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87312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所见、小池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

2、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信息资料: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

3、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对话平台:学习古诗所见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教师应在充分

4、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4、背诵诗句。(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5、)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木字旁的写法等。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学习古诗小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

6、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3、交流评议。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学生评价。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