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中学生情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9716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中学生情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中学生情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中学生情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中学生情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中学生情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中学生情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中学生情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地区中学生情商的研究研 究 报 告(省龙山二中课题组)摘要:本课题以开发中学生情商为目的,结合土家族本地区特色,把本土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感知文化、接受人文熏,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美好的情感、积极的处事、交际等能力。关键词:本土文化 土家族地区 中学生情商 教育教学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地区中学生情商的研究课题实验于2006年经省教科院批准立项为“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历时三年,课题组按计划已完成整个实验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

2、成果,目前予以结题。现将课题实施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 问题的提出我县地处湘西偏远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渊远流长的、具浓郁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如何把本土文化资源与开发土家族地区中学生情商相结合,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感知文化、接受人文熏,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美好的情感、积极的处事、交际等能力,是对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本土文化

3、的美。本土文化包含的容多,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如打溜子、吹咚咚喹,唱土家歌,跳摆手舞、茅古斯,织锦、讲土家话等等。对人的品质形成、情感培养、人格完善、审美能力的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国际国都很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果。但这些成果与我们土家族地区本土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我县地处偏僻,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二、课题概念的界定本土文化是指学生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信仰和价值观念、政治外交等” 。我们在课题中是选取其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土家族地区的

4、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作为研究的容;情商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是指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应对挫折的能力,社交能力,审美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有效利用本土文化开发土家族地区中学生的情商,并把两者与教育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传承本土文化、开发学生情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就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三、 理论依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指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

5、性品质要素。“情商不同于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的智商,而是在后天的人际交往中养成,它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熟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是一种影响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情商开发教育将对学生交际协调能力,生存能力,为人品质进行着意培养,从而与21世纪初中国全民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中明确指出的“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相适应。有研究表明,人成功的因素中 80% 靠的是情商, 20% 靠的是智商。新课程标准指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本土文化的美。四、 研究的目标与容1.研究目标:

6、本课题以研究土家族地区本土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本土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本土文化学习实践中,开发学生情商,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美好的情感、积极地处事交际能力,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和谐全面发展的中学生。2.研究的主要容:(1)如何在本土文化教学中开发情商,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美好的情感、积极的处事、交际能力等。(2)如何把本土文化教育与教学很好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3)如何进一步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把对学生情商的开发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五、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策略为行动研究方法,即作为研究

7、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反映课题研究的效率与效益。具体选用的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前期,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核心成员搜集尽可能多的课程教学与生活化、人文化教学论著、论文与其相关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界定课题、设计课题、论证课题。在研究的中期,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每位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根据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与自身个性,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并把自己的实践过程按一定格式编写成案例,每学期

8、1篇,为课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翔实有力的第一手资料。在研究的后期,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鼓励广大研究成员,针对研究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与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当然,这三种方法在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应当是各有侧重、交叉渗透的。研究过程1、研究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3月)、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提供人(力)财(力)保障 在课题研究开展之初,学校就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由校长室牵头,教科室负责课题的实施,精选思维活跃、积极进取、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成研究队伍(有高级教师2人、校级骨干教师6人),组织开展此项研究活动,并投入相应的实验经费(

9、其中上级资助经费1万元,学校配套经费1万元),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此项研究工作的重视。同时,学校各子课题组与总课题组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参加课题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深化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增强研究能力为了开好、上好本土文化课程,我校利用校本培训、业务学习等时间,向全体教师宣传开设本土文化课程的意义和性质,学习他人的先进理论和案例分析。提倡教师人人是本土文化课程的指导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在教师层面上我们主要抓培训、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研组进行本土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集体备课活动,在方向上、方法上广泛研讨,形成共识,使教师主动地参与

10、本土文化课程的指导工作。同时我们组织课题组参研人员认真学习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开发、情商测试、湘西民俗文化、教育艺术、音乐与智商情商等书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使老师们从中了解到本土文化与情商以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实施方法,尽快地转变了教育观念,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增强了研究能力、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在实践中探索,提高研究的过程质量。本土文化的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活动的主题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周围的资源来确定。我校在不断研究的基础上,克服了主题过杂的毛病,在选题上,我们提出“三要”: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本校实际;课题围要小,要可操作。我校倡导学生把生活

11、中最贴近的最感兴趣的本土文化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例如,七年级课题小组确立了学跳摆手舞为主的课题研究,青年教师谭宗玲利用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课教学生欣赏摆手舞、学跳摆手舞,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土家舞蹈的美,感受到了土家人在生产生活和劳动中的快乐、祥和的美好情感;八年级课题小组确立了以研究织锦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青年教师胡朝霞任组长,不仅组织学生参观织锦作坊,教学生学习怎样去织锦,还带领学生到织锦故乡去采风,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织锦的文化。她的示课美丽的西兰卡普深受学生喜爱。、注重资料的收集和管理,积极提炼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对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如每次课

12、题研究活动都能做到有记载;同时我们鼓励每位教师将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成果与时整理、提炼,去粗取精,整理成典型案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从理性上探讨,揭示带有规律性的教学经验。2、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3月2009年6月)在实施步骤上,我们把本土文化课题研究分成:选题立题子课题招标制定研究方案活动实施分析处理信息成果展示总结反思活动评价八个步骤为基本流程。在组织形式上,我们以班级或小组专题性研究为基础,逐步走向打破班级、同一年级以一样或同类兴趣为基础编成活动小组,主要以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探究为基本形式有序开展活动。具体分为以下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意识上渗透:

13、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让广大师生了解什么是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有何特色,我县本土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取得的成果与影响,从情感上有了一个认知的过程。第二阶段:(2007年6月-2009年6月)实践上的实施:把本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中让广大师生体会到了本土文化的神秘、博大精深之处。体会到学习本土文化的乐趣,开发学生的情商,让老师乐教、会教,学生乐学、会学。在教与学中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3、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开始搜集整理各个阶段的实施材料,整理平时实践活动的资料,对比研究不同的本土文化容在开发土家族地区中学生情商中产生的不同作用。收集教师撰写的

14、优质论文,整理学生与教师在各种比赛中的获奖情况。撰写总结性论文、研究报告、成果公报。六、研究的主要措施 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各种参观访问活动。每年带领学生参加土家族一年一度在靛房乡举行的“社巴节”活动,感受最原始的土家文化的魅力;带领学生拜访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田老师,学习如何制作土家乐器“咚咚喹”,采访县文化馆的溜子艺术家,向老艺术家们讨教、学习;还经常带领学生参观土家织锦作坊;经常与兄弟学校进行联谊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从活动中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独特的美,激发了他们作为一个土家人的自豪和骄傲,让他们油然而生一种热爱家乡、热

15、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他们也感受到了保护和传承这种美好文化的必要性。为学好和传承本土文化奠定很好的基础。167班亚琴同学在参加与靛房中学的联谊会之后,回来在周记中写到:“靛房中学的学生虽然没有漂亮的衣服,可是我还是发现了他们的美,他们把咚咚喹吹得那么美,把溜子打得那么美,还有他们笑得多么美” 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学校成立民族歌曲小组、摆手舞小组、咚咚喹器乐小组、溜子小组,织锦小组等,:学打溜子,学吹“咚咚喹”,学唱土家歌曲,学习土家织锦技术,学习里耶古城文化等。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我们发现,学生们的情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们的个性普遍变得比从前更加开朗和外向,对待事情的态度更加积极和乐观。打溜子、摆手舞都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明显增强,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加;而要织就一幅精美的织锦,更是要有坚韧的毅力,也让他们知道,要做成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学无所成;在打溜子铿锵的节拍中,在咚咚喹美妙的旋律中,在土家歌曲活泼欢快的情境中,在摆手舞恢宏博大的气势中,还有在土家姑娘用灵巧的手指编织出的一幅幅精致的织锦中,无不蕴含着土家文化的灵性美,这种美,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一种愉悦、向上的精神,并在心中充满了对美的向往和热爱。让学生们变得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在学习本土文化课程之后,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