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安全自查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89428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安全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血液安全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血液安全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血液安全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血液安全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安全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安全自查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平安技术核查指南医疗机构局部条款编号条款容核查方法核查标准核查情况描述结果评定*1建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履行工作职能。查看会议纪要是否落实,是否取得成效。查看文件及工作记录评估是否确定临床用血重点科室以及针对重点用血科室的管理和改进情况。现场查看自体输血、输血治疗、输血会诊、输血门诊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开展情况。查看工作记录是否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医疗机构是否出现过临时采集血液情况,是否符合规定。医疗机构是否将用血量和经济收入作为输血科或者血库的考核指标。有措施有改进有成效有措施有改进无成效有措施无改进没有开展工作ABCD2对输血科负责人、专

2、业技术人员和负责对疑难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进展审核和专业判断的人员应到达相应专业素养和法规的要求。定期评估人员能力和表现。抽查工作人员资质,并查看培训记录:输血科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关工作至少5年。从事疑难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审核的人员应至少具有3年本岗位工作经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定期评估人员能力和表现,评估间隔不超过1年。新进员工在最初6个月应至少承受1次能力评估,并记录。当职责变更时,或离岗6个月以上再上岗时,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时,员工应承受再培训和再评估,合格前方可继续上岗。对人员资质、职责、权限和任务进展文件化,定期培训、考核和评估。对员工评估间隔超过1年,对新

3、进人员、离岗6个月后再上岗的员工能力评估频次不符合要求 没有员工能力的评估 ABC3输血科配备与输血工作相适应的场地与根底设施。查看现场区域分配:应有:血液处置室区、储血室、发血室、标本接收室区、独立实验室、值班室。宜有:污物存放区、洗消区、宜有支持性空间用于档案存取、库房、示教、参考书籍的存放、宜有员工生活区个人物品放置区、进餐区、卫生间、浴室。空间充足,区域功能齐备缺少1个应有功能区域 缺少1个以上的功能区域;储血室和发血室未处于清洁区ABC4针对输血实验室不同的控制区域,制定防护措施及适宜的警示标志。 配备必要的平安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现场查看各控制区域的防护措施:是否设置了不同的控制区

4、域不同功能,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及适宜的警示标志。 工作人员实验操作的个人防护设备穿戴是否符合要求。如: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实验区域工作人员着装是否符合规定。如:进入实验室应穿工作服、不得穿露脚趾的鞋等。实验室个人物品存放符合生物平安规定。如:实验区域不能存在食品、饮料、水杯。观察现场有无明显的平安隐患。如:阻挡消防通道、悬挂着靠近水槽的电线、喷淋装置能否正常使用、模糊的平安标志、溢出容器的锐器、未按设备要求进展个人防护。无违反穿戴要求,5个方面都符合要求1项不符合要求1项不符合要求ABC5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储血环境、温度控制和监测符合要求。现场核实,查看相关记录及

5、超温处理:应有证据说明储存设备的温度有连续的记录,确保温度变化不会超出可承受的温度围自动温控记录或人工记录,实验室应规定温度人工记录频次。必要时,配置不连续电源和/或双路电源以保证关键设备的正常工作。依据所用分析设备和实验过程的要求,制定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并记录;血液保存条件参照?血液储存要求?行业标准WS399-2012。应有温湿度失控时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记录完整检测及记录缺少2次2次应记录而无记录ABC6应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对强检设备定期进展检定、校准。现场核查及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按国家法规要求对强检设备进展检定。常规使用的温度计应定期至少1次/年与检定/校准温度计进展比对,

6、记录并使用修正值。自动温度监测系统应定期校准监测点的准确性。 应每年对血型血清学离心机定时器和离心力/转速进展校准。检定或校准符合要求频次过少 未进展检定或校准ABC*7输血实验室应对试剂和耗材的接收、储存、验收和库存进展管理。现场核查及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与检验质量有关的试剂和耗材,应有试剂和耗材的接收或拒绝、贮存和使用的记录。试剂开瓶会改变有效期和储存要求,应记录开瓶时间和新的有效期适用时。如适用,自配试剂记录应包括:试剂名称或成分、规格、储存要求、制备或复溶的日期、有效期、配制人。覆盖所有试剂和批号,记录完整 记录不全 未按要求记录使用试剂过期;现场发现配套试剂混搭使用ABCD8输血实验

7、室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程序化文件。现场查看:制定ABO/Rh血型鉴定流程。SOP应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且易于获取。任何简要形式文件如卡片文件的容应与SOP对应。工作现场有文件化可为电子版的检验程序供使用。检验程序基于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制定。全部符合 与检验操作相关的文件中有不符合文件控制要求的 检验程序未文件化;没有“写我所做,做我所写ABC*9输血实验室结果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现场核查及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应建立发生血型定型困难、疑难配血情况的及时报告、记录程序。建立稀有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及配血不相合等情况的及时报告程序。ABO血型、RhD血型和抗体筛查结果应与患者既往结果

8、进展比较,如存在差异,实验室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结果准确,并记录相关情况。不能常规由一人同时负责血型、血型复核、穿插配血试验和审核。完全符合要求1项不符合要求 1项不符合要求不符合ABCD10输血实验室进展室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现场核查及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查看室质量控制记录,失控分析和月度总结。参加相应的能力验证/室间质评。应保存参加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结果和证书。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应监控室间质评活动的结果,并在结果报告上签字。室间质评结果无论合格与否均应进展总结分析。完全符合要求1项不符合要求 1项不符合要求ABC*11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提供的血

9、液,按要求储存。血液储存设备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贮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现场查看:血液来源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血液储存设备,并有明显标识。血液存放时是否遵循近效期优先发出的原则,确保各种血液成分正常周转,保证血液质量并防止血液浪费。全血和悬浮红细胞应按序储存在专用冰箱,无严密堆放现象。贮血冰箱和储血室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实际库存量与电子库存量是否一致,血液的出入库量是否一致。完全符合要求1项不符合要求 1项不符合要求ABC12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病情

10、和实验室检查,对输血指征进展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现场核查及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访谈医生:告知患者输血风险以及替代异体输血的方法自体输血、药物治疗等。输血前开展贫血筛查和治疗鼓励开展贫血诊断和治疗流程,贫血门诊等。输血前常规开展凝血功能筛查及凝血异常的治疗。采取必要的外科和麻醉等技术减少患者出血,如药物,特殊止血措施。是否规开展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术前自体贮血、术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熟练掌握血液成分输注指征。完全符合要求2项不符合要求 2项不符合要求ABC13必须使用粘贴在血标本试管上的标签来识别患者身份。该标签应包含两个独立的患者身份信息,并具有充分和唯一性。查看文件,是否有制度规定何时

11、何地将标签粘贴在采样试管上。现场查看,如何识别血标本采集日期和采集者。访谈护理部管理人员及护士:如何防止采集患者血标本发生错误的风险。访谈护士,当用血申请单与血标本标签上的信息不一致时该如何处理。查看记录,是否发生抽错标本领件,改进措施如何,是否有成效。有措施有改进有成效有措施有改进无成效有措施无改进ABC*14采集患者血型、穿插配血标本和输血环节:应到患者床旁通过两个独立的身份信息识别患者,表达双人核对。个案追踪:从标本采集环节开场,一直跟踪血液制品到患者床边,观察从标本采集到输血全过程。在采集患者血标本和输血环节,操作者和核对者或电子识别系统应在患者床旁通过两个独立的身份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12、穿插配血与血型初次鉴定不能使用同一标本,且不能是同一次采集急诊抢救时除外。对一般患者和特殊患者昏迷病人、新生儿、没有监护人在场的婴幼儿和儿童病人建立恰当的身份识别方式。完全符合要求1项不符合要求 1项不符合要求现场发现未按规定识别患者身份ABCD15建立血液发放及报废管理制度。现场查看及访谈:是否由医务人员取血,交接核对是否按制度执行。医院是否规定取血的容器,院流转的血液质量平安如何保障。用血科室是否有自行储血的现象。输血后血袋是否按规定保存24小时。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血液报废,如:限制单次发放剂量等。报废流程是否符合规。完全符合要求1项不符合要求 1项不符合要求ABC16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现场核查及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是否有制度规定监测时间点,至少包括:输血开场时、输血开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