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科技知识,建设和谐牧区》专题片解说词.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88325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及科技知识,建设和谐牧区》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普及科技知识,建设和谐牧区》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普及科技知识,建设和谐牧区》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普及科技知识,建设和谐牧区》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普及科技知识,建设和谐牧区》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及科技知识,建设和谐牧区》专题片解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及科技知识,建设和谐牧区》专题片解说词.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及科技知识,建设和谐牧区专题片解说词【引 言】大河乡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中段北麓,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西北22公里处,东靠康乐乡,西依祁丰乡,南与青海省祁连县接壤,北与高台、临泽县为邻,全乡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总面积2992.9平方公里。现有草原352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297万亩,占总面积的84.4%,耕地3125亩。全乡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1252户4113人,其中:农业人口1177户3842人,劳动力1593人,占总人口的93.41%畜牧业是全乡的主导产业,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乡

2、党委、政府从推进新牧区建设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特色显明的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农牧民文化素质和致富水平。特别是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给大河乡的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坚持“面向社会、贴近群众、服务产业”的培训宗旨,依托特色优势产业,走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之路,以达到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有技能、懂技术、会务工的新型农牧民为目的,扎扎实实开展了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为推动大河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出片名】普及科技知识 建设和谐牧区【解 说】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对提升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牧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推进

3、新牧区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大河乡党委、政府把提高劳动力技能,普及科普知识,带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作为工作重点,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成立了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推行乡领导包村的工作责任制;并组织下派了34名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乡干部深入到17个村开展培训工作。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布署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全乡领导干部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对技能培训工作十分重视。真正做到了培训工作有人管、技术推广有人干的良好局面。【同期声】大河乡党委书记 黄敬林为了使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切实取得实效,我们紧紧围绕大河乡的主导产业和特色

4、产业,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了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了农牧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造就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能人,为做强大河乡的“五大产业”提供了人才保障。【解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河乡充分利用现代大众传媒引导教育农牧民,组织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宣科学文化知识,使农牧民充分认识到依靠科技致富的内在动力。紧紧围绕“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行动计划”,提出了“做强五大产业,抓好三项保障,力促农牧民增收”的发展思路。建成了占地9690平方米,有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旧砖木结构校舍36间,地面卫星接收站一座。中心教学、生活、实习等

5、设施完善,培训能力强,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 、微机室、学员活动室各1个,办公室2个,教室6个,学员宿舍 2个,教工宿舍6个,配备了图书2000余册,电视机、DVD、投影机等电教设备的高标准培训中心一个,在完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成了细毛羊标准化生产、牛羊育肥屠宰贩销、高原日光温室果蔬种植、设施葡萄栽培、农家乐乡村旅游饮食服务等实训基地5处。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53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10人,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 195 人,畜禽养殖技术培训876人,农机维修、汽车驾驶、电焊等职业技能培训212人,乡企产业人员培训人30人,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培

6、训82人,做到了培训、指导、服务一体化。培训专业机械剪手4人,羊毛分级员30人。通过培训,使参训的农牧民熟练掌握了技术技能。如今,汽车驾驶、电焊技术、机械剪毛技术已全面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极大地提劳动者的收入,取得了人均增收602元的骄人业绩。【同期声】大河乡西岔河村个体经营户 李生平我已有7年的农机维修历史,不敢承接质量要求高的活,只能小打小闹,效益一直不是很好。通过参加乡上组织的电焊培训班的学习,从理论上学了不少东西,加上我平时的实践经验,我的技术水平一下提高了,以前不敢接的活,现在也干接了,收入翻了一番。【解说】因需施教求实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围绕这个目标,将农牧村劳动力技能

7、培训工程与“科普之冬春”、“三下乡”、“阳光工程”、“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有机结合,重点围绕畜种改良、舍饲育肥、设施农业、旅游服务等农牧民群众急需的知识、技术,采取专家教授讲、网络资源看、现场咨询解、外出观摩学、座谈交流论等办法,对农牧民群众进行菜单式、启发式、参与式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 场次,累计培训1400多人次,形成了帮带致富链、产业富民链、文明创建链等多种形式的“致富链”25 个,建立农牧村合作经济组织7个,扶持新增发展肉牛肉羊舍饲育肥示范户3户,新建暖棚座,青贮氨化池1座,购置草帘机1台。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带领70多户养殖、种植户与外地公司签订生产订单,使农牧民人

8、均增收600多元。800多人通过劳务输转在县内外务工,创收400多万元。引导发展细毛羊标准化生产、牛羊育肥返销、高原日光温室果蔬种植、设施葡萄栽培等科技致富示范户30户,培带出各类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150人。【解说】上下联动共推进。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构建县直部门单位、乡、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从县直单位选派17名干部,分赴各村开展培训,推动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深入实施。30多名乡机关干部和农牧部门技术人员活跃在农牧村生产一线,为群众传授技能、答疑释惑、传经送宝,赢得农牧民群众交口称赞。共编印各类培训宣传资料1万多份,发放农牧民实用技术手册、政策法规书籍700多册,实用技术专题

9、教学光盘300多张。为科技副乡长办理价值200元的购书卡,进一步丰富了培训教育内容。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建成“农家书屋”17个,为每个书屋配备图书1224种2000多册,有效解决农牧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为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同期声】光华村景耀细毛羊专业合作社领班人 杜成斌景耀细毛羊专业合作社依托西台子的细毛羊标准化生产实训基地,今年加大了对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绵羊人工授精技能的培训。培训专业机械剪手3人,羊毛分级员10人。机械剪手每天能挣150元左右,让我们体会到了技能培训增收的甜头。【解说】大河乡自开展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以来,乡、村两级齐抓共管,农牧民群众广泛参与,专家技师言传身教,在千里草原上谱写着“培育新型农牧民,共建和谐新牧区”的华美乐章。-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