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安全文化》从“五要首”看安全文化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一.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88304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 年《安全文化》从“五要首”看安全文化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 年《安全文化》从“五要首”看安全文化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 年《安全文化》从“五要首”看安全文化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 年《安全文化》从“五要首”看安全文化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 年《安全文化》从“五要首”看安全文化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 年《安全文化》从“五要首”看安全文化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 年《安全文化》从“五要首”看安全文化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一.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资料共共享,我们负责传递学问。从“五要之首”看平安文化-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之一平安投入,是平安责任和平安科技的基础要素;平安法治,是上述三个要素的基础;而平安文化,则布满于这四个要素之中。平安文化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他四个要素的实施过程。从“五要之首”看平安文化国家安监总局成立伊始,局长李毅中就多次强调要努力将平安生产“五要素”的落实到位,以此建立平安生产的长效机制。所谓“五要素”,一是平安文化,即加强平安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平安意识,提高全民平安素养;二是平安法治,即健全平安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平安行为;三是平安责任,即强化平安责任

2、,建立严格的平安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四是平安科技,即推动平安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解决影响平安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五是平安投入,即加大平安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可以说,“五要素”基本抓住了当前我国在政府层面的平安工作和企业层面的平安生产工作的要害和重点。而把“平安文化”放在五要之首,更是把握住了建立平安生产长效机制的核心问题。有感于此,笔者借势谈谈自己对平安文化处在“五要之首”的生疏。平安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平安文化”尽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但从其产生和进展的历程来看,平安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平安教养”、“平安修养”或“平安素养”的范畴。也就是说,平安文化主要

3、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育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平安情感、平安价值观和平安行为表现的人。提倡平安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平安和健康。而平安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平安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平安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平安素养,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平安文化的本质。在平安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觉,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平安技术手段和平安管理手段是不够的。目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平安化,设施设备的危急不能根本避开,因此需要用平安管理的手段予以补充。平

4、安管理虽然有肯定的作用,但是平安管理的有效性依靠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由管理者无论在何时、何事、何处都亲密监督每一位职工或公民遵章守纪,就人力物力来说,几乎是一件不行能的事,这就必定带来平安管理上的疏漏。被管理者为了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缺乏管理监督的状况下,无视平安规章制度,“冒险”实行担忧全行为。然而并不是每一次担忧全行为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担忧全行为,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担忧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缘由,大量担忧全行为的结果必定是发生事故。平安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平安管理手段不能彻底转变人的担忧全行为的先天不足。平安文化的作用是通过

5、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德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扬、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平安素养,改进其平安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听从平安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平安要求实行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突显平安文化的重要性尽管生产中的平安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和百姓的重视,平安监管和责任追究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我国生产领域里的平安形势照旧不容乐观,很多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重特大事故接连不断。其缘由是多方面的,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各自的看法。笔者仅打算从分析中国社会所具有的某些基本特征入手,探讨影响

6、我国平安生产工作的因素,以及推行平安文化的重要性。基本特征之一:以艺术性为主导,科学性为从属的传统文化科学与艺术在主要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异:科学是以抽象的符号,利用分析和实证的方法来生疏客观事物,目的在于寻求真理;艺术则是借着具体的意象,传神达意,画龙点睛地表达自身的感受或价值推断,目的是价值的观赏和美的制造。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遵从定义、公式、法则及程序,而艺术的把握主要是靠个人的摹仿、体会和活用;科学方法以分析为主,艺术方法却重直觉;科学的教育作用一般是提高人的学问技能,而艺术的培育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品德。科学的办事方法是接受严格的程序,按客观规律来操作,不因人而异;艺术的办事方法则往往脱

7、开客观实际,以任凭的共性化方法来进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艺术的成分是显性的和主导的,科学的成分是隐性的和从属的,这一点与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中科学的成分是显性的,艺术的成分是隐性的。以绘画来说,西方的油画重物体的还原、明暗、远近透视等,即从西方的艺术中亦流露出很强的科学精神;而中国画不求貌似、只求神似,不重阴影、明暗、远近透视,不以写实为动身点,此与科学观看事物的精神相去甚远。再以医学来说,西医依靠的是化验、分析以及人体的解剖学参数,治病要用计量精确的化学物质,或严格依据操作程序实施的精确手术,这完全是科学的过程;中国的医学,虽然也有科学性,但更多的是艺术性。传统中医诊断靠所谓“望、闻、问、

8、切”,而以切脉为首要方法。医生切脉是以自己的生命振动,与病人的生命脉动发生共振感觉的主观诊断方法,实则为艺术方法而非科学方法;中医用药也布满了艺术性,同样的病症,不同的病人,或不同的医生所开药方经常不同,正由于中医缺乏充分的显性的科学性,在西方往往得不到承认。除此之外,中国人的历法、武术,甚至法律,均含有较强的艺术性。中国文化的这种重艺术性、轻科学性的精神,延长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则直接造成了人们对规章和程序的轻视。在大多数国人的生疏和行为习惯中,往往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遵守分开考虑,规章制度尽可以制定得格外具体严格,但执行过程却留有很大的“伸缩”余地。领导者讲究的是领导艺术,管理者可任凭变通,

9、执法者总能对违法者赐予通融,由此造成大范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即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国传统文化就是这些现象产生的温床。这种不是以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程序,而是以人的机敏性和任凭性为基础的文化根基,成为我国平安执法不严格、平安责任不落实、平安监管不到位、违法违章大事屡屡发生的基础缘由之一。在这种文化习俗的长期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和现代平安观会格格不入。管理者、执法者的“机敏发挥和处理”,其结果往往“纵容”了违法违规的行为,使违法违规者不以自己的担忧全行为为耻,反而因担忧全行为得到某些直接“利益”而沾沾自喜,同时令他人争相效仿,平安生产的良好秩序因此难以建立。基本特征之二:总体资源的

10、紧缺性众所周知,尽管我国可以称为“地大物博”,但按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又是典型的“资源紧缺型”的国家。各类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资源、林木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相对于我国高速进展的国民经济,已经呈现出日益短缺的局面。由于自然资源的紧缺,加上管理的任凭性带来的低效率,使我国的很多社会性资源也变得格外紧缺,诸如城市道路交通资源、市场用户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就业岗位资源、城市居住空间资源等。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紧缺就意味着需求大于供应,在这种状况下必定会引起需求者对资源的猛烈占有欲望,而能否占有和如何占有紧缺的资源,便成为需求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凡紧缺的资源就必定存在对该资源的掌控者,这些

11、掌控者或者是有关权利机构,或者是对该资源既得的占有者。需求者对紧缺资源的占有,要受制于该资源的掌控方,即掌控方是否赐予需求者占有该资源的权利和确定需求者获得权利所需付出的代价,这里存在社会公正性的问题。这种由资源的紧缺性与对资源掌控的公正性而引发的社会冲突及国民心态,对现实的平安生产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拿当前事故频发的煤矿行业来说,由于煤炭资源的紧缺,使得煤炭的价格不断上涨,这就强化了对煤炭资源开采权利的占有需求。这种需求在正常状况下,只能通过政府有关机构的掌控才能获得满足;但是由于紧缺,无论实行什么方法,也并不能让全部的需求都获得满足,这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对煤炭资源开采权利占有的不公正,已获

12、开采权的开采者设法排挤期望加入的新的开采者。新的开采者在利益的驱使下,要么收买掌控者得到合法或不合法的权利,成为有开采权的开采者中的一员;要么私自抢夺开采权,非法进行生产。在后一种状况下,由于开采的非法性,开采者只顾短期利益,决不会考虑平安投入,因而事故的风险极大。对于已经合法占有开采权的企业来说,在社会对煤炭需求的强大动力推动下,为了使自己享有的开采权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会倾向于不顾开采力量而忽视平安,超规模生产。对于其他一般性的生产企业来说,同样要受到资源紧缺性的影响。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一方面要追求对其来说是紧缺的产品市场资源的占有,另一方面又掌控着对从业人员来说是紧缺的工作岗位资源。假如没

13、有有效的监管机制的制约,这二者的综合作用可导致企业为使生产成本降低,随心所欲地削减平安投入,以及大量不遵守平安法规、违章指挥等现象的发生。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紧缺资源的争夺会导致无序化的恶性竞争,并进而引起平安价值观的扭曲,即为了经济利益可以肆意破坏平安生产赖以为基础的和谐社会的公共秩序。在我国,各种资源的紧缺性是客观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此社会基础条件下,更需要把握资源安排的公正性,同时要以文化的手段转变人们的生疏,提高遵守社会秩序的素养,尤其是要提高对各种资源掌控者(政府公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素养,而不仅仅是提高一般百姓的素养。基本特征之三:小农经济工业

14、化经济依靠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需要高素养的从业人员;而小农经济则实行个体分散生产的方式,个人自由支配生产过程,无需组织纪律性的约束。我国虽然已经进入高速进展的工业经济时期,但是我国仍旧属于农业国,国民中也以农业人口为大多数。由于我国缺乏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进展阶段,因此即使很多已经在城市里生活了几代的所谓“城里人”,其文化根基仍旧属于小农经济。例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情愿受到别人的制约,不喜爱严格按程序制度操作,团队合作精神不强,只要有机会,情愿自己当“老板”等,这些思维方式都带有小农经济的特点。“人情思维”是小农经济社会里形成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在小农经济社会里,人们往

15、往依据彼此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确定交往的亲疏;依据交情的厚薄,来把握处理事情的尺度。由此,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又彼此交叉的“人际圈”。人情是维系社会生活的一条重要纽带,熟人好办事、亲戚好帮忙,是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准则。“人情思维”带入官场,则必定会违反法治的精神而坠入人治的深渊。当前我国生产领域广泛存在的平安问题,例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组织纪律性不强、人情关系干扰责任落实等现象,与小农经济的文化背景亲密相关。上述三种社会基本特征均与平安文化息息相关,这些特征的综合作用,导致我国平安生产的社会表现为:法治上“制”而不“治”,责任上落实不到位、管理上不规范、投入上能省则省、操作上有章不循等。要想彻

16、底治愈平安生产的这些顽疾,除了实行直接有针对性的平安技术和平安管理措施外,更要从根本冲突入手,用平安文化的武器向传统文化中的制约平安价值观和平安行为形成的不良习俗开战,真正提高全体公民(尤其是各类领导人)的平安素养。平安文化的性质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关于平安文化的性质,很多专家学者都作过论述,这里笔者想从另外的角度谈谈平安文化所具有的几个其他重要性质。首先,平安文化具有“管理推动性”平安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大众文化。社会大众文化往往是通过民众的广为流传而积淀下来的,只要不是反对国家主权、制造民族分裂、腐蚀社会道德风气的文化,就无需对其推崇还是制止。平安文化是人们平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人们平安行为的准则和引导力量,在各种利益冲突和干扰下,仅仅通过人们自发形成的平安文化,往往不能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进展。平安文化的进展需要借助管理的力量加以推动。企业平安文化更是如此,它形成于企业内部,为企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