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882726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晶体缺陷单晶体:是指在整个晶体内部原子都按照周期性的规则排列。多晶体:是指在晶体内每个局部区域里原子按周期性的规则排列,但不同局部区域之间原子的排列方向并不相似,因此多晶体也可当作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小单晶体(晶粒)构成点缺陷(Pot defct):最简朴的晶体缺陷,在结点上或邻近的微观区域内偏离晶体构造的正常排列。在空间三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约为一种、几种原子间距,又称零维缺陷。涉及空位vacancie、间隙原子intrstitiloms、杂质prites、溶质原子solutes等。线缺陷(Lardeects):在一种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他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一维缺陷。重要为位错is

2、loctions。面缺陷(Planar deects):在两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他一种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二维缺陷。涉及晶界gain ndaies、相界phasebouaie、孪晶界twin bundrs、堆垛层错stcig faul等。晶体中点阵结点上的原子以其平衡位置为中心作热振动,当振动能足够大时,将克服周边原子的制约,跳离本来的位置,使得点阵中形成空结点,称为空位vacies 肖脱基(Schotty)空位: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弗兰克尔(Frenel)缺陷:挤入间隙位置,在晶体中形成数目相等的空位和间隙原子。晶格畸变: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

3、态,使晶格发生扭曲,称晶格畸变。从而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电阻升高,密度减小等。热平衡缺陷:由于热起伏促使原子脱离点阵位置而形成的点缺陷称为热平衡缺陷(therml quilbrim fects),这是晶体内原子的热运动的内部条件决定的。过饱和的点缺陷:通过变化外部条件形成点缺陷,涉及高温淬火、冷变形加工、高能粒子辐照等,这时的点缺陷浓度超过了平衡浓度,称为过饱和的点缺陷(surtratedponeet) 。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作位错刃型位错:当一种完整晶体某晶面以上的某处多余半个原子面,该晶面象刀刃同样切入晶

4、体,这个多余原子面的边沿就是刃型位错。刃型位错线可以理解为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分界线,它不一定是直线螺型位错:位错附近的原子是按螺旋形排列的。螺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一定是直线混合位错:一种更为普遍的位错形式,其滑移矢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位错线,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可看作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混合形式。柏氏矢量b:用于表征不同类型位错的特性的一种物理参量,是决定晶格偏离方向与大小的向量,可揭示位错的本质。位错的滑移(守恒运动):在外加切应力作用下,位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b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作少量位移(不不小于一种原子间距)而逐渐实现。 交滑移:由于螺型位错可有多种滑移面

5、,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可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种滑移面上继续滑移。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到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称为双交滑移。位错滑移的特点1)刃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垂直,而螺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平行; 2) 无论刃型位错还是螺型位错,位错的运动方向总是与位错线垂直的;(伯氏矢量方向代表晶体的滑移方向) 3) 刃型位错引起的晶体的滑移方向与位错运动方向一致,而螺型位错引起的晶体的滑移方向与位错运动方向垂直; 4) 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柏氏矢量一致;位错滑移后,滑移面两侧晶体的相对位移与柏氏矢量一致。)对螺型位错,如果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也许

6、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这称为交滑移(双交滑移)派-纳力:晶体滑移需克服晶体点阵对位错的阻力,即点阵阻力位错的攀移(非守恒运动):刃型位错在垂直于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重要是通过原子或空位的扩散来实现的(滑移过程基本不波及原子的扩散)。位错在某一滑移面上运动时,对穿过滑移面的其他位错(林位错)的交割。涉及扭折和割阶。扭折:位错交割形成的曲折线段在位错的滑移面上时,称为扭折。割阶:若该曲折线段垂直于位错的滑移面时,称为割阶。位错交割的特点1) 运动位错交割后,在位错线上也许产生一种扭折或割阶,其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另一位错的柏氏矢量,但具有原位错线的柏氏矢量(指扭折或割阶的长度和方向)2

7、) 所有的割阶都是刃型位错,而扭折可以是刃型也可是螺型的。3) 扭折与原位错线在同一滑移面上,可随位错线一道运动,几乎不产生阻力,且在线张力的作用下易于消失;)割阶与原位错不在同一滑移面上,只能通过攀移运动,因此割阶是位错运动的障碍- 割阶硬化 位错的应变能:位错周边点阵畸变引起的弹性应力场,导致晶体能量的增长,称为位错的应变能或位错的能量。 位错密度:单位体积内所涉及的位错线总长度。 = L/ V (m2)一般,位错密度也定义为单位面积所见到的位错数目 n / A ()单位位错 Unit diocaon: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全位错Perfect dislocaton:柏氏矢量等于点

8、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位错,全位错滑移后晶体原子排列不变不全位错 Imfct dslocatin: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不全位错滑移后晶体原子排列规律变化部分位错 Partial islcaion:柏氏矢量不不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堆垛层错:实际晶体构造中,密排面的正常堆垛顺序有也许遭到破坏和错排,称为堆垛层错,简称层错。位错反映:位错线之间可以合并或分解,称为位错反映界面iteace:一般涉及几种原子层厚的区域,其原子排列及化学成分不同于晶体内部,可视为二维构造分布,也称为晶体的面缺陷。涉及:外表面和内界面外表面:指固体材料与气体或液体的分界面。它与摩擦、吸附、腐蚀、催化、光学、微电

9、子等密切有关。 内界面:分为晶粒界面、亚晶界、孪晶界、层错、相界面等。表面能:晶体表面单位面积自由能的增长,可理解为晶体表面产生单位面积新表面所作的功 = dW/ 小角度晶界:(Low-anle rain boundry)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不不小于10亚晶界一般为2左右。对称倾斜晶界:(symmetc tltbonry) 晶界两侧晶体互相倾斜 晶界的界面对于两个晶粒是对称的,其晶界视为一列平行的刃型位错构成。大角度晶界:(High-e ganbounday)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不小于1 重叠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某些原子将浮既有规

10、律的互相重叠。由这些原子重叠位置所构成的比本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叠位置点阵。 晶界特性)晶粒的长大和晶界的平直化能减少晶界面积和晶界能,在合适的温度下是一种自发的过程;须原子扩散实现) 晶界处原子排列不规则,常温下对位错的运动起阻碍作用,宏观上体现出提高强度和硬度;而高温下晶界由于起粘滞性,易使晶粒间滑动; 3) 晶界处有较多的缺陷,如空穴、位错等,具有较高的动能,原子扩散速度比晶内高;4)固态相变时,由于晶界能量高且原子扩散容易,因此新相易在晶界处形核; 5)由于成分偏析和内吸附现象,晶界容易富集杂质原子,晶界熔点低,加热时易导致晶界先熔化;过热 )由于晶界能量较高、原子处在不稳定状

11、态,以及晶界富集杂质原子的缘故,晶界腐蚀比晶内腐蚀速率快。 孪晶Twns:两个晶体(或一种晶体的两部分)沿一种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位有关系,这两个晶体称为孪晶;这一公共晶面称为孪晶面(孪晶界) Twn pane (bounday)。 相界:具有不同构造的两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相界” 非共格界面(non-coerntiterae):当两相邻晶体在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很大时,这种相界与大角度晶界相似,可当作是由原子不规则排列的薄过渡层构成变形塑性变形的方式:重要通过滑移和孪生、尚有扭折。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滑移带:滑移线的集合构成滑移带,滑移带

12、是由更细的滑移线所构成,滑移系:一种滑移面和其上的一种滑移方向构成一种滑移系临界切应力: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产生滑移的最小切应力称临界切应力。滑移是通过滑移面上的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孪生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发生切变的部分称孪生带或孪晶,沿其发生孪生的晶面称孪生面孪生与滑移的重要区别 孪生通过晶格切变使晶格位向变化,使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呈镜面对称;而滑移不引起晶格位向变化。2 孪生时,相邻原子面的相对位移量不不小于一种原子间距;而滑移时滑移面两侧晶体的相对位移量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3 孪生所需要的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变形速度大得多退火孪晶:由于相

13、变过程中原子重新排列时发生错排而产生的,称退火孪晶位错的塞积:当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时,受到晶界的阻碍而堆积起来,称位错的塞积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来同步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措施称细晶强化由于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越多,参与变形的晶粒数目也越多,变形越均匀,使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强度和塑性同步增长,金属在断裂前消耗的功也越大,因而其韧性也比较好。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称固溶强化因素:由于溶质原子与位错互相作用的成果,溶质原子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并且易被吸附在位错附近形成柯氏气团,使位错被钉扎住,位错要脱钉,则必须增长外力,从

14、而使变形抗力提高柯氏trll气团溶质原子的偏聚现象。在位错线附近存在溶质原子偏聚,位错的滑移受到约束和钉扎作用,塑性变形难度增长,金属材料的强度增长。弥散强化:当在晶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时,第二相颗粒越细,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略有下降,这种强化措施称弥散强化或沉淀强化。因素:由于硬的颗粒不易被切变,因而阻碍了位错的运动,提高了变形抗力加工硬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长,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加工硬化因素:随变形量增长,位错密度增长,由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堆积、缠结),使得位错难以继续运动,从而使变形抗力增长;这是最本质的因素形变织构:由于晶粒的转动,当塑

15、性变形达到一定限度时,会使绝大部分晶粒的某一位向与变形方向趋于一致,这种现象称形变织构或择优取向。内应力是指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是由于金属受力时, 内部变形不均匀而引起的。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外力所做的功大部分转化为热能,只有1%转化为内应力残留于金属中.答复与再结晶答复ecoery:是指新的无畸变晶粒浮现前所产生的亚构造和性能变化的阶段。金属中的点缺陷及位错近距离迁移而引起的晶内某些变化。如空位与其她缺陷合并、同一滑移面上的异号位错相遇合并而使缺陷数量减少等。再结晶recrystallizaton:是指浮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渐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在开始阶段,在畸变较大的区域里产生新的无畸变的晶粒核心,即再结晶的形核过程;然后通过逐渐消耗周边变形晶粒而长大,转变成为新的等轴晶,直至冷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