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林榕梅).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885500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林榕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林榕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林榕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林榕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林榕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林榕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林榕梅).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 林榕梅一、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其功能是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情(深切怀念、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敢于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怀念、敬仰的感情。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

2、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二、学情分析:由于鲁迅先生离孩子们比较远,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孩子们接触鲁迅的作品也比较少,所以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回去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抓住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我”对伯父的怀念的相关句子进行品读感悟,从而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为第二课时感悟鲁迅的品格作好铺垫。三、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词。理解“追悼、吊唁、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语的意思。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

3、、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四、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五、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资料。2、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鲁迅先生。七、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会用小标题概括段意。3、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感悟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及“我”对伯父的怀念,初步感知鲁迅的

4、崇高品质。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学生谈眼中的鲁迅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课少年闰土,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吗?(出示鲁迅头像)。简单说说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2、展示老师搜集的资料【设计意图:鲁迅先生离孩子们比较远,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孩子们接触鲁迅的作品也比较少,理解课文的内容比较难。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鲁迅先生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内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3、导入新课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于1936年与世长辞,享年55岁。1945年,在鲁迅先生逝世9周年的时候,他的侄女周晔用满怀深情的笔,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

5、疑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感悟,触发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检查生字词,常规过关。挽联 囫囵吞枣 搞不清楚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详细 逝世 文章 咳嗽 张冠李戴 狂风怒号 追悼 吊唁 殡仪馆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教

6、师随机正音并进行多音字“冠”“号”练习。2、互相提醒易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挑自己认为易错的字进行练写。3、随机抽听,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学习型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生字词。因此,此环节,我主要是顺学而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老师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互相提醒易错的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练写;最后,教师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进行随堂抽听,检测效果。】三、初感内容,整体把握。1、默读课文,试着用小标题的方法概括: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2、指名汇报,交流反馈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也学会了用小标题概括段

7、意。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过渡:1936年10月19日,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因为一个伟大的思想者在这一天停止了呼吸,鲁迅积劳成疾,不幸逝世了,享年仅仅55岁,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一起走进追悼会现场,去看看人们追悼伯父的情景。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情境。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出示句子: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1)换词理解“追悼”,学生个性朗读:能把“追悼”换成“拜祭”

8、吗?为什么?(因为追悼更能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对他的尊敬。) (2)抓住“失声痛哭”品读感悟人们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3)联系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感悟品读句子。(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整体感悟人们对鲁迅的爱戴。【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范读入手,以声传情,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意境中去,通过引导学生换词比较、理解词语、联系阅读链接由表及里地分析、理解、品读感悟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及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学生更能仔细品味文本的内涵。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相信以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有据可循。】2、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

9、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所以她只是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1)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抓重点词品读句子)(2)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u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u 我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心里很难过。(3)朗读体会我的悲痛之情和对伯父的深切怀念。 (4)小结描写方法。4、小练笔:(1)当小明

10、听到同学说他的书包不见后,他 (2)我正在制作手抄报,弟弟走过来碰了我一下,把我的手抄报弄坏了,我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中品读感悟句子,更能挖掘文本,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人物描写的小练笔,既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从读到写,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也增强了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四、课堂小结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1)学生自由发言。(2)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设计意图:初步感

11、知鲁迅的高尚品格,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五、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2、预习25段,找出描写鲁迅先生神态、表情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3、搜集鲁迅先生服务人民的一些资料。【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课文“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是怎样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教学过程:(略)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沉痛悼念 深受爱戴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设计意图:简练的语言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对课文的内容,对人物的品质做到心中有数。这些词语都是从课文中提取的,这样的板书既简单又能突出教学重难点,学生一看就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