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知识汇编.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88044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专题知识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专题知识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专题知识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专题知识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专题知识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专题知识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专题知识汇编.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专题知识汇编专题一:资产阶级革命1、几次革命比较名称时间序幕(导火线)性质领导人体现民主思想的文件建立的制度根本原因结论(启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9国王召开议会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权利法案君主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要健全民主法制;革命是艰难曲折的。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7来克星顿枪声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独立宣言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法国大革命1789-179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资产阶级革命罗伯斯庇尔人权宣言资产阶级共和国封建专制统

2、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林肯就任总统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奴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都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在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是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2)不同点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在爆发的根本原因上的不同点是: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人权宣言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在内容上的最大不同是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几个

3、重要文献(1)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颁布机构:议会;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涉及国王的征税权、军队控制权、立法权)意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2)美国颁布独立宣言时间:1776年7月4日;颁布机构:大陆会议;内容: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意义: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注:独立宣言中的一段话,

4、其中“联合殖民地”指北美13个殖民地;“自由独立的合众国”指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王国”指英国(3)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时间:1787年;内容: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4)法国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5)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时间:1862年;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影响: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兵源,扭转了战争局势,促进北方的胜利。4、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影响)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

5、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B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美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C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5、美国两位总统的巨大贡献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领导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林肯:领导北方军队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制度,废除黑人奴隶制度。6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扫清的障碍独立战争扫清外部障碍,即英国的殖

6、民统治;南北战争扫清内部障碍,即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度。7重大事件之间的关系新航路开辟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进行殖民掠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从而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条件。工业革命与南北战争:工业革命使美国北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使南北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导致南北战争爆发。补充:中国的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领导人:孙中山;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建立的政党:中国同盟会(1905年);几件大事:1911年10月1

7、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意义(影响):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另外还有两点意义:使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巨变;促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评价:A、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注:三民主义来源于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属于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属于民生主义。)专题二:国家统一1、秦的统一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

8、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A、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B、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C、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D、思想上:焚书坑儒。2、元朝的统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国建立。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9、,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建立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3、祖国大陆的统一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由阿沛阿旺晋美率领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4、美国南北战争根本原因(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直接原因(导火线):19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两种制度的矛盾: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和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内战时间:1861年-1865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

10、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扭转战争局势。南北战争的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又一障碍,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5、维护国家统一的启示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统一是国家富强的基础;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我们要争取国家的完全统一,多做有利于统一的事。专题三:中外近现代改革1、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原因):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时间:1861年;改革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内容:农奴在法律是“自由的”;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

11、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影响(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里的重大转折是指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即由封建农奴制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评价: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原因):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美国等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改革时的天皇:明治天皇;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

12、教育。(其中,对日本近代化影响最大的改革措施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改革措施是努力发展教育)。意义(影响):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重大转折点”是指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即由封建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评价:A、意义(见上面的)B、局限性: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启示:改革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重视教育;要适于学习世界先进文明成果。3、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背景(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时间:1898年;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

13、派;结果:谭嗣同等6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了;性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学习的国家及制度: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影响:传播新思想,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梁启超说“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说的是要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是近代化运动中第一次想改革政治制度的运动)4、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根本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明的道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特区: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

14、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增加了海南经济特区。作用: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是最早的经济特区,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沿海开放城市: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其中属于江苏省的是连云港和南通。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铺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先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后来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5、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不

15、同点改革前俄国盛行农奴制,农奴暴动频繁改革前日本闭关锁国,天皇大权旁落,外国势力不断渗入相同点根本原因都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都是由君主发动的自上而下改革;影响是都使它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局限性是改革都不彻底,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6、美国南北战争与俄国1861年改革比较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的有利条件是: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具体讲,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1861年改革解放了农奴)在内容上的相似处:允许土地买卖。7、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发生的大事: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共同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戊戌变法前后出现的变化:A企业变化:由前期的军事工业到后期的民用工业;B口号变化:由前期的“自强”到后期的“求富”。戊戌变法与外国的三次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最本质区别: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8、19世纪的俄国日本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