,而非电视的专利。有一部科幻小说,描述了一种“可以通过空气飞行的图画”,这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电子装置,或者叫电子魔毯,可以同时将画面与声音传输到世界每个家庭。这个想象启发了美国年轻的发明家法恩斯沃斯,让他产生了发明电视的念头。但同时很多人仍怀疑电视这样东西能否产生,1908年6月自然杂志就登了一篇文章,论证无法进行远距离的影像传送。(二)电视发明的生理学基础阿拉伯人发现,视物不是我们眼睛中的光线照

12、亮了物体,而是光线将物体的形象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视觉暂留现象“拉洋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是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利用人的视觉原理的发展。依靠对人眼的视觉原理的技术模仿,奠定了电视的技术基础:光电效应,荧光效应,图像分解,扫描技术。在相关问题解决以后,机械扫描的方法就发明出来了。1884年德国工程师尼普可夫发明转盘系统,用一个布满螺旋状系列小孔的圆盘传送活动图像,转盘在物体与光源之间转动时,光线通过小孔每次射到物体上的一点,并连续扫描。然后,从物体反射的光点通过光电物质形成电流,再以同样的顺序扫描成像,并备接收端同步转动的圆盘获取。尼普可夫转盘简单地说就是将影像分解成单个的像点,20年代

13、用于机械电视。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的第一个专利。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1、把图像分解成像素,逐个传输;2、像素的传输逐行进行;3、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眼中,融合为一。这是以后所有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原理,今天的电视仍然是按照这些基本原则工作的。(三)电视发明家约翰贝尔德贝尔德大学毕业后在电气公司工作,决心完成“用电传送图像”的任务。然而对于一个业余发明家来说,他有的只是时间,贝尔德全凭自己的微薄财力,扶病投入电视的发明。没用几年,终于利用尼普科夫的机械扫描盘成功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机。1924年春天,他终于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那图象还只是一个忽隐忽现的轮

14、廊,发射距离只有3米。突然他成了新闻人物,但这不是由于他实验的成功,而是由于一次几乎使他送命的竟外事故。 原来为了得到2000伏电压,他把几百只手电筒连接起来。一不小心,他触及了一根连接线,电流立即把他击倒在地,不省人事。次日每日快报用大字标题报道:“发明家触电倒地”!(弗德雷斯塔被控剽窃案中,法官给他的忠告是:去找一份“普普通通园艺一类的工作”去做)贝尔德的发明过程省略其后贝尔德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表演和展示:1927年,他用无线电波将电视信号从伦敦传到格拉斯哥。1928年,使用漂浮在大西洋上的汽船,将图像从伦敦送到纽约,这简直就像人类坐飞机飞越大西洋。图示:电视与电影,殊途同归:图像声音 法国,相片,1829 美国,柯达胶片,1884。柯达简易照相机,1888 爱迪生,无声电影,1889 三十年代,有声电影 电视 (电影=图像+声音) (电视=声音+图像)第三讲 机械电视与电子电视:两种电视系统的竞争其实,除了贝尔德,当时还有一些发明家处在与贝尔德并驾齐驱的位置。比如美国人詹金斯,1895年与人共同发明电影放映机。1922年他发明用两个棱镜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