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89756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学教学大纲.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水文学是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特征、形成、运动变化及地理分布的规律。掌握研究与考察水文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得到水文野外考察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此外水文学还要为后续课及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本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工农业生产,联系城市发展及中学教学等方面的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科

2、学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获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绪论(一)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二) 水文学的体系(三)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四) 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基本要求:掌握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水的分布情况与水资源状况。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一) 水的温度(二) 水的密度(三) 水的颜色与透明度第二节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一) 天然水的分类(二) 水体的化学性质第三节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一) 地球上水的分布(二) 水资源特性(三) 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基本要求: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会推求水量平衡方程式,了解二者

3、的关系。第一节 水循环概述(一)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二) 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三) 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第二节 水量平衡(一) 水量平衡概述(二)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三)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第三节 蒸发(一) 蒸发的物理机制(二) 影响蒸发的因素(三) 蒸发量的计算第四节 水汽扩散与输送(一) 水汽扩散(二) 水汽输送第五节 降水(一) 降水要素(二) 面降水计算(三) 影响降水的因素(四) 可能最大降水第六节 下渗(一) 下渗的物理过程(二) 下渗理论与经验公式(三) 影响下渗的因素第七节 径流(一) 径流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二) 径流的形成过程(三) 影响径流的因素第三章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

4、与运动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河流的水情要素及河水的运动,掌握冰川类型与运动,知道湖泊、水库的运动状况,能够说出湖泊、水库的平衡与体积作用以及湖泊的演化过程。第一节 陆地表面水的水的组成与结构第二节 流域产流与汇流(一) 流域产流理论(二) 流域汇流分析(三) 流域产流、汇流计算与模型分析第三节 河流的水情(一) 水情要素(二) 年径流(三) 年径流量的计算(四) 径流的年际变化与年内变化(五) 洪水与枯水第四节 河水的运动(一) 河水的运动状态(二) 河水的纵向运动(三) 河水的环流运动(四) 河流的泥沙运动第五节 冰川的运动与补给(一) 冰川的形成及类型(二) 冰川的物质平衡与运动(三) 冰川对

5、河流的补给作用第六节 湖水的运动与调蓄(一) 湖泊概述(二) 湖泊、水库水的运动(三) 湖泊、水库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四) 湖泊的演化(五) 沼泽第七节 径流向海汇集及效应(一) 入海河口的水文特征(二) 径流向海汇集效应第四章 海洋的结构与海水的运动基本要求:掌握海洋的组成与结构,知道海浪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潮汐、洋流的有关概念及类型。第一节 海水的组成与结构(一) 海洋研究的意义(二) 海洋的分布特征(三) 海洋的组成第二节 波浪(一) 波浪现象(二) 波浪要素(三) 波浪的分类第三节 潮汐(一) 潮汐及其类型(二) 潮汐的成因与变化(三) 潮流第四节 洋流(一) 洋流的成因及类型(二)

6、 大洋环流系统(三) 水团(四) 中尺度涡(五) 厄尔尼诺现象第五节 海洋效应(一) 海洋能量效应(二) 海洋的大气环境效应第五章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基本要求:掌握岩石的水理性质和几种主要类型的地下水,知道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情况,了解几种特殊的地下水。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一) 地下水的贮存空间(二) 岩石的水理性质(三) 地下水主要的理化性质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一) 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二) 包气带水(三) 潜水(四) 承压水第三节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一)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二) 地下水径流(三) 地下水排泄第四节 地下水运动(一)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二) 地下水动态(三)

7、 地下水平衡第六章 人类环境对水环境的影响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大多仍遵循水与环境关系中固有的自然规律,知道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第一节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一) 水利工程和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二) 森林水文效应(三) 水质恶化特点第二节 人类活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一)影响水体水质的物理来源(二)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特点(三)水体的自净能力(四)水环境容量第三部分:实验与实习基本要求:掌握河流水位、流速及流量的测定方法,知道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学会潜水位线图的绘制与分析。一、 河流水位、流速的计算二、 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三、 填绘世界各大洋洋流图四、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绘制与分析(视实验条件而定)第四部分:素质教育措施一、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 培养学生从自然水文现象中发现事物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五部分:说明本门课程计划:42学时理论课学时36学时实验实习课3学时复习3学时第六部分:课程考核考核形式包括平时作业和期终考查。以平时成绩30%,期终考试成绩70%进行折算。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等,其中识记题占分值的35%左右,理解题占分值的45%左右,综合题占分值的2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