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86717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读书心得永宁第三小学 王晓芸小学语文新课标颁布后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基础教育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在观念上存在着模糊、混乱的现象。比如在教学上,一些人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认为:提倡学生自主发展,爱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那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也有人认为:基础知识的体系是学科根本,知识不完整、不牢

2、固,今后发展的基础就不扎实,所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第一位的。甚至有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为求“保险”,同时使用实验教材、原统编教材,加重了学生负担。由于观念的混乱,出现了课堂上学生很活跃,实际学生基础并不扎实,有的教师则“满堂灌”、“满堂问等现象,其结果不是“放羊”,就是牵着学生鼻子走。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真正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要跟上甚至超前于时代的发展,就不能不重视现代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21世纪的人们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开放的社会,要求人们具备社会交往的能力;充满竞争的社会,要求人们具备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要求人们具备获取、筛选、

3、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经济社会,要求人们具备高度的文化素质;充满生机的社会,要求人们具备发展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法制的社会,要求人们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 同样是教师,为什么有些教师能够成为名师,有些教师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在于这些教师有思想。他们把握了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有自己的独特思考。这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主要有:1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他们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

4、得到最大的发展。2师生合作的思想。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的、多维的、互动的新关系,使学习成为一个生动的、个性化的、动态的系统;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习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受到文化熏陶,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3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的思想。注重课内外的结合,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能力及方法去学习新的东西。4。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思想。创新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最高表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反映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又是以创新为定

5、位、以创新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因此,在素质教育中一方面要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的思想。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因素都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对学习的兴趣、对祖国的热爱、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创新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在教学中采取熏陶、渗透的方式,善于创设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同步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学,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教学模式,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更要联系实际,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