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87633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孙子兵法中将帅作用及为将之道重庆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 2010级 谭丹指导教师 廖大容摘 要: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负盛名的古代兵书,被后世尊为“百代谈兵法之祖”。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有唐朝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今有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本文致力于了解将帅的重要作用及为将之道,使人们在认识古代将帅的同时反思生活中的领导艺术。关键词:孙子兵法;将帅作用;为将之道;领导艺术Abstract: Known as “the father

2、 of the art of war”, called by later generations,“Sun Tzus Military Strategy” is the earliest and the most famous ancient work on military.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so the bright gem of Chinese classical military heritage.Li Shiming , who is from the anci

3、ent Tang Dynasty once.said that you will find out all contents are taken from Sun Tzu after finishing viewing different kinds of works on war.Today,the founder of Japanese Matsushita Electric, Konosuke Matsushita , also said that Sun Tzus Military Strategyis second to no god. We must pay homage to i

4、t ,recite it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flexibly ,only then can the company be developed.This paper aims to learn ab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generals and the way of being generals, at the same time , to let people reflect on the art of leadership position in real life while learning about the anc

5、ient generals.Key words: The art of war, generals, role, the way of being generals, art of leadership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十三篇等,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逻辑严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一本书。孙子兵法是活学活用的国学大智慧,虽是一本谈兵论战的兵书,但其中的“韬略”、“诡道”被各领域的领导、将领广为援用,书中经典在中国也是妇孺皆知,对后世人们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内容分为十三篇,语言简洁而富

6、有哲理,很有探究和学习的必要。从将帅对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甚至扭转全局的影响以及对国家政治的影响解读孙子兵法中将帅的重要作用,了解将帅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掌握为将之道,继而才能将这种领导艺术运用于生活当中。一、孙子兵法中将帅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是一本教导人们如何治军、如何用兵、如何行军打仗的军事著作。学习了“地形篇”,能够分析地形进行有效的作战准备;领略了“用间篇”,能够巧用间来取得胜利;读懂了“军争篇”,能够正确选择军争进退;分析了“虚实篇”,能够以虚实变幻迷惑敌人当一个普通士兵真正读懂了这本兵书,他也就具备成为一名将领的思想谋略了。而对于一名将领,这部兵书更是非读不可,一代枭雄曹操就非

7、常欣赏孙子兵法,曹操所写的孙子略解就是孙子兵法最早的注释本。连国外的将领也颇受孙子兵法的影响,据说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战争失败被罢黜后,曾阅读德文版孙子兵法,当读到“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时,不禁喟然长叹:“倘若早二十年读这本书,就绝不至于遭此亡国之痛了。”可见孙子兵法对将帅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孙武认为将帅的地位如何、又将起着怎样的作用呢?孙武在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记篇”中即开始提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将战争这样的国家大事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将就是其中之一,足以见将帅在孙武心中的重要地位了,而这地位也

8、通过他的孙子兵法表现出来。“始记篇”结尾处,也就是在孙子分析了“五事”之后,又说到:“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肯定了“五事”对战争胜败的决定性作用,即肯定了“五事”之一的将帅对战争胜败的直接影响。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中,孙子将将帅的作用说的更加具体:“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武说:“熟谙军事,懂得用兵的将帅,实际掌握着军民的生杀大权,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这句结语直接指出了将帅在军队和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的。历史上也有无数事实证实了这句话,有多少著名的战役由于将帅的失误全盘皆输、丧国殃民;又有多少战役因为将帅的运筹帷幄反败为胜、扭转全局。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

9、之战出了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这位年轻气盛的赵国将领因为急于求胜对战争形势估算错误,又遇上敌对方秦国用的是名将白起。白起利用赵括傲慢轻敌的弱点,佯败后退,诱敌追击,然后分割包围一举歼灭赵军。这正是不熟悉军事指挥的赵括,却手握着军民的生杀大权,导致赵军四十五万人惨死战场!另一方面,熟谙军事的白起为国家轻松赢得了长平之战,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使赵国再无力与秦国单独对抗。这正是将帅这一关键身份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国家安危之主”的将领也肩负重大的责任,必须对国家安危、对百姓、对士卒负责。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中,孙武又写到将帅:“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他认为,将领是国

10、家的辅助,能够周密的帮助国君,则国家必定强盛,不能周密的帮助国君,则国家必定衰弱。辅助不够周密都会致使国家衰弱,何况像东汉的大将军梁冀根本就不辅助自己的国君,不把天子放在眼里,甚至毒死过皇上,无法无天的独揽大权将近二十年,嚣张跋扈,实力遍布朝廷,一时穷极满盛。“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引自阿房宫赋杜牧)身为大将不思辅助国君,东汉政治因此腐败不堪,人民生活艰苦,国力衰弱。除了梁冀这样完全不合格的大将以外,还有一类人颇受争议很好的辅助了国君,却不周密。比如著名的秦将王翦,一提到这个名字,普遍都会想到一个英雄善战的大英雄。征战一生的王翦可谓智而不暴,勇而多谋,秦所灭的六国中

11、,除韩国外,其余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中,王翦的辅助可谓功不可没,然而他却不是那个辅助周密使国家强盛的大将,反而是那个辅助不周密使国家衰弱的将军。王翦虽有才智,却只顾保存自身,苟且迎合秦王,不能辅助秦王建立德政,不能辅助国家巩固根基,使秦终不能“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引自阿房宫赋杜牧)。由此可见,孙武在孙子兵法中高度肯定了将帅在战争上扭转全局、影响胜负的重要作用以及辅助国君、造福百姓、匡扶社稷的重要作用。二、孙子兵法中的为将之道既然将帅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好一个将领呢?(一)将之五德最负盛名的要数孙武在孙子兵法中第一篇始记篇就开始提到的“五德”:“将者,智、信、仁、勇、严

12、也。”这五德也是人们历来研究孙子兵法中有关将帅的必研究和重点研究对象。五德的顺序可有讲究?当然有!孙子为何将智放在首位?这是将帅的特殊身份和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前面我们讲了将帅是“国家安危之主也”,而将帅倘若不懂智慧,便是一介莽夫,其他四德再优秀,也不能成为一个战略家、谋略家,不能引导国家和民族走向胜利和强大。而智究竟有多重要我们可以来看历史的实例。鲁庄公十年春,鲁国齐国的军队战于长勺。曹刿将军首先分析了战争趋势,认为可以凭借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自左转左丘明)来打这一站,因为曹刿以此认识到鲁庄公是得民心的 ,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这场战争是趋于正义的。其次,曹刿对战争形势做出

13、来正确的判断,他认为齐国大举前来进攻,士气正旺,鲁国应当避其锋芒,避不出战。然后,曹刿又灵活的运用了他的智谋,分析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出自左转左丘明)的原理。最后,这位聪明的将才以他当机立断的应变能力,在齐国“三鼓”之后果断出击,又通过观察、分析齐国已在溃逃,由不可追击改变为追击战术,大败齐师。长勺之战中,曹刿的智慧体现在对战争趋势的判断、对战争形势的判断、对知识的运用、对战局的观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刿的智慧即使不是这场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但缺乏曹刿的智慧长勺之战不会如此出名,这场战争鲁国不会胜利得如此轻松。足以见,一个将领的智慧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倘若战争胜利不能得以保证,军

14、队甚至国家如何生存?军队国家不复存在,将帅拥有其他品德又有何用呢!当战争胜利后,将领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治军!而治军最重要的就是五德中的第二位:信。信,是治军之本,所谓无信不立。历史上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颇受争议,然而当人们回过头来看看孙权的手下吕蒙是怎样治军的,也就知道关羽为什么失民心了。吕蒙进军江陵的时候,曾下令军中,不得骚扰城中百姓,不得擅自索取百姓家有。可是有一个士兵,拿了百姓的一个斗笠,来覆盖官府的铠甲。若是斩首,这个士兵其实又没有抢了百姓的什么钱财,况且也是为了保护官家的东西。可若是不斩首,吕蒙就会失了信义,不仅是违背了军令而在部队里失信,也会在江陵百姓的心里失信。于是吕蒙挥泪斩了这

15、个士兵,军中震栗,从此江陵城内路不拾遗。吕蒙又十分厚抚江陵百姓,又得民信任,民心皆归于吕蒙,关羽的士兵见自己的亲人收到比以前还好的优待,军无斗志。这样重信而得民心的吕蒙,助孙权得荆州岂止是因为关羽太大意?孟子讲了一个仁者无敌的故事:有一次,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为国雪耻复仇?孟子说,只要能够施行仁政,以民为本,那么人民就会心甘情愿地为国效力。而敌国只是压迫和剥削人民,如果大王出兵征讨他们,必然是“仁者无敌”。孟子还告诉我们:“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表面看上去,道德似乎很柔弱,它的作用很有限,以德服人不如以力服人显得有力量、有效果。但

16、从长远看,唯有仁德之人的所作所为,才能够足以感天地、泣鬼神、服人心。仁德作用总是慢慢渗透的,将领的仁德能够使上下同心,使士兵为之生、为之死,也不觉得害怕。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孟子:“勇者无惧,智者无惑,诚者有信,仁者无敌”。仁和勇在中华民族很早的的文明和文化中就开始出现,而严是要求领导注意自身的身份和影响力,注意要有威严和严明的形象,否则难以管理好。五德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和探究。(二)国家安危之主也在论证将帅的重要作用时,已经详细解释了“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那这告诉将帅要怎么做呢?其实就是要求将帅要熟谙军事,懂得用兵。这就是将军这个职业的职业要求。也要求将帅必须要对自己的重要职位负责。而“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