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901723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河南省台前县实验中学 王樊伟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手段。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设计问题应注重以下事项。一、 设计的问题具有目的性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出若干问题,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情景之中,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使用的知识也不尽相同,就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既可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知识面,又丰富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时,课前复

2、习可以有目的地设计这样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游览埃及的金字塔时发现塔高竟无人知晓,他惊讶地说:“这是可以马上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影长很快测出塔高。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来学习这一课,将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二、 设计的问题具有连贯性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引入新知识,是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尽量让学生寻找、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让学生笔练:解三个方程x-3x+2=0;x-px+q=0;ax+bx+c=0,然后提出问题:观察这几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方程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动脑后

3、争相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发现”了“韦达定理”,这样先解一元二次方程,后学习根与系数的关系顺理成章,使新旧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三、 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坡度”浅显的随意提问,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随声符合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若提问不得法,不顾学生的思维特点,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使学生思维活动受压抑。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二次根式的化简”时,提问:怎样把根式3-2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公式?根式=?这两个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解答问题,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四、 设计的问题具有

4、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表现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丰富、有趣的提问来吸引学生,促使其知识内化,建构数学模型。如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设计课前提问“A、B、C三村(呈三角形分布)合建一所学校,校址应选在何处,才能使三个村到学校的距离相等?”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学习这部分知识,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厚。五、 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探索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综合考察,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程度,尽量避免依样画葫芦的问

5、答。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设计问题:“每位同学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作出底边上的高,沿底边上的高折起来观察两个底角的关系怎样”?这个问题既符合先动手、后动脑的科学性,又能启发学生探索,进而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六、 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双基训练初中的数学概念,是整个中学数学概念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都是在初中阶段产生和形成的。中、差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常常表现为机械地模仿。因此,设计问题应注意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时,设计问题:“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有哪些性质?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先复习定义是为掌握基础知识。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依据等式的性质找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也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问题,不断地向学生提问,是教与学信息化的一种重要手段。问题提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化问题的难点,降低学习上的梯度。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发展知识获得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